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重庆市>合川区旅游景点

钓鱼城遗址

钓鱼城遗址景点照片

钓鱼城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重庆市境内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钓鱼城,原为钓鱼山,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城东北5千米、嘉陵江南岸的钓鱼山上,距重庆市主城区68千米。地理位置为东经106°17′32″~106°19′22″,北纬29°59′30″~30°1′15″。其地当嘉陵江、渠江、涪江之口,控扼三江,自古为“巴蜀要津”。

  钓鱼城总面积2.5平方千米,整个山顶东西长1596米,南北宽960米,三山耸峙,三江汇流,山水相拥。主要景观有城门、城墙、皇宫、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等遗址,有钓鱼台、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还有元、明、清三代遗留的大量诗赋辞章、浮雕碑刻。

  1961年,钓鱼城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钓鱼城古战场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5月,合川钓鱼城当选重庆十大文化符号。 2020年11月18日,重庆合川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合川钓鱼城历史沿革

  金天兴三年(1234年),金朝灭亡,宋蒙战争揭幕。

  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10月,塔海率蒙古军攻入南宋据守的四川,连破西川20城。四川大门洞开,夔门岌岌可危。南宋理宗决定任命战争经验丰富的余玠主持四川防务。

  淳祐三年(1243年)春,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采纳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按照“城塞结合、军政结合”的战略防御思想筑城钓鱼山,将合州和石照县的治所迁入城中,屯兵积粮,广纳贤才,拉开了钓鱼城长达36年的守城序幕。

  宪宗元年(1251年),蒙哥汗即位,钓鱼城下的战火愈演愈烈。

  淳祐十二年(1252年)2月,王坚领兵击败二十四路便宜都元帅汪德臣率领的蒙古军;10月,王坚率钓鱼城精锐参加余玠指挥的嘉定会战,解除了汪德臣等人对嘉定的围攻。

  宝祐二年(1254年)和景定元年(1260年),南宋守将王坚和张珏先后组织对钓鱼城的大规模完善和维修。历任守城者从长期抗战的需要出发,采取了江防要塞与山城结合、内城与外城结合;垦田积粟与长期战守结合、补给通道与藏兵运兵暗道结合。钓鱼城成为攻守兼备的军事重镇。

  宝祐二年(1254年)6月,王坚、曹世雄等率部击退都元帅帖哥火鲁赤和汪德臣等统领的蒙古军;7月,王坚升任兴元都统制兼合州知州,成为钓鱼城的主将。

  宪宗八年(1258年),蒙哥汗亲率主力南下,11月初沿嘉陵江东下,兵锋直指合州钓鱼城。

  宪宗九年(1259年)2月,蒙哥汗下达进攻命令,正式打响钓鱼城大战。双方激战至4月初,合州连降暴雨20天,蒙古军被迫暂停进攻。宋理宗下诏嘉奖钓鱼城军民,赞扬王坚“婴城固守、百战弥坚,节义为全蜀山城之冠”。进入夏季后,蒙古军因不适应当地潮湿炎热的气候而锐气大减。尽管如此,6月间南宋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率战船千余艘,溯嘉陵江而上增援钓鱼城,仍被蒙古军三战三捷击败。援军虽不至,钓鱼城仍然坚城难下。7月,蒙古军继续猛攻钓鱼城。不料,蒙哥汗于阵中被宋军石击中,随即身亡。

  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对钓鱼城采取了“筑城围困,以军事争夺为主”的政策。

  景定五年(1264年),钓鱼城守将张珏组织军民击退了蒙古都元帅李忽兰和总帅按东等人的多次进攻,但此时渠江沿线的大良城、得汉城已相继失守。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市)。为策应元军进攻襄阳,忽必烈随后对四川境内的南宋山城发动牵制性进攻。除沿江几个山城和川东部分州县外,元军占领了四川三分之二的地域,对钓鱼城形成步步紧逼的攻击态势。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军攻陷襄阳。

  至元十三年(1276年)正月,元军会师南宋都城临安城下。尽管如此,钓鱼城守将张珏为牵制元军南下,仍不断出击。6月,张珏派王立等率军一举夺回泸州城,随后又收复了夔州和涪州。12月,张珏改任重庆制置使,钓鱼城由其部下王立继守。

  至元十四年(1277年)4月,仍在坚持抗元的南宋城池已仅剩钓鱼城一座。此时合州已连续两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

  至元十六年(1279年)正月,守将王立开城投降,钓鱼城长达36年的守城战史宣告结束。

合川钓鱼城历史文化

合川钓鱼城诗文词章

  作品名称

  原文

  作者

  蜀捷

  吠南初谓予堪侮,折北俄闻彼不支。挞览果歼强弩下,鬼章有人槛车时。

  钟馗捷表前无古,班古铭诗继者谁。白发腐儒心胆薄,一春林下浪攒眉。

  南宋·刘克庄

  张制置珏

  气敌万人将,独在天一隅。向使国不亡,功业竟何如。

  南宋·文天祥

  将北上登钓鱼城

  四十无闻尚远游,天门从此二乘秋。

  风霜独重黄花笑,今古谁轻白发愁。

  山属大明蠲宋愤,水仍巴字叹川流。

  登途已拟归来赋,青管何能为国谋。

  明·李尚德

  钓鱼城王张二忠祠

  钓鱼城下清江水,荒烟古垒恨难平。睢阳百战有健将,墨翟久守无降兵。犀舟曾挥白羽扇,雄剑几断缦胡缨。西湖日夜尚歌舞,只持崖山航海行。

  明·杨慎

  登钓鱼山

  石登康踉上石台,草阴花影酒樽开。云中远见陈佳鹤,独抱瑶琴逐后来。

  明·合州知州徐澜

  步陈砚济太守韵

  砚首凭高处,双江合汇流。孤城犹屹峙,战垒已全收。

  邈矣张王绩,雄哉瑨璞谋。明湮崇令典,肸飨妥春秋。

  清·沈怀瑗

  游钓鱼城

  元鞑逞淫威,钓鱼城不破。伟哉我先烈,雄风万世播。

  孙元良

  钓鱼城访古

  魄夺蒙哥尚有城,危崖拔地水回萦。

  冉家兄弟承璘玠,蜀郡山河壮甲兵。

  卅载孤撑天一线,千秋共仰宋三卿。

  贰臣妖妇同祀宇,遗恨分明未可平。

  郭沫若

  注:以上内容来源

合川钓鱼城文化活动

  2018年9月7号上午,第八届重庆(合川)钓鱼城登山邀请赛举行。

  2021年9月27日下午,2021钓鱼城旅游文化节暨首届巴蜀青年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

  2021年10月22日,钓鱼城文化旅游村揭幕仪式暨名家作品捐赠仪式在钓鱼城奇胜门游客接待中心举行。

合川钓鱼城主要景观

合川钓鱼城自然景观

  钓鱼台

  钓鱼台因神仙钓鱼传说而得名,位于钓鱼城南山之巅,独钓中原石坊附近。是一片平敞的石岩,石岩上至今保留有不少人工打凿且经长期使用的遗迹。据民间传说,远古时代,三江洪水泛滥,众多的灾民纷纷逃奔到这座山上避难。山上没吃的,就在灾民们因饥饿濒临死亡之际,一位巨人从天而降。巨人在山巅的巨石上手持长竿,从滔滔的江水中钓起无数的鲜鱼赈济灾民,使成千上万的民众得以生存。后来,人们感念巨神的救命之恩,将山顶的巨石称作钓鱼台,山也得名钓鱼山。南宋祝穆在其地理总志《方舆胜览》卷六四“合州”记载:“钓鱼山,山南大石砥平,有巨人迹,相传异人坐其上投钓江中,山以是名。”

  插竿石

  插竿石为钓鱼台前一尊巨石,石上留有径尺的石孔5个,传说为洪水泛滥时,巨人垂钓用于插竿的孔。

  飞檐洞

  飞檐洞是钓鱼城的暗道出口,位于钓鱼城护国门以东100米处的城墙墙基下,观景台附近。原本是山顶石岩的一道裂缝,出口在城墙外峭壁中部,其地怪石嶙峋,下临悬崖,草木繁茂,十分隐蔽。若从该洞口出城,需用绳索坠下,故有“可出而不可入”之说。

  古桂树

  古桂树位于护国寺大雄宝殿后丹墀左侧的花台中,高21米,胸径0.8米,栽植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思南宣慰田少卿捐资扩建护国寺之时,经历860多年。现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一级保护树。

  天泉洞

  天泉洞位于钓鱼城水洞门左侧300米处,城垣下崖壁间一天然石缝即“天泉洞”。洞身长20米,最宽处有10米,高2~8米。入洞数米即达洞厅前部,光线幽暗,巉岩凌空,石幔低垂。洞底为缓坡沙滩,浅沟隐现,泉水叮咚。沿流水缓行,登上一层台地,突见大厅顶部石隙直泻一缕天光,与石隙中叮咚跌落的清泉相映成万斛明珠,五光十色,构成一处“天泉飞泻”景观。

  薄刀岭

  薄刀岭位于钓鱼城内三圣崖西侧100米处,以两面悬崖、岭脊一道宽不盈尺的地势构成。“两面万挂悬岩,岭脊薄如刀刃”,宽仅尺许的山路为钓鱼城最险峻处,也是钓鱼城西极目远眺钳形嘉陵江流与合川城区的最佳位置。

  大天池

  大天池位于钓鱼城北部的二级阶地上,大天池俗称范家堰,其规模为钓鱼城中14口天池之首。如今大天池仍有蓄水灌溉的作用。

  三龟石

  三龟石位于钓鱼城北崖,崖顶上三尊峭石排列,凌空突兀,望去酷似三只巨龟伸着颈项。这里是钓鱼城北远眺山光水色的高地。

  鱼城烟雨

  鱼城烟雨为明代选址命名的合阳八景之一。所指的是钓鱼城总体,既有实体景观,又富神话色彩,远望钓鱼山酷似鱼形,插旗山最高似鱼脊,双王坟下像鱼头和鱼鳃。凡合州城下雨前,钓鱼城双王坟下有雾气喷出,似鱼嘴鱼鳃在喷烟雾,由小到大,随之笼罩整个钓鱼山。这种现象,传说为巴濮二王因在山上会盟相互决斗而死,玉皇大帝怒其血污染胜地,罚二王于坟底悔过。凡二王悔过需祈天相助时,则以烟雾为信,天皇大帝得报后即令雨伯施水冲洗山上的血污,以赎二王之罪。有人将钓鱼山地形环境与神话相结合,因而命名此处为合阳八景之一的“鱼城烟雨”。

  石子山

  石子山位于钓鱼城东2.5千米处,是开庆元年(1259年)蒙哥大汗攻打钓鱼城期间的御营处。现为小学校所在。

  龟山

  龟山又名炮台山,位于钓鱼城南面嘉陵江对面。蒙哥大汗攻打钓鱼城期间其经略大使史天泽驻于此地。

合川钓鱼城战场遗址

  水军码头

  水军码头位于钓鱼城景区标识墙的前面,在前山脚下的嘉陵江边,是中国国内仅存的宋代军港及江防要塞遗址。整座码头分为东(左)、西(右)两大部分,总长400米。两侧以一字城墙屏障,后有一道高20米的自然山崖为退守防线。码头的东部为自然港湾,供水军战船停泊;西部是前伸至江边的码头平台,以巨石垒砌而成,四边形的遗址残基高出江面4米,长83米,均宽60米,由5层平台构成,以供安置弩、炮,修造战船和将领指挥作战之用。钓鱼城水军码头与南外城结构紧密,连成一体,构成钓鱼城主城之下山地和江岸的综合防御体系。在钓鱼城36年的防御战中,守城军民曾长期在水军码头血战坚守,成功地控扼江面,阻止蒙元大军顺江东下。遗址现场展示钓鱼城军民先后两次修筑码头的过程、层台上礮(炮)台的分布,以及内部道路系统由西向东的改变状况。

  始关门遗址

  始关门遗址位于钓鱼城南一字城西城墙中段与上山旅游便道交汇处。2011年5月,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在南外城西一字城墙中段清理发掘出南宋时期的始关门遗址。遗址面积约20平方米,高约209米。城门是矗立在钓鱼城南外城西一字城墙上的一道关隘,在与之相距400米的南外城东一字城墙中段已发掘出与其规模和构筑方式相同的南宋小东门遗址。钓鱼城遗留的8道城门:始关门、小东门、护国门(南面)、东新门、青华门(东面)、出奇门(北面)、奇胜门、镇西门(西面)皆构筑在地势跌宕的险要之处,每一道城门的前面皆为陡峭的悬崖,无路可通。平时,施以栈道出入。始关门是南外城西侧的出入通道,也是守城军民的防御重点。

  砲台遗址

  砲台遗址位于护国门城楼,古树附近。“砲”,亦作“礮”“礟”,宋蒙元战争时期攻守双方广泛使用的杀伤性武器。古人所谓的砲,皆是以机械装置发射石弹的抛石机,钓鱼城南水军码头、始关门等处南宋砲台、檑石堆的考古发现即是如此。

  采石场遗址

  采石场遗址位于钓鱼城基本陈列一展厅正对的游步道顶端。为让游人了解钓鱼城筑城之艰难与古代民众付出之艰辛,遗址还原了700多年前钓鱼城筑城采石的劳动场景,其中的人物雕塑大小比例与真人一致。他们有的手握钢钎在撬石头,有的拿着手锤打錾子,有光着胳膊抬石头,同时还有前来送水的妇女与小孩,每个人物惟妙惟肖,充满浓郁的生活味。

  “九口锅”兵工作坊遗址

  “九口锅”兵工作坊遗址位于钓鱼城砥平而开阔的西岩上,上天梯上侧。遗址原裸露面积近1000平方米,遗存有建筑基槽和柱础,其间分布有表面磨制光滑、圆心犹如柱础的“锅”状凹坑。

  城墙

  城墙凭山崖砌石而成,总长8千米。钓鱼城降元后部分城墙被拆除,明清时经过几次维修。现存遗址墙面由下向上斜形的为宋城墙,墙面石砌垂直的为明、清城墙。

  东新门

  东新门是钓鱼城中最为重要的一处战争纪念地,位于钓鱼城东面、皇洞右侧60米处,正对着城外的脑顶坪山堡。钓鱼城三面环水,唯东面与陆地相连,东新门即为东外城的要隘。在钓鱼城36年的防御战中,东新门是蒙(元)大军攻城的主要突破点之一。东新门的门洞宽1.9米,高3.16米,进深前壁厚0.94米,后壁厚0.53米,前后壁间距0.37米。在双层拱门洞闸顶上,两道安置闸门的门槽以及石壁上的抵杠石穴清晰如故。

  护国门

  护国门重庆十大标志性旅游景观之一。护国门为钓鱼城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城南第二道防线上,在钓鱼城题刻的右侧上部。在钓鱼城8座城门中,护国门是规模最大的一道雄关,城门洞高3.24米,宽2.45米,进深6.42米。城台上为重檐歇山顶式城楼,高7米。其楼北倚峭壁,南临悬崖,旁有古榕交柯,蔚为壮观。当年,钓鱼城军民曾在护国门前面的峭壁上开凿石穴,架梁铺木,施以栈道出入。情况紧急之时,可迅速地将横梁上的木板抽掉,使其通道断绝,犹如我国北方古城的城门吊桥。如今,栈道石穴犹存。在护国门平顶门道南壁和后门洞东侧,还保留有宋代的城门构件和登城的石级。

  镇西门

  镇西门是钓鱼城8座城门之一。城门位于西城小山堡的悬崖之上,当年钓鱼城军民曾施以栈道出入。在钓鱼城36年的抵抗战争中,楼高地险、易守难攻的镇西门阻止了蒙元精锐部队的数十次进攻,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作用。

  奇胜门

  奇胜门位于水洞门左侧、城墙与上山游步道交接处,奇胜门为钓鱼城8座城门之一。清代合州人曾在原址上对奇胜门进行重修。200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抢救性维修“两券一过道”的石券拱城门,并按照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重建城楼。

  皇城

  皇城位于北山,占地500平方米。今存基石城垣一角与皇井二眼。

  午朝门

  午朝门在北山皇城遗址东面,楼门已毁,尚存部分城墙和门道。

  水阁凉亭

  水阁凉亭在午朝门遗址右侧面。原系官家水榭建筑,今存水池和4根石柱。

  皇洞

  皇洞位于钓鱼城东面,东新门左侧60余米的城墙脚下。洞口系条石砌扣而成,高1.25米,宽1米,洞身直线型向内延伸,前系券拱,后为平顶。弓身入内,幽暗森冷。前行约15米,突有石墙居中而立,形成两个极为狭窄、人须侧身擦壁爬行的隘口。再往里,洞遂合二为一,逐渐开阔。

  飞来寺

  飞来寺位于钓鱼城南前山进出口东侧的台地上,在护国名山石牌坊右侧,始建于1945年秋季,得名于寺中的“飞来佛”。飞来佛尊高5米,肩宽1.2米,为从山顶飞身而下依然站立的唐代弥勒佛造像。飞来寺弥勒佛造像造型准确,线条流畅,雕刻精细,形神兼备。

  上天梯

  上天梯在护国寺前右侧百步之处之峭壁处,凿41步之字形石级。上天梯上面为一砥平石面,存留安置抛石机、三号弩基座、碾制火药脚碓等遗迹。传说是神仙在钓鱼台钓鱼后从此处上天的地方,其实是为抗御敌人所建的栈道。

  龙眼井

  龙眼井位于护国寺药师殿前的廊檐下。井台呈六角形,每边长0.6米,井口为圆形,直径0.5米,井腹深9.6米,亦系用条石叠砌成六边形,既美观大方,又为上下淘井时提供方便。

  八角井

  八角井位于西门天池附近竹林间。呈八角形,石砌,其建筑为宋代法式。井口直径0.8米,井深20米,常年水深10米,从未枯竭。井腹为厚0.3米石料,层层错角相叠,似阶梯,可供攀缘上下。

  一字城

  一字城又称横城墙。为南宋后期因抗战筑钓鱼城时所建。城墙从钓鱼山正城墙处南北为起点,直下嘉陵江中。现南面城墙尚存,北面城墙已湮没为田土。

  水洞门

  水洞门位于镇西门左侧城墙墙基下,是钓鱼城军民修筑的一个大型排水口,因其状似城门,故有“水洞门”之称。洞身高6.6米,宽3.6米,进深4米。门洞右壁是经人工稍加打凿的断岩,左壁为条石砌成的石墙,起券高度为3.88米。在洞顶上,架有与城墙跑马道相连的石拱桥,拱桥中心位置的两侧面分别雕刻有一个前伸0.5米、高1米的龙头和龙尾。

  喊天堡

  喊天堡位于钓鱼城外。为两处山堡,一处在镇西门外0.5千米处,此处为蒙军元帅汪德臣攻城被击伤后痛得喊天呼地的小堡;一处在新东门外1千米处,大汗蒙哥被钓鱼城守军炮击受伤,在此小堡处喊天发誓的地方。

  脑顶坪

  脑顶坪位于钓鱼城新东门外200米处,为海拔344米的山堡。开庆元年(1259年)七月二十一日,围攻钓鱼城的蒙哥大汗在此处筑台瞭望时被钓鱼城炮击所伤之地。

  武道衙门

  武道衙门位于钓鱼城护国寺后的高地上,为南宋钓鱼城军民抗战的帅府,其先是飞舄楼。此地为钓鱼台最高处,海拔391米。今只存遗址基石。

  插旗山(指挥台)

  钓鱼城西北面的制高点,是竖立钓鱼城抗战军旗的地方,同时也是练兵的指挥台。在此地可一览无余地观察钓鱼城周围群山和环绕奔流的嘉陵江。今台址遗址可见。

  古军营及校场

  古军营坐南朝北,在钓鱼城中部平缓的山顶上。整座军营由校场和营房两大部分组成。校场为圆形,直径36米,面积5800平方米,是南宋晚期钓鱼城守军的驻所。校场位置适中,道路四通八达,一有军情,无论东西南北皆可迅速集结出击。

  石照县衙

  石照县衙位于城中朝天堰天池右侧原名风火墙的坡地上。钓鱼城石照县衙是宋蒙(元)战争时期延续到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的南宋地方政权机构。在南宋王朝灭亡之后还坚持3年之久,被称为“南宋最后的县衙”。县衙由中轴线及东、西两侧副线三部分建筑构成。县衙的首部建筑照壁与县衙大门相对,构成居中和震慑的作用和效果。照壁主体由青石砌成,高大方正。壁垣顶凿饰斗拱、挑梁及圆筒青瓦,鸱尾衔壁脊,四角小翘,似如崇楼广厦。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博物馆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博物馆位于钓鱼城校场附近,利用古军营营房改造而成,面积600平方米,由5个展厅、6个单元组成,展示宋蒙(元)战争时期钓鱼城36年的抵抗战争。

  护国寺

  护国寺为千年古刹。坐落在钓鱼山主峰南侧海拔367~386米的4级台地上,寺院大山门的右前方即是远古遗迹钓鱼台。护国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元大德二年(1298年)毁于兵火。明弘治七年(1494年)合州知州金祺重建。现存护国寺系清雍正五年(1727年)重修。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住持僧智慧和尚又进行培修,1835年竣工。护国寺是由来已久的“临济正宗”圣地,创建自唐,开山始祖为四祖师石头和尚。护国寺坐北朝南,依山布局,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整个寺院的主体建筑由大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佛殿、观音殿、祖师殿藏经楼以及僧房前后院组成。大雄宝殿和药师佛殿分别为歇山式建筑和单檐悬山式建筑,殿宇宏敞,结构精巧。

  忠义祠

  忠义祠位于护国寺右侧,与寺内药师殿仅一墙之隔,有门洞与护国寺相通,也可从护国寺右侧小道进入。始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原名“王张祠”,祀王坚、张珏二将忠烈。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合州知州宋琢见“王张祠”简陋而集资整修。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合州知州佘崇凤刻石立碑并培修祠宇。清初,“王张祠”遭兵乱,片瓦无存。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合州知州王采珍重修,立余玠、王坚、张珏、冉琎、冉璞5位牌位祀祭,改祠名为“忠义祠”。后历经培修。忠义寺整座建筑由正厅、耳房和左右厢房组成,采用均衡对称式,在纵轴线主要建筑物相对对峙,构成大门进出的三合院。整座庭院东西宽20米,南北纵深30米。进入石坊形大门是一个院坝两面的厢房,拾级而上至正厅。迎面高悬“忠义千秋”金字巨匾,匾下祭台上排列余玠、王坚、张珏、冉琎、冉璞牌位。祭台正面有祝文:“维神才兼武,志秉忠贞。画地成城,据形胜而保蜀土;协力战守,遗鱼饼以退元戎。忠诚贯日星,先后相继;大节凌霄汉,古今照临。兹届仲春修祀典,肃陈笾豆,伏维来歆。尚飨。”厅堂楹柱有华国英撰写的对联,上联“持竿以钓中原,二三人尽瘁鞠躬,直拼得蒙哥一命”;下联“把盏而浇故垒,十万众披肝沥胆,竟不图王立二心”。忠义祠内有宋孝宗时期碑文4块,宋光宗时期2块,宋宁宗时期5块,乾道年间以后22块,其中记录钓鱼城之战史迹的12块。

合川钓鱼城题刻造像

  护国名山石牌坊

  护国名山石牌坊位于始关门遗址右侧上山旅游便道前面,面阔7米,高8米,4柱3门3楼,仿木结构的梁、枋、斗拱俱全。石坊前后分别有“护国名山”“护国禅林”的楷书题额,字大径尺,结构谨严。据史料记载,为清道光年间护国寺住持山元和尚集资兴建并书题坊额。

  “独钓中原”石牌坊

  “独钓中原”石牌坊耸立在护国寺大山门外,宽8米,高9米,4柱3门3楼,雄伟壮观。明代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合州人众为颂扬钓鱼城军民抗蒙(元)战争的丰功伟绩而建造。坊额“独钓中原”4字系合州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李作舟题写。石坊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炸毁,现石坊为按原式重建的。

  “福”字石屏

  “福”字石屏位于护国寺山门外独钓中原石坊前。明代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合州人修建。高6米、宽9米,屏正中刻“福”字,屏上横额有“万象葱茏”四字,屏左右刻有对联“千寻峭壁江烟锁,半岭残诗树色封”。今为培修后的石屏。

  唐代悬空卧佛

  唐代悬空卧佛位于钓鱼台右下侧24米处的山崖上。唐宋时期的钓鱼山是著名的石佛道场,曾以精美绝伦的佛教摩崖造像驰名巴渝。相传悬空卧佛造像系晚唐时期护国寺开山祖师石头和尚亲手凿造。佛像在悬空的崖壁上凿成,背北面南,头西脚东,身长11米,肩宽2.2米,双领下垂袈裟,头为高肉髻,两耳间距1.8米,赤足,双脚宽1.2米。佛像袒胸露肌,面形丰满,端庄慈祥,是一尊构图严谨、比例匀称的摩崖造像。

  站佛

  站佛位于钓鱼山三圣崖侧,为一尊高5米、肩宽1.2米的弥勒摩崖造像,人称“站佛”。其造型和衣褶纹饰与卧佛相似,应为晚唐或北宋作品。1945年夏,佛像所在岩石崩裂,站佛从山顶上坠下在始关门内“护国名山”石坊通道大路侧,仍站立,仿佛从天而降,只是由在山上面南而转为面东站立。因此,人们为站佛修建“飞来寺”拜奉。今寺已毁,站佛犹存。

  “千佛崖”石窟

  “千佛崖”石窟位于悬空卧佛右侧30米距地表0.7米的崖壁上。石窟高4.5米、宽7.35米,面西。窟中凿有趺佛造像,分37行排列,由底行向上至34行,每行计有佛像76~79尊不等,第35行以上逐行有所减少,共计有佛像2775尊。窟顶1~3行佛像正中有一尊稍大的造像为贤劫千佛,故佛窟称为“千佛”。佛窟侧壁上有游人石刻“咸淳八年”文字。

  护国门道教造像

  护国门道教造像为明代道教“三清”、天公地母、真人造像龛,位于护国门后北侧岩壁上。“三清”龛宽0.48米,高0.36米,进深0.32米。造像通高0.68米。

  三圣崖

  三圣崖又称“三佛崖”。在钓鱼山“古钓鱼城”摩崖侧、距地表3.5米的崖壁上。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护国寺与白塔寺住持智慧和尚及众门徒捐资刻造。在长4米、宽3米的凹型石龛中,是阿弥陀佛(正中)、观世音菩萨(左)、大势至菩萨(右)三尊面西结跏趺坐莲台神像。造像神情逼真,躯体肌肉丰满,栩栩如生。佛龛下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合州举人朱宗言题刻的“荡胸生层云”5字,字径尺。

  王坚纪功碑

  王坚纪功碑位于钓鱼城西岩王坚纪功碑保护亭中,上天梯下侧。石高5.6米、长5.91米。石西面正壁中有高3.4米、宽2.7米的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和浮雕佛教故事五方。原王坚纪功碑文处,经改刻凿为千手观音造像。南宋末年,张珏主持钓鱼城抗战时,为纪念王坚抗蒙功绩刻此纪功碑。元统一后将碑文改刻为千手观音佛龛。历代风雨剥蚀,佛龛两侧彩绘处显出原纪功碑文,残碑上有61个字清晰可见。王坚纪功碑为国家二级文物。

  飞舄楼石碑

  飞舄楼石碑碑高208米、宽1.07米、厚0.12米。碑面篆刻“飞舄楼”三字,每字长0.8米、宽0.56米,系南宋资州郡丞、河南开封人李如晦题,乾道辛卯(1171年)合州石照县令杜定集合工匠立此碑石。

  新建王张二公祠堂碑记

  新建王张二公祠堂碑记位于忠义祠内。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刻石。碑高1.56米、宽0.88米、厚0.12米,碑上方题额篆文“新建王张二公祠堂记”9字,碑文为正楷,计18行,另衔名3行。

  重建钓鱼城忠义祠碑

  重建钓鱼城忠义祠碑在忠义祠内。碑高2.1米、宽0.92米、厚0.17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合州知州王采珍撰书。

  钓鱼城功德祀碑

  钓鱼城功德祀碑在忠义祀内。碑高1.58米、宽1.38米、厚0.22米。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合州知州陈大文刻石。

  培修贤良祀碑记

  培修贤良祀碑记在忠义祀内。碑高2.11米、宽1.14米、厚0.7米。光绪五年(1879年)建造。

  重修忠义祀记

  重修忠义祀记在忠义祀内,共3块石碑,高约2米多、宽1米多、厚0.19米。光绪七年(1881年)合州知州华国英扎文刻石,正楷,中刻。

  “鱼山胜概”题刻

  “鱼山胜概”题刻位于千佛崖右侧离地3米的石壁上。摩崖高1.5米、宽6.6米,字径1.4米,篆体。前后有小记:“国朝嘉靖丙申仲秋,荆门黎一夔书。时同游永平李世宁、景陵陈诏、江阴江谊、昆明张如、囗竹杨华与焉。”今题残存。

  石曼卿“佛号大字”题刻

  石曼卿“佛号大字”题刻位于钓鱼台右下侧离地表2.16米的岩壁上。碑面高3.4米、宽2.6米,面积8.84平方米。上有楷书、线刻“三尊”(阿弥陀佛、释迦佛、弥勒佛)佛号共12字。文曰:“无量寿佛、释迦文佛、弥勒尊佛。”每字高0.8米、宽0.7米,为北宋文学家石曼卿手书。石曼卿“佛号大字”题刻与“一卧千古”摩崖和“钓鱼城”摩崖,并称为钓鱼城“摩崖三绝”。

  “一卧千古”题刻

  “一卧千古”题刻位于悬空卧佛右侧离地表2.4米的峭壁上,为南宋学者王休手笔。字径0.65米。楷书、阴刻。笔力雄健,气势非凡。

  “鱼山古迹”题刻

  “鱼山古迹”题刻位于护国寺前方卧佛脚上端崖壁上,为明合州知州刘士奎书题。字径尺大,楷书。

  “山人足鱼”题刻

  “山人足鱼”题刻位于千佛岩右侧离地表2.8米的峭壁上,为南宋学者王休手笔。碑面高0.76米、宽2.9米,面积约2.2平方米,字径0.5米。楷书,阴刻。

  “鱼山八景”摩崖题刻

  “鱼山八景”摩崖题刻位于钓鱼台右下侧,悬空卧佛左侧崖壁上。鱼山八景命名于明代,八景为峰顶白云、嘉陵萦带、天池夜月、古洞流泉、沙滩响雨、赤壁文光、东谷晴霞、西市晚烟。“鱼城八景”题刻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夏季,“幻屋山叟”,失其姓名。

  “钓鱼城”题刻

  “钓鱼城”题刻位于护国门外、山道右侧离地表2.2米处的峭壁上。高0.96米、宽2.4米,面积2.1平方米。“钓鱼城”3字为楷书,字径0.7米。两侧有记:“清乾隆庚子(1780年)孟春”“会稽沈怀瑗书”。钓鱼城摩崖为护国寺僧一清泐石。

  “古钓鱼城”题刻

  “古钓鱼城”题刻位于“鱼山胜概”摩崖题刻右侧、三圣岩左侧距地表2.5米的崖壁上。为工于书法的重庆巴县县长、四川盐亭人杜兆麟在钓鱼城游览时题词,工人刻石而成。

  “民国要员题词碑刻长廊”题刻

  “民国要员题词碑刻长廊”题刻在合川钓鱼城护国门内左侧石壁上,镌刻于1943年7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成立10周年之际。题刻从右至左为:蒋中正题书“坚苦卓绝”,何应钦题书“十年教训”,白崇禧题书“革命军的根本是在高深学问。恭录总理遗训”,张治中题书“十年树人,云蒸霞蔚,团结精神,助成抗建”,万耀煌题书“自今以往,更当一秉总理奋斗之遗规与大公无私之精神。痛念本校同学喋血沙场之牺牲与革命将士伤亡相继之英烈,不辞一切之痛苦坚辛以负何任何艰巨,解救国家之危亡,完成革命之大业。恭承校长对本校十周年纪念训词”。

  陈毅摩崖诗题刻

  陈毅摩崖诗题刻位于城南始关门(清代修建)外右侧近百米处的峭壁上。1927年2月,陈毅与3师政治部同事范英士登临钓鱼城观看钓鱼城历代碑记,陈毅即兴口占四句诗:“钓鱼城何在,遥望一高原。壮烈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郭沫若摩崖诗题刻

  郭沫若摩崖诗题刻位于城南护国门外徐澜摩崖诗右侧距地表3米的山崖上。1942年6月3日,郭沫若在卢子英的陪同下专程到钓鱼城访古,随后写成《钓鱼台访古·华国英撰重建忠义祠碑》。

  孙元良摩崖诗

  孙元良摩崖诗位于“一卧千古”摩崖题刻右侧,李尚德摩崖诗上方距地表2.6米的崖壁上。题刻碑面呈正方形,边长3.24米。隶书,阴刻。共7行、32字,其中诗文4行,16字,字径0.45米,摩崖诗幅面近10平方米,颇具气势。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抗日名将、成都人孙元良游览钓鱼城时所作,合川籍书法家喻北麓书。

  李尚德摩崖诗题刻

  李尚德摩崖诗题刻位于钓鱼城千佛崖左侧“孙元良摩崖题刻”下方距地表0.53米的石壁上,碑面高1.37米,宽0.92米,面积约1.6平方米,字径0.1米。行书,阴刻。诗是明隆庆四年(1570年)合州举人李尚德即将赴京参加明穆宗选拔“遗才”(谓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即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的覆试到钓鱼城的抒怀之作。

  “三圣岩”题刻

  “三圣岩”题刻位于“古钓鱼城”摩崖题刻右后侧距地表3.5米的岩壁上。岩因石壁有“西方三圣”摩崖造像而得名。西方三圣,又称“弥陀三圣”,即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

合川钓鱼城地理环境

合川钓鱼城位置境域

  钓鱼城景区位于合川区城东北5千米、嘉陵江南岸的钓鱼山上,距重庆市主城区68千米。地理位置为东经106°17′32″~106°19′22″,北纬29°59′30″~30°1′15″。

  钓鱼城

合川钓鱼城地形地貌

  钓鱼城其地当嘉陵江、渠江、涪江之口,控扼三江,自古为“巴蜀要津”。与合川城区隔嘉陵江、涪江相望,一桥相连。山顶东西部地势倾斜,台地层层,西南、西北角和中部山地隆起,形成薄刀岭、马鞍山、中岩等平顶山峦。最高处海拔391米。

合川钓鱼城气候特征

  钓鱼城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气温、降水、日照、风力等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暖、夏热,春早、秋短,无霜期长,云雾多,日照少,雨量丰富。春有连阴雨,夏常有旱伏,秋多绵雨,冬少寒潮。

钓鱼城遗址其他介绍

  钓鱼城遗址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的合川市,是一处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的军事堡垒及古战场遗址。

  钓鱼城始建于南宋淳祐二年(公元1242年)。该城址距嘉陵江约400米,城周长20余公里。现存有城墙、7座城门、皇城、皇井、午朝门、元帅府、水阁凉亭、敌楼、炮台、阅兵场、指挥台、天池、插旗山、牢房、一字城、水师码头等遗迹。在城址内还发现有唐末宋初的石刻卧佛、千佛岩,以及宋、元、明、清的历代摩崖题记多处。此外,城内的忠义祠和护国寺内,还存有宋、元、明、清各代的石碑16通。

  钓鱼城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宋元时期的政治、军事、建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文物局)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钓鱼城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钓鱼城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