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区博物馆旅游景点介绍
大渡口区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钢花路,建筑面积为2099平方米,是大渡口区第一家展示地方历史的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
2014年,大渡口区博物馆开始筹备,2017年5月18日,大渡口区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开放,主要陈列有本地出土文物、工业遗产、宗教文物、民俗藏品以及基本历史陈列《义渡千秋—大渡口历史文化陈列》,共计藏品1627件,馆藏精品文物有旧石器时代手斧、汉素面陶棺。
2020年12月21日,大渡口区博物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为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2021年10月25日,大渡口区博物馆被重庆市社科联公布为第五批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大渡口区博物馆历史沿革
2014年,大渡口区博物馆开始筹备。
2017年3月22日,重庆市文物局批复大渡口区博物馆“义渡千秋——大渡口历史文化陈列”项目。
2017年5月18日,大渡口区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开馆。
大渡口区博物馆文化活动
2018年4月3日,“匠心传承——大渡口传统民间工艺展”在大渡口区博物馆临开展。
2021年4月19日,重庆民间剪纸艺术展在大渡口区博物馆开展。
2021年5月14日,“弦中流水——大渡口古琴艺术展“在大渡口区博物馆开展。
2020年2月25日,大渡口区博物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抗击疫情见证物。
大渡口区博物馆建筑布局
大渡口区博物馆总面积为2099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平方米,公共服务面积500平方米,教育空间面积100平方米,主要分为了常设基本陈列展厅和临时展厅两大部分。
常设展厅
大渡口区博物馆常设展厅内陈列有文物专题展览《义渡千秋——大渡口历史文化陈列》,分为“溯源探踪、巴地撷珍”“水埠流韵、义渡扬名”“壮烈西迁、十里钢城”“设区建制、蝶变新生”四部分,辅助有场景复原、160度环幕影院、虚拟解说、手语讲解等展项。
临时展厅
临时展厅主要作用为文化展出,陈列有“匠心传承——大渡口传统民间工艺展”“弦中流水——大渡口古琴艺术展”等多个文化艺术类展览,近距离的让群众感受传统民间工艺魅力。
大渡口区博物馆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1日,大渡口区博物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命为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
2021年10月25日,大渡口区博物馆被重庆市社科联命为第五批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大渡口区博物馆其他介绍
大渡口区博物馆于2017年建成,并向市民免费开放。近年来,大渡口区博物馆以历史文化陈列为核心,规模不断扩大,藏品不断丰富。通过众多的文物载体,辅以生动灵活、科学直观的陈列形式,让文物讲述大渡口故事,系统连贯地演绎了地方历史文化,让来访者深刻体会大渡口区工业文化、义渡文化的历史文脉,成为大渡口区对外宣传和文化休闲旅游的重要窗口。
马王场手斧是大渡口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考证距今约70万-100万年,是重庆主城发现的唯一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手斧。手斧下半部分保留着石头圆润的形状,上半部分形状尖锐、锋利,有棱有角,制作极为不易,从它复杂的加工工序中,仍然能感受到远古人类的勤劳与智慧。
除了手斧,大渡口区博物馆的“宝贝”还有很多,汉素面陶棺、明西方广目天王石雕像和东方持国天王石雕像、清二郎神石雕头像、清光绪三十三年跳磴场济米义渡会石碑、1944-1945年钢铁厂迁建委员会涛声社编印《涛声》、1950年成渝铁路铁轨、从宋代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这些珍贵的藏品,都是大渡口悠远历史和现代发展的展现。
随着大渡口区博物馆的成功晋级,大渡口区国有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已全部达到等级馆标准,为大渡口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谱写了新篇章。
近年来,除了馆藏文物的展览外,大渡口区博物馆还陆续举办了“匠心传承——大渡口传统民间工艺展”“风雨同行·大爱无疆——大渡口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见证物专题展”等十多个展览。大渡口区博物馆也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了“清明之思·重钢护厂烈士陵园参观祭奠活动”“端午之悟·非遗端午节进校园民俗文化活动”等各类活动,年均接待观众10万余人次。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大渡口区博物馆”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