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旅游景点

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景点照片

安徽省图书馆旅游景点介绍

安徽省重点文化工程

  安徽省图书馆位于合肥市芜湖路74号,与合肥市包河相伴,是安徽省重点文化工程,是标志性文化建筑。建于1913年,也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是国家举办的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会文化信息服务机构。

  据2018年4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安徽省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69万平方米,馆藏文献447万余册,包括古籍线装书43511部351692册。其中善本3209部32682册,126部珍贵古籍入选前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馆藏中,还建有章伯钧等安徽名人专藏。数字资源总量达155.52TB。

安徽省图书馆发展历史

  安徽省图书馆始建于1913年,前身是安庆敬敷书院。

  1902年,在原敬敷书院旧址上成立了安徽省学务公所藏书楼,并保存了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敬敷书院所有藏书,这成为了安徽省立图书馆的前身。陈独秀、潘瑨华、房秩五、丁同宣等,在藏书楼内附设书报社,供人阅览,并公开讲演,宣传革命。

  辛亥革命后,安徽首任都督柏文蔚下令筹建图书馆,经费列入全省教育经费计划。1913年2月10日,安徽省立图书馆在安庆正式开馆,方培良为首任馆长。

  1921年后以旧藩署及天柱阁花园等处作为省立图书馆新址。

  20世纪30年代,安徽省立图书馆成为学术的殿堂,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知名的专家,如教育家陈东原、吴景贤,图书馆学专家董明道、刘华锦,金石学家朱拜石,文献学家蒋元卿,目录学家金涛、霍怀恕等。

  1930年10月,省立图书馆综合型文史学术刊物《学风》创刊,陆续编印了7卷,每卷10期。《学风》以“整理中国文化,阐发安徽文献,培养民族意识,倡导良好学风”为宗旨,具有相当高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文献参考价值。

  抗战爆发后,处在颠沛流离中的安徽省立图书馆,多次搬迁,书籍文献屡经浩劫,散佚严重。

  1943年1月,日寇侵入皖图临时栖身的六安金寨县,几代人苦心积聚的十万余册珍贵典籍,全部毁于日寇战火。

  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事业得到初步恢复与发展。

  1953年4月,在安徽省合肥图书馆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徽图书馆”,馆址设在逍遥津公园西侧义仓巷,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

  1954年3月14日,正式更名为“安徽省图书馆”。

  1962年12月,安徽省图书馆迁至合肥市包河公园西侧,建筑面积达6345平方米。

  文革时期,图书馆工作陷于瘫痪,但以丁宁等为代表的馆员舍己为公,竭力保护馆藏古籍,使得安徽省图书馆几十万册珍贵古籍文献在“十年浩劫”中安然无恙。

  1981年,建成七层书库大楼,建筑面积增至13900平方米。

  1998年10月,在原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2001年10月,新馆扩建工程竣工,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

  2002年12月,原主楼修缮工程竣工,扩建后的总建筑面积达到3.69万平方米。

  2008年,安徽省图书馆全面引入ISO9001质量体系管理模式,提出“向企业看齐、与国际接轨、用标准说话”的管理理念。

  2011年,省图书馆质量管理工作开始探索配合导入绩效管理模式,参加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的安徽省卓越绩效奖评价活动,成为省内唯一荣获“安徽省卓越绩效奖”的公益性事业集体。

  2011年6月28日,安徽省图书馆向社会免费开放。

  2022年2月,安徽省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数据库正式上线。

安徽省图书馆文化传统

安徽省图书馆形象标识

  图书馆标识是一个原型徽标,外圈上门写的是中文“安徽省图书馆”,外圈的下面写的是“AnhuiLibrary”,徽标中间的三角形内的文字是“书”的变形,三角形是“山”的变形,表达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含义。

安徽省图书馆藏书印鉴

  安徽省立图书馆臧书章

  安徽省图书馆臧书章

  安徽省合肥图书馆印章

  安徽省图书馆臧书章

  合肥图书馆臧书章

  安徽省图书馆臧书章

  安徽省图书馆资料室印章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安徽省图书馆宗旨愿景

  宗旨

  服务第一,读者至上。

  愿景

  建成较完备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形成有区域影响力的阅读推广服务品牌;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基层全覆盖;提供个人学习和创造力发展的机会;为机关团体和企业单位提供信息服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

  使命

  传承优秀文化推动全民阅读;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保障公众的文化权益,让图书馆成为广大读者的信息、文化与休闲中心。

安徽省图书馆文化活动

  截至2018年5月,安徽省图书馆开展的品牌活动有少儿假期主题阅读活动、读者英语沙龙、助困爱心一日捐、残障人士读书文化日、“优秀书刊漂流阅读”活动、新安百姓讲堂、安徽省图书馆读者俱乐部、馆员妈妈讲故事等活动。

安徽省图书馆其他介绍

  安徽省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它座落于合肥市风景秀丽的包河河畔。安徽省图书馆创建于1913年2月,前身是安徽省国立图书馆。

  1953年4月在原皖北区合肥图书馆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安徽省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1962年12月迁至合肥市包河公园西侧,建筑面积达6345平方米。1981年建成七层书库大楼,建筑面积增至13900平方米。1998年10月,在原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2001年10月,2.3万平方米的新馆扩建工程竣工。扩建后的总建筑面积达到3.69万平方米,设计阅览座位1400余个,满足藏书容量420万册。新馆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服务管理系统、卫星通信接收系统和安全保障等配套服务系统。确保了高速网络传输,使网络配置灵活方便,多机处理、集中数据管理模式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局域网连接馆内1100多个信息点,与国内外主要信息网络联网,馆外读者通过因特网可访问安徽省图书馆网页,进行书目文献查询和相关网站链接等信息服务。

  安徽省图书馆在90多年的办馆历程中,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典籍,尤其在徽州文献收藏方面更是独树一帜,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的藏书特色。

  现有297万册馆藏文献,古籍线装书近35万册,善本3121种,30700余册。馆藏文献中最早的刻本为元代的《至大重修宣和博古图录》等数种,其中明代刻本数量颇多。较为珍贵的有元刻本《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明万历七年刻本《四书人物考》等。

  此外,对明清时期形成的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徽学文化的皖籍先贤著作,以及安徽地方文献的收藏也颇成体系。

  安徽省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方式有:文献借阅、信息咨询、专题服务、教育培训、学术讲座及展览等。新馆设有17个对外服务窗口,实施开放型管理模式,文献开架、借阅一体化,并启用电子文献检索、视听服务、网上借阅、网上引擎导航等全新的服务内容和手段,多功能报告厅配备了同声传译系统,

  图书馆还设立了可以举办各类文化教育活动的展览厅、视听室及适合各类读者需求的学习室、研究室。现代化多功能的图书馆将满足社会所有成员读书、求知及休闲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保护范围:主建筑四周墙体外,东、西各30米,南、北各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各100米,北50米,南至芜湖路北侧规划红线。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安徽省图书馆”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安徽省图书馆”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