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北京市>海淀区旅游景点

景泰陵

景泰陵景点照片

景泰陵旅游景点介绍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泰陵,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地处玉泉山北麓,为明代宗朱祁钰与孝渊景皇后合葬墓。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英宗复位,改元天顺,朱祁钰被废软禁。不久去世,以王礼葬于金山口。后宪宗即位,复景泰帝号,将原郕王墓扩修为皇陵。

  景泰陵,在嘉靖时期(1522年—1566年)又改建陵碑,并易绿瓦为黄瓦,使之符合帝陵规制。

  明朝历经十六位皇帝,其中十五位依帝制建造了陵墓。除明孝陵在南京,明十三陵在昌平区天寿山外,另一处便是景泰陵。

  2001年6月25日,景泰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泰陵历史沿革

  明景泰七年二月,肃孝皇后杭氏去世,景泰帝即命在昌平营造寿陵,六月,葬杭氏于寿陵。明英宗复位后,于天顺元年(1457年),将寿陵捣毁。

  景泰帝去世后,以亲王礼被草草葬入金山陵园,与许悼王及怀献世子园寝共处。

  宪宗朱见深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下诏恢复景泰帝号,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但实际上仅对陵寝略加增饰,陵宫建筑仍按王陵的级别覆以绿瓦,陵碑也是按王陵之制立于陵宫门外偏东的位置,徒具帝陵之名,实际上仍是王陵。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三月,明世宗拜谒景泰陵。认为景泰陵全然不符合帝陵体制,命改易黄瓦。在陵门之外、大门之内的正中位置建陵寝碑亭,移陵碑于亭中,使之略具帝陵之制。直至明亡,景泰陵再未改建增饰,成为明代陵墓中的一个特例。

  清代,景泰陵残破不堪。陵前的黄瓦歇山顶碑亭,亭内有碑,为乾隆己丑年(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立。文革期间军事科学院将宝顶改建挪作它用。

景泰陵其他介绍

  景泰陵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北部金山口,明朝景泰帝朱祁钰(公元1450-1458年)的陵寝。

  朱祁钰是明英宗之弟。1449年,英宗在与蒙元残余军队的作战中被俘,朱祁钰临危受命,立国号景泰,并打败了蒙元残余势力,使得英宗返回京城。英宗重新夺回王位后,将朱祁钰废为亲王,并在其死后以王爷的规制葬于京西金山口。至宪宗时,才重新以皇陵规制营建陵寝。

  景泰陵基本具备了同时期明皇陵的主体建筑和布局特点。墓葬分为前室和后室两个部分,均为庑殿顶。前室为方形,整个墓室通长约11米,规模较大。陵区原有宫殿、神厨、神库、宰牲亭、内官房和碑亭,以及皇陵最重要的棂恩殿。宝城位于皇陵区的最后面。现在陵区内保存有御碑亭、稷恩殿和宝项原有的中路部分建筑。(国家文物局)

  景点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北麓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景泰陵”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景泰陵”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