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北京市>平谷区旅游景点

上宅遗址

上宅遗址景点照片

上宅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宅遗址,位于北京市平谷区韩庄乡上宅村西北的一块高地上 ,地势高出泃河河床10—13米,其中二期文化堆积层是主要堆积层,出土遗物丰富,特征鲜明,其中鸟首形镂孔器和大口深腹陶罐是自身特征明显的代表性器物 。

  上宅遗址填补了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前10000年—前2000年)考古的空白,在中国考古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上宅遗址前期的历史和后期的文化、审美具有重要价值 。

  2019年10月7日,上宅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上宅遗址历史沿革

  洪荒时代(前70世纪—前50世纪),平谷的先民在泃河洳河两岸的山前台地上(上宅遗址)繁衍生息。

  1984年,北京市进行全市第二次文物普查,平谷组的考古队员在上宅村附近调查时,上宅遗址被发现。

  1987年,外形仿照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关池穴式马架子窝棚状的上宅文化陈列馆建成,一层展厅主要陈列上宅遗址及周围环境的考古科研成果。

  1985年春—1987年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对上宅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500平方米,共发掘5×5米探方140个,出土陶器、石器约5000余件。

上宅遗址历史文化

  上宅文化

  上宅遗址年代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前70世纪—前50世纪)的早阶段,其社会性质为原始社会阶段,比磁山、裴李岗、兴隆洼等早期新石器文化略晚,但早于红山文化。上宅遗址二期为代表的分布于燕山以南地带,具有相同的文化特征。以上宅遗址为代表的北京东部泃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遗存,显示了泃河流域的独特考古学文化,因此被单独地命名为“上宅文化”。

上宅遗址遗址特点

  综述

  上宅遗址高出泃河河床10—13米,其中第三层至第八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可分为三期四段,第八层为早期;第七层、第六层为中期早段;第五层、第四层为中期晚段;第三层为晚期。同时,各层呈现出鲜明的发展序列。其中二期文化堆积层是主要堆积层,出土遗物丰富,特征鲜明,其中鸟首形镂孔器和大口深腹陶罐是自身特征明显的代表性器物。

  地层堆积

  上宅遗址地层堆积第一层为耕土层,黄色土,厚25座米;第二层为唐辽文化层,灰黄色粉细砂质土,厚30—50厘米,含唐、辽时期的砖、瓦、陶、瓷残片;第三层为浅灰色细粉砂质土,分布于遗址的西南部,总面积100平方米左右,最厚达40厘米,出土较多的细泥质桔红色陶片,石器较少;第四层为灰黄色粉细砂质土,厚30厘米左右,含少量炭屑,出土较多的陶器及少量石器,陶器;第五层为暗褐色细粉砂质土,厚50一80厘米,遍布整个遗址,含很多炭屑、炭块和炭化果核。

上宅遗址其他介绍

  上宅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平谷县韩庄乡上宅村北200米处山坡台地上,距今6000年,是继河南仰韶文化、甘肃马家窑文化、山东大汉口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之后,又一处重要远古遗迹。该遗址共分8层,上层为商周至唐辽文化,中层与红山文化接近,下层为新石器时代中早期文化。遗址文化层堆积深达4米多。

  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石雕——石猴,出土年代较早而造型最精致的工艺品——陶塑猪头……日前,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正式将上宅遗址、北埝头遗址出土器物移交平谷区上宅文化陈列馆收藏。这批文物自出土后收藏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共计12959件。

  建于1987年的上宅文化陈列馆,是我国第一所以考古学文化命名的专题陈列馆。该馆陈列着远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繁衍生息的众多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呈现出上宅与周口店东西文化交相辉映的历史画面。

  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位于平谷区,属于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上宅遗址、北埝头遗址均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细石器、石器、陶器。此次移交的文物自出土后收藏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包括其中陶器981件、石器5677件、细石器和杂项6301件。

  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上宅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上宅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