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旅游景点

歙县太平桥

歙县太平桥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太平桥景点照片

歙县太平桥旅游景点介绍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太平桥,又名万年桥、河西桥、庆丰桥、寡妇桥等,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徽州古城南边的练江上,于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由当时徽州知府刘炳建造。

  歙县太平桥为联拱式大型石拱桥,共16孔,孔径12.4~16米,全长294米,行车道宽6.9米,桥高20余米,桥体与分水尖采用红色粉砂岩砌筑,桥面及石栏板为青色泥灰质角砾叠砌。桥洞用长条石横列环砌,下部为重力式嫩台,上部为实腹式石拱。

  1981年,歙县太平桥被安徽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歙县太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太平桥历史沿革

  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歙县太平桥由当时徽州知府刘炳建造。

  元末,毁于兵火。

  明初,改临时性浮桥为正式木桥。

  明弘治年间,知府何歆易木桥为石桥。

  清初,桥毁。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休宁人、郎中程建出款主持重建,

  清乾隆九年(1744年),程建去世,其子程大瑛续建。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山洪将大桥拦腰冲断,交通断绝。官民为了重建大桥,“泅重渊,奠基址,伐新石,筑深塞漏,工无苦窳。”经五任知府,历七个寒暑,直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方告竣工,耗银达十万余两。除移用徽州各典商捐助朝廷海疆防御用银四千八百余两外,又由徽州所属的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六县捐银两万零一百余两,不足部分,再由黟县的胡元熙(笛农)和歙县的程祖洛承担。

歙县太平桥历史文化

  据说古代有文规定民间造桥桥孔必为单孔,造双孔桥有欺君之罪,歙县有个心地善良的寡妇,为了让练江两岸百姓往来之便,将一生的积蓄造这座石拱桥,但是不慎建了16个桥洞的石桥,犯了朝廷王法,被钦处剥皮之刑,悲愤含冤而死。故当地人又称它为人皮桥、寡妇桥,来纪念这位行善积德的女人。

歙县太平桥其他介绍

  太平桥又名河西桥,始建于宋端平元年(1234年),初为浮桥。元朝末年(1310~1360年)因兵乱被毁,改建为木桥。明弘治年间(1488~1506年)改建为石桥。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整修1次,清康熙56年(1717年)重修,清乾隆9年(1744年)扩建为大型石拱桥。清道光17年(1837年)和道光22年(1842年)2次遭洪水冲击受损。道光23年(1843年)重修,历时7年,于清咸丰2年(1850年)竣工,用银10万余两。清光绪11年(1885年)和光绪23年(1987年)先后整修2次,每次用银千余两。民国18年(1929年)芜屯路歙县至屯溪段建成后,该桥被利用通行汽车。

  太平桥主要选用淳安优质茶园石,用糯米汁拌石灰砌筑而成,施工精细,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居全省古桥之冠。1969年7月5日,徽州发生特大洪水,练江水位高出太平桥桥面3.4米,全桥淹没。沿河地带许多房屋倒塌,而大桥(除桥面、条石栏杆、桥墩分水尖局部损坏外),基本无损,水退后车辆仍通行无阻。为保护这座珍贵古桥,1969年8月省交通纵队投资9万元,由徽州专区交通支队机动养路队施工,技术负责:凌应之,对该桥进行整修加固,并加铺钢筋水泥混凝土桥面,增设悬臂式挑梁钢筋混凝土微弯板人行道及桥面照明设备。1981年,省人民政府又将该桥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歙县太平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歙县太平桥”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歙县太平桥”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