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旅游景点介绍
重庆交通大学(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QJTU),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共建的一所交通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发起成员、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核心成员。
1951年,创建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组建重庆交通学院,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等相继并入。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并增列为博士授予单位。
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南岸、科学城、大坪三个校区,占地约3000亩,校舍建筑面积85.5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7.19亿元,各类仪器设备总值7.74亿元,馆藏文献427.6万册,其中纸质文献222.9万册,电子图书204.7万册;设有20个学院(部),开办57个普通本科招生专业; 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名,其中普通本科生2.4万余名,在校博硕士研究生6000余名,教职工约2200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
重庆交通大学历史沿革
1951年,为建设川藏公路急需,邓小平领导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在重庆设立重庆交通大学的前身——西南交通专科学校;同年11月7日,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正式成立。
1952年,西南交通专科学校更名为西南交通学校。
1953年,西南交通学校更名为重庆公路学校。
1954年,重庆公路学校更名为交通部西南公路学校。
1955年,交通部西南公路学校更名为交通部重庆公路工程学校。
1958年,交通部重庆公路工程学校更名为四川省重庆公路工程学校。
1960年8月,成都工学院土木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迁入四川省重庆公路工程学校,共同组建重庆交通学院。办学地点为重庆市南岸区七公里。
1971年,重庆交通学院并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1979年1月,交通部决定恢复重庆交通学院,并由交通部直接管理;同年5月,重庆航务工程学校与重庆交通学院合并。
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重庆交通学院增列为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6年,交通部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并入重庆交通学院。
1999年12月,重庆交通学校成建制划归学校。
2000年1月,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重庆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0年12月,重庆市交通技工学校划归学校管理。
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重庆交通学院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2011年7月,重庆交通大学科学城校区一期工程建成;9月,学校入选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1月,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2016年6月,学校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
2017年3月,与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7月,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0年5月12日,与四川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
重庆交通大学文化传统
校徽
学校徽志是以秦汉篆体“交大”二字变形组合,图形底部“1951”为建校时间;外环上方为“重庆交通大学”中文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
学校徽章为印有学校徽志的圆形证章和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释义:1.以秦汉篆体“交大”二字变形组合,用对称均衡的形式美体现深厚的人文底蕴;同时,以线条的交叉象征各学科专业的融合渗透,展示重庆交通大学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方向。
2.图形如多人排列,暗示“人人交大、交大人人”,又象征办学历史的代代传承。
3.箭状图形以向上的动感象征重庆交大的发展态势,如大鹏展翅,一飞冲天。
4.图形又如排列的雁阵,强调了纪律和团队意识。
5.图形还如一队划桨的水手,体现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
6.图形还可看作一棵青松,枝繁叶茂,象征事业的兴旺发达。也包含赞美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园丁精神。
7.在图形的底部,以“1951”构成平台,以适应视觉的平衡、稳定,也暗寓多年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发展平台。
8.在图形的外围饰以圆形环,上书“重庆交通大学”校名标准字体和英文全称,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同时与国际接轨。
9.图形内涵丰富,形式简洁,可铺垫多种底色以及阴、阳文交替,易于识别,方便制作,尤其适用于VI系统制作的要求。
校旗
学校校旗为标准色长方形旗帜,底色为蓝色,中央印有白色学校徽志和中英文校名。
校训
明德行远、交通天下
释义:“明德行远,交通天下”,除含义厚重、寓义深远、意旨宏阔外,还体现了学校的历史沉淀,又彰显了学校的行业特色,更反映了学校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路向。
唯明德日新方能行远;唯研学不休、实干不懈、行远不息方能交通天下!
“明德”既是儒家的理想境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又是学校办学育人的一贯目标,更是师生员工治学为人的根本要求。“行远”指交通人的特质和使命,寓意重庆交大人一直在路上,大道行思、研学日新,学无止境、行远不息,而成交通天下!“交通”指学校立足“交通”,却不囿于“交通”,是多学科交融、理实并重、文理会通T商经法融通、官产学研贯通之多科性大学。又寓学校高扬交通天下之办学理想,秉持达观世界未来之视野,交融古今中外之文明,感通天地社会之灵气,会通文理工商经法之学,启迪人才智慧之光,辉映学术创新之华,以“交通”之名而彰“大学之道”!“天下”指学校立足交通、扎根西部,建设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放眼未来的责任担当和办学理想!
对学校而言,要高扬交通天下的办学理想,继承优良办学传统,坚持立德树人、求实创新,坚持立足交通、促进学科交融并进、注重研学文理会通,取“交通”之实而成“大学”之势,以“交通”之名而彰“大学之道”,不断开创学校发展的美好未来;
对学校管理服务人员而言,要以甘当路石的奉献情怀,明德笃行、实干进取,肩负学校发展重任,落实学校发展战略,努力营造学术创新、教书育人美好氛围;
对教师而言,要以桃李天下的博大情怀,德高仁爱,学行示范,传承文化之脉,启迪智慧之光,创新学术之华,做追求真理、培育真人的导师;
对学生而言,要有交通天下的人生追求,明德修身、学行并进,理实交融、文理会通,求真创新、自强不息,成有为社会之栋梁。
总之,“明德行远,交通天下”校训,将引领和激励全体重庆交大人:传承中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之崇高追求,秉承明德老校长“立德树人”之建校宗旨,肩负党和国家“立德树人”之教育重任:高擎交通天下之办学理想,立足交通、扎根西部,建设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放眼未来,研学日新、行远不息,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校风
严谨求实、团结进取
办学传统
甘当路石、进无止境
奋斗精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校歌
学校校歌为《重庆交通大学校歌》。
巴山麓,渝水旁,启程川藏路,艰苦奋斗永不忘。
勤研学,工技强,立志在四方,交通天下大道广。
甘为铺路石,明德行远做栋梁!
甘为铺路石,兴我华夏铸辉煌!
参考资料:
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展了群英会、表情包大赛、英语角活动、“厨神变形记”居家劳动实践活动、大学生创业节等活动。
重庆交通大学其他介绍
重庆交通大学创办于1951年,是一所专业覆盖工、管、理、经、文等学科门类,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前身为-领导的军政委员会于1951年创立的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成都工学院土木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并入,组建为重庆交通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
学校地处长江之滨,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占地面积1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余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0余万册,电子文献70余万册,建有现代化的校园宽带网络。
学校现有各类各层次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多人。
学校196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5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3个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工程硕士学位培养领域、3个高师硕士专业学位、44个普通本科专业、28个高职专业,并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资格。已建成国家素质教育基地1个、重庆市普通高校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6个和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立项建设工程研究中心、1个交通部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重庆市工程技术中心、2个重庆市行业发展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现有30个实验室(中心)。其中包括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9个,力学、材料、测量、电子电工、物理、化学等6个实验室为重庆市普通高校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力学实验中心和材料实验中心为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拥有教育部立项建设的“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与重庆市共建的“水利水运工程重点实验室”,交通部“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交通运输工程实验室”、“山区道路建设与维护技术实验室”、“水利水运工程重点实验室”等4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航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庆市高校水工建筑物健康诊断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2个重庆市工程技术中心,“重庆市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和“重庆市航运发展研究中心”2个市级研究中心,以及重庆市人文社科基地“西部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已建成国家素质教育基地1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专任教师1000余人,教授、副教授47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韩其为院士、梁应辰院士是我校特聘教授。学校还拥有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科技英才、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等省部级专家120余人次;聘请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在内的15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科学研究能力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成效显著,在拱桥修建技术、内河通航及港口航道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近五年,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近7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2006年科研经费为9200万元,2007年科研经费近1.17亿元。继1996年获得国家发明奖、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后,2000年以来,学校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共3项,获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120余项,12项科技成果被列为国家和省部级重点推广项目。学校公开发行3种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院钱伟长院士任主编、学校主办的《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是SCI和EI的收录期刊,以中、英文版向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教学质量良好,毕业生供不应求。以素质教育为统揽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以党员接待室为亮点的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生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多次获得大学生“挑战杯”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一等奖等奖励,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连续10年超过90%。200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在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学校荣获“优秀”等级,排名第一。办学
56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四川省副省长刘晓峰,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孟凡超,首届中国“十大桥梁人物”何志军、孟凡超、谢邦珠、刘先鹏、孙云等在内的五万多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战线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学校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与美、俄、加、德、英、法、日、澳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与海外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充分肯定,-、-、-、陈至立、钱伟长等领导同志先后到校视察。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重庆交通大学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地方经济与交通行业,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重庆交通大学”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