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北京市>西城区旅游景点

北平图书馆旧址

北平图书馆旧址景点照片

北平图书馆旧址旅游景点介绍

北京市西城区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平图书馆旧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原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的所在地,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开工建设,民国二十年(1931年)6月25日竣工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北京图书馆,现称“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北平图书馆旧址总建筑面积达11800平方米,正门为三间琉璃门座式;主楼又称文津楼,共有二层带前廊,配楼共有一层,楼间连以平顶连廊;书库在主楼后部,各楼均有地下层,造型仿清官式宫殿楼阁,绿琉璃庑殿顶,汉白玉须弥座式栏杆 。

  2006年5月25日,北平图书馆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北平图书馆旧址历史沿革

  国立京师图书馆新馆舍

  民国十四年(1925年)6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决定利用美国第二次退还的庚子赔款,与北洋政府教育部合作建设国立京师图书馆的新馆舍;新馆舍的建设费用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承担,土地则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提供。同年10月,北洋政府教育部请拨北海公园西南方西安门大街上的旧御马圈以及养蜂夹道迤西的旧操场空地作为国立京师图书馆的建筑用地,并得到国务会议批准,但北洋军方依然占用此两处地块。

  北京图书馆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北洋政府资金紧张,无法继续提供经费,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停止为国立京师图书馆建设新馆舍,决定自行建设图书馆,并取名为“北京图书馆”,成立“北京图书馆委员会”,委托北京长老会建筑师丁恩氏绘制设计草图。同年,北京图书馆委员会聘请建筑师安那为图书馆建设顾问,安那拟定了《北京图书馆征选建筑图案条例》,采用公开遴选的方式征集北京图书馆建筑式样。

  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北京图书馆委员会共收集到17份设计方案,并寄往美国建筑师协会进行审查。同年6月,美国建筑师协会收到设计方案。同年8月24日,美国建筑师协会公布中标方案,为由工程师莫律兰设计的8号方案。同年9月1日,北京图书馆委员会另设建筑委员会管理图书馆建设项目。同年9月24日,建筑顾问安那与中标工程师莫律兰签约建设北京图书馆。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北京图书馆设计工作基本完成。

  国立北平图书馆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北洋政府退出北京,北京更名北平,“国立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并成立“国立北平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原“北京图书馆委员会”并入该筹备委员会,还未动工的“北京图书馆”被划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的新馆舍。同年底,北洋军阀将北海公园西南侧的操场地块交出,用于国立北平图书馆新馆舍(原北京图书馆)的建设。

  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国立北平图书馆新馆舍开工建设。

  民国二十年(1931年)初,国立北平图书馆新馆舍竣工,因收入了原来藏在承德文津阁里的《四库全书》而取名“文津楼”。同年4月10日,国立北平图书馆致函北平市公安局,请求将门前道路西安门内大街更名为文津街。同年5月18日,北平市公安局函复国立北平图书馆,同意更改道路名称为文津街。同年6月25日,国立北平图书馆文津街馆舍对外开放,时任馆长蔡元培主持开馆仪式。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务中心南移至昆明,图书馆原馆舍被日本军队侵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2日,日伪政权“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接管国立北平图书馆,并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北平,图书馆复名国立北平图书馆。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人民政府接管了国立北平图书馆。

  1950年,国立北平图书馆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管理,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

  北京图书馆

  1951年,国立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北京图书馆

  20世纪50年代,北京图书馆的书库已不复使用,图书馆按照当初计划书的规划,在该建筑北侧续接了“T”字形书库,与原有建筑形成一体,此次扩建面积达3800平方米

  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兴建北京图书馆新馆工程,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旧馆(文津楼)要保持原样

  1987年,北京图书馆紫竹院新馆建设完工,北京图书馆馆务中心主要移至紫竹院新馆,文津街馆舍仅保留古籍借阅功能,称北京图书馆善本部

  20世纪90年代,北京图书馆对文津街馆舍进行了系统性地修葺。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1999年1月,北京图书馆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街馆舍改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北平图书馆旧址历史文化

北平图书馆旧址艺文

  梁思成《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序》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建筑学家梁思成著有《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序》一文,评价了国立北平图书馆建筑:

  “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征选建筑图案,标题声明要仿宫殿式样,可以说是中国人自己对于新建筑物有此种要求之始。中选者虽不是中国人,但其图案,却明显表示对于中国建筑方法的认识已较前进步所设计的梁柱分配,均按近代最新材料所取方式,而又适应于与近代最新原则相同地中国原来构架;其全部外形之所以能相当的表现中国固有精神而不觉其过于勉强者,就在此点。可惜作者对于中国建筑各详部缺乏研究,所以这座建筑物,就只宜于远观了

北平图书馆旧址馆务管理

  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下设二会八部,分别为购书委员会、编纂委员会、总务部、采访部、编纂部、阅览部、善本部、金石部、舆图部和期刊部,馆藏书籍包括汉文、满文、蒙古文、日文、西文普通书籍逾四十万册;宋元明清刊本、写本、抄本古籍逾三万册;金石拓片逾八千幅;舆图八千余幅;此外还有寄存图书六千余种三万余册。其中包括了《四库全书》等收藏。

  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民国时期是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市民无需交纳任何费用,只需每次在图书馆入口处领取具有借书证性质的门牌就可以在图书馆中任意借书阅览,但并不提供外借。另外,图书馆对进馆读者的衣着有着严格的要求,读者必须着中式长衫或者西式衬衫西裤并衣着整洁方可入内,否则就要被挡在图书馆的大门之外。

北平图书馆旧址其他介绍

  北平图书馆旧址在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从北海公园南门往西走不远就是。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平图书馆旧址,也就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分馆的主楼——文津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平图书馆最初由原京师图书馆分馆与京师通俗图书馆合并合而成。合并前,二者均为当时北京政府教育部于1913年创办。1926年5月,奉部令改京师图书馆分馆为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改京师通俗图书馆为京师第二普通图书馆。1927年7月二馆合并,改称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馆址在宣武门内头发胡同22号前翰林院讲习馆旧址。

  1942年1月2日,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接管国立北平图书馆,并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该馆复名国立北平图书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3月6日国立北平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6月12日更名为北京图书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国家图书馆。

  1987年,北京图书馆新馆在白石桥路(今中关村南大街)落成,该建筑还曾被评为“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榜首,馆名由邓小平题写。

  景点位置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北平图书馆旧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北平图书馆旧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