池河太平桥旅游景点介绍
池河太平桥,原名太平桥,又称杯桁桥,位于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西官驿道上,明洪武八年(1375年)由知县朱玉造。清道光六年(1826年)冲圮,清道光七年(1827年)补建。
池河太平桥为十一孔石构拱桥,全桥长150米,桥面宽10.15米,孔径中为6米,其余各为5米。全桥为砖石结构,白石栏杆,东西两头各雕石狮18只,建造时采用干修法,堆土券桥孔。池河太平桥是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造技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2004年10月28日,池河太平桥被列为安徽省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16日,池河太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池河太平桥历史沿革
《道光定远县志》载:池河太平桥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明建都南京后,南京至明发迹地凤阳交通频繁,然池河横亘其间,交通不便,定远知县朱玉奉旨建造此桥,后为南京至北京交通要道上的特大桥。
清道光六年(1827年),池河太平桥被水冲损并补建重修。
清光绪四年(1878年)池河太平桥再次被水冲损而并补建重修。“光绪戊寅年(1878年)五月谷旦,池阳关锁,池河分司朱汇元重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冬,国民党桂系部队在与日军交战失利后从滁县向西撤退时,为断日军追路,炸毁太平桥居中三孔,桥上石狮荡然无存。(另有说,中间三孔为日寇炸毁。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附录中所记:“中间三孔为日寇炸毁”。)
1949年,定远县人民政府拨款将池河太平桥被炸三孔改建为木材面。
1953年,滁县地区公路修复委员会以圆木为梁,铺以木板,池河太平桥临时通车。
1954年,定远县人民政府对被冲空的7个桥墩进行维修。
1956年4月,定远县人民政府对被毁的三个孔以双曲拱再接长的方法加固成月形钢架梁柱,上面铺以木板,限载8吨,后全桥换为钢架混凝土结构,沙子路面,荷载汽车13吨,挂60吨。
1985年,池河太平桥损毁严重,定远县人民政府明令禁止通车。
2014年,池河太平桥完成修复。
池河太平桥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朱元璋建都南京,又在凤阳建中都城,两城往返必经池河镇,为免涉水和洪水期两岸不通,乃于池河上修桥,命名为太平桥。民间传说太平桥建造目的是为明太祖朱元璋从南京回凤阳探亲,免遭隔水之苦。
池河太平桥其他介绍
池河大桥位于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西官驿道上。
原名太平桥,又名杯桁桥,雄跨于蜿蜒的池河之上。池河太平桥初建时设计工巧。砖石结构,白石栏杆,东西两头各雕石狮18只,极为雄伟美观。建造采用干修法,堆土券桥孔。因河底沙石较厚,每个桥墩下面布以密集的木桩为基,称之为"万年桩"。桥墩皆以红色大条石为缘边石券砌而成,用糯米汁和石灰灌注,中填塞的囊石为粗糙短小的石料或碎砖,十分坚固。
2019年10月7日,池河太平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保护范围:以桥中心为基点,东、西各80米,南、北各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40米。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池河太平桥”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