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安徽省>铜陵市>郊区旅游景点

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景点照片

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介绍

安徽省铜陵市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以滩涂湿地为主的内陆淡水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前身为 1993 年建成的铜陵白鱀豚养护场,2006 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31518 公顷,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鱀豚、江豚等野生动物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沿革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身为铜陵白鱀豚养护场。1985年,原国家环保局为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鱀豚决定建立铜陵白鱀豚养护场。安徽省铜陵白鱀豚养护场工程于1987年底正式动工兴建,1992年通过预验收,1993年1月通过了专家评审,1993年5月各单项工程全部建成,1994年11月通过国家正式验收,工程总投资941.48万元。

  2000年12月2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铜陵淡水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国务院以国办发[2006]9号文正式批准铜陵淡水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6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函(2003)182号文批准在安徽省铜陵白鱀豚养护场基础上建立国家环境保护长江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简称保护中心)。2004年4月,安徽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以皖编办[2004]57号文下达了同意将安徽省铜陵白鱀豚养护场更名为国家(铜陵)环境保护长江重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的批复,要求其他机构编制事项仍维持现状。

  2008年7月,铜编[2008]7号文批准成立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保护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环境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域范围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铜陵、枞阳和无为等县市的长江江段内,在东经117°39′30″—117°55′25″,北纬30°46′20″—31°05′25″之间,包括长江大堤以内(包括滩涂、江心洲等陆地)以及与长江相连通的河口水域和陆地区域。其范围上至枞阳县老洲,下至铜陵县金牛渡,全长58公里,总面积3151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9534公顷,缓冲区面积6360公顷,实验区面积15624公顷。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条件

  铜陵地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沛,湿度较大,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文条件

  境内的地表水主要是长江铜陵段,有55公里,最高洪水位16.64米。

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其他介绍

  一、基本情况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身为白鱀豚养护场。1985年,原国家环保局为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鱀豚决定建立铜陵白鱀豚养护场。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白鱀豚的数量越来越少,同时长江中的其它珍稀动物濒危程度不断增加,急需加强保护。2000年12月2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铜陵淡水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国务院以国办发[2006]9号文正式批准铜陵淡水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我国自然区划中属于华东丘陵区,在动物地理区上属于东洋界华中区。其范围上至枞阳县老洲,下至铜陵县金牛渡,全长58公里,总面积31518ha,其中核心区面积9534ha,缓冲区面积6360ha,实验区面积15624ha。

  保护区湿地类型为内陆河流湿地,主要是滩涂湿地,其次为毗邻的迳流湿地。保护区滩涂湿地位于江堤和江心洲(包括正在发育的新洲)脚线至长江低水位线之间,其特点为季节性淹没,总面积约为11000ha;迳流湿地主要有与保护区干流直接相通的支流九华河、青通河、土桥河和顺安河等。

  二、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

  动物资源

  保护区有浮游动物100多种,占我省已知浮游动物的48.2%,占我国内陆水域浮游动物720种16.5%。底栖动物14目,近90种,其中有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90余种。从分类组成上来看,以鲤科鱼类为主,占到本区域鱼类物种总数的67%。两栖类12种,约占安徽省两栖类种数的31.6%;爬行类20种,约占安徽省爬行类种数的30%。鸟类200多种,分别隶属于16目50科,其中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5种,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主要分布在江面、江滩沼泽,江边芦苇丛,树林、灌林丛及农田村舍。

  植物资源

  保护区浮游植物计7门80多种。其中硅藻门约占50%;绿藻门约占31%;蓝藻门占9%;甲藻门占5%:裸藻门占4%。金藻门和红藻门各2种,分别占检出种类的1.30%。维管束植物共有90余科500多种,其中有蕨类植物10余种;裸子植物近10种;被子植物500多种。

  三、主要保护对象

  白鱀豚:又名白鳍,白旗、白-、青鱀、白夹、江马等。属哺乳纲,鲸目,白鱀豚科。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白鱀豚成体长约1.5-2.5m,体重约70-230kg。白鱀豚具有声呐系统,借此可探知其生活环境的各种目标、获取食物、寻找配偶和逃避敌害等,它的重要活动场所一是水深流急的江心主航道,尤喜具涡流或回流水而又较深处,发水时也到岸边活动;二是江中沙洲的洲头或洲尾附近。白鱀豚约在4-6岁时性成熟,孕期约10-12个月,每胎产仔1头。幼豚产下后靠母豚哺乳为生,一年之内即断奶,开始独立捕捉鱼类为生。目前白鱀豚已功能性灭绝。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列为濒危,IUCN(1996)列为CR,CITES(1997)列为附录Ⅰ。

  长江江豚:鼠海豚科江豚属,为全世界唯一已知的生活在淡水中的江豚种群,形体较白鱀豚为小,头圆,体色暗灰。江豚成体长一般为1.5m左右,大的也可达2m以上,体重差异较大,约50-100kg。体形略呈纺锤形。头圆而钝,额部前凸,吻短阔,口裂较宽,上下颌具铲状的齿。鳍肢呈镰刀状,尾叶较宽阔,呈新月形,整个尾叶呈水平扩展。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内陆水域,以小型淡水鱼和虾为食。其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种(EN),同时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进出口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据2012年统计,长江江豚只有1040头,且以每年13.73%的速度在减少。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