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旅游景点介绍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国家图书馆之一 。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2018年10月11日,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是筹建于1909年9月9日的京师图书馆,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87年新馆落成,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图书馆分为总馆南区、总馆北区和古籍馆,总馆南区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馆藏文献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图书馆共设有阅览室25个、阅览座位5000余个,在编员工1529人,设有33个机构部门。
中国国家图书馆历史沿革
清宣统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9年9月9日),清政府批准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的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调内阁大库、翰林院、国子监南学书,以及文津阁《四库全书》、敦煌劫余遗书作为基本馆藏。京师图书馆成立后,缪荃荪首任监督。
1916年,教育部饬京师图书馆,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庋藏,国家图书馆职能开始体现。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同年7月,国立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隶属大学院。为解决经费问题,经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谈判并签定协议。
1929年8月,国立北平图书馆与中基会属下的北海图书馆合并,合并后馆名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直接接受南京政府教育部和中基会合组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委员会领导。中海居仁堂为一馆,北海庆霄楼为二馆。
1931年,在文津街建成了新馆舍。
抗日战争期间,该馆部分馆藏和馆员南迁,并陆续在上海、香港、昆明、重庆等地建立了办事处。抗日战争胜利后,该馆驻各地办事处及藏书,除存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善本书和自南京运台北的18箱内阁大库舆图外,陆续运回北平。在此时期内,该馆多次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9月27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归属文化部领导。
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
1958年6月,改属北京市领导。
1960年11月,重归文化部领导。
1975年3月,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提议并批准兴建北京图书馆新馆。
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1999年4月16日,江泽民主席为中国国家图书馆题写馆名。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自动化工作起步于70年代中期。1989年大型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启动,进行图书馆自动化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实践。
从1995年开始,按照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思路,制定了《国家图书馆网络建设发展规划(1997-2000)》,集中力量,在网络建设、软件开发、数据加工等方面开展攻关。
1999年2月,在中国国内图书馆界率先采用先进的千兆位以太网络技术,开通了拥有3000个信息节点的馆域网,将各个应用子系统连接起来。在互联网建设方面,开通了国际互联网中国国家图书馆站点;分别与国务院办公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实现了100M速率的专线联接;与中国计算机公用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及北京有线电视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全国有线电视网、网通等实现了高速互联,使国家图书馆初步建成网上信息资源的中心枢纽。
200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正式立项,作为国家信息产业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已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国家经费总投入为12.35亿元,开始付诸实施。
2002年起,中国国家图书馆还承担了二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送书下乡工程”。
2003年10月28日,中国国家图书馆ALEPH500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已全面投入运行。
2018年11月,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原北京图书馆)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2019年11月,发起成立“守望汉字”联盟。
2022年6月10日,“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专题数据库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上线。
中国国家图书馆文化传统
中国国家图书馆形象标识是“国图”字体的变形设计,既体现了中国国家图书馆简称国图的名称属性,又似印章的效果,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宗旨:传承文明,服务社会。
愿景: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国内最好、世界领先”的图书馆。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展的品牌文化活动有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文津图书奖”评选文化活动、“文津讲坛”、“国图讲坛”、“中国典籍与文化”、“国图公开课”等。
2019年8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9月9日,国家图书馆将迎来建馆110周年。“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国图艺术中心举行。会议将围绕有关热点问题、研究成果、先进理念、前沿技术等进行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并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获荣誉
2016年,获2015年度文化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2016年,获2016年度文化部政府网站群绩效评估年度最佳奖。
2016年,获2016年中国图书馆展览会优秀展示奖。
2016年,获海淀区2016年度交通安全先进单位。
2019年11月12日,中国国家图书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20年11月18日,入选2020首届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五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2021年2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被全国妇联组织公示为“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拟表彰对象。
2021年9月18日,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书籍装帧技艺保护单位。
2021年11月,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被授予“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中国国家图书馆其他介绍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南长河畔,紫竹院公园旁。坐落在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1987年落成,总馆占地7.24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国家图书馆的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主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地-库19层,地下书库3层,书库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设计藏书能力2000万册。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公交:乘86、319、320、332、563、608、614、645、653、689、695、697、717、特4、特6、运通105、运通106、运通205路在国家图书馆站下。
地铁:乘坐地铁4号线、9号线在国家图书馆站下。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21:00
周六至周日:9:00-17:00
(各阅览室服务时间不尽相同,详见相关介绍)
少年儿童馆:周一至周日9:00-17:00
古籍馆:周一至周五9:00-17:00
景点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信息来源: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中国国家图书馆”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