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吴氏宗祠旅游景点介绍
北岸吴氏宗祠,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岸镇北岸村5组。北岸村又名北溪村,建于宋朝。北岸吴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宗族祠堂建筑,建筑占地810平方米,属于吴氏宗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北岸吴氏宗祠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北岸吴氏宗祠三间三进。门厅为五风楼,八字墙须弥座石刻与檐下砖雕、博缝板木雕均极华美。北岸吴氏宗祠是凝聚宗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宗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力。
1998年,北岸吴氏宗祠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北岸吴氏宗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岸吴氏宗祠历史沿革
吴氏宗祠始建于明代。
清乾隆末年,重建吴氏宗祠。
清道光六年(1826年),吴应晟再次出资二十二万两、集资两万两白银重新扩建宗祠。
北岸吴氏宗祠相关历史
北岸村又名北溪村,建于宋朝。四周青山怀抱,棉溪河自东向西穿村而过。村中人大多数为吴姓,宋时由江西婺源迁入。据吴氏族谱记载∶吴应晟,乳名长庆,字藻文,号润原,太学院学生,曾任清朝礼部所属太常寺的典簿,专职管理皇家祭祀礼器。同时,吴应晟还掌管着庞大的家族产业“景隆号”。“景隆号”是当时的茶业巨商,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分号,特别是在东三省及京、津两地的茶业市场上很有名气,号称“北方第一茶业大王”。
北岸吴氏宗祠建筑布局
北岸吴氏宗祠为三进两明堂五开间的建筑规制,通面阔18.37米,通进深44.11米,建筑占地810平方米。门厅为五风楼建筑结构,八字墙须弥座石刻与檐下砖雕、博缝板木雕华美。中进享堂月报梁、金柱粗硕宏大。檐柱前有"黟县青"石栏,望柱头刻石狮,栏板上镌杭州西湖风景,洗练精致。寝殿台基前立石栏与两边台阶垂带石栏板相接,寝前栏板刻"百鹿图"通景,群鹿隐现于山林间。中进后廊天井栏杆,由13方栏板组成,望柱上饰石狮,栏板上刻镌礼器,亦极工丽。下为蓄水池。寝殿右侧墙上置一砖雕神龛,三间殿字式。
北岸吴氏宗祠明、次间屋面逐层跌落,歇山顶,翼角高翘。门屋结构为分心式,前后卷棚轩顶,大门立一对大抱鼓石,左右有侧门,上置门簪。外檐柱间有木栅门,两梢间外封八字墙,饰以砖雕,其石须弥座上刻狮子戏球和大象、夔龙等传统吉祥图案。檐下驼峰、雀替、博缝板等木雕精致。
北岸吴氏宗祠其他介绍
时代:清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岸
该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歙县北岸村。建于1826年。宗祠是凝聚汉民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三间三进。门厅为五风楼,八字墙须弥座石刻与檐下砖雕、博缝板木雕均极华美。中进享堂月报梁、金柱粗硕宏大。檐柱前有"黟县青"石栏,望柱头刻石狮,栏板上镌杭州西湖风景,洗练精致。寝殿台基前立石栏与两边台阶垂带石栏板相接,寝前栏板刻"百鹿图"通景,群鹿隐现于山林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中进后廊天井栏杆,由13方栏板组成,望柱上饰石狮,栏板上刻镌礼器,亦极工丽。下为蓄水池。寝殿右侧墙上置一砖雕神龛,三间殿字式,雕作细腻,充分显示了古代汉族工匠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造型,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左侧墙上竖嵌修饲碑记一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基外,东、北各10米,西至小支祠西墙,南至河堤。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北、西50米,南至小河对岸。</p>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北岸吴氏宗祠”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