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重庆市>武隆区旅游景点

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

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国家地质公园
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景点照片

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点介绍

国家地质公园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是位于重庆市武隆区 境内,地处长江支流乌江下游。2004年3月国土资源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公园由两个园区组成,以岩溶地貌最具特色,溶洞群、天坑群、天生桥群、竖井群、峡谷、地缝、石林、石芽、峰丛、峰林、地下伏流、间歇泉、温泉等分布广泛,组合完好,种类齐全。有四大奇观:芙蓉洞溶洞群、武隆天生三桥、武隆中石院天坑、武隆天星竖井群。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概况

  公园地处云贵高原大娄山与武陵山系相交的褶皱地带,岩层破碎,又受乌江水系深度切割,山峰林立,沟谷纵横,坡陡谷深,山脊海拔多在1200~2000m之间。公园内地貌类型可分为深切割中山地貌、深切割低山地貌、中山山原地貌和岩溶槽谷地貌。

  公园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以及第四系。天生三硚园区出露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等时代较新的地层,出露面积占天生三硚园区面积95%以上,地层多呈环状展布;而芙蓉江芙蓉洞园区内主要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等时代较老的地层,其初露面积占芙蓉江芙蓉洞园区面积85%以上,所有地层都呈条带状近南北向展布。

  区域上,武隆地区的大地构造雏形形成于燕山期第二幕,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和南北径向构造体系,川黔南北构造带,江口等少部分地区属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县境内分布着一系列褶皱、断裂构造。构造线呈南北向展布的褶皱背斜,核部出露地层多为二叠系、三叠系,少数为寒武系,向斜轴部为三叠系中上统,褶皱构造形态多为短轴构造,两翼岩层倾角差异较大。构造线呈北东向展布的褶皱背斜,核部出露地层多为二叠系、三叠系,向斜轴部多为侏罗系,也有三叠系,构造形态多为短轴构造,轴向北东25~40°,两翼岩层倾角差异大,一般北西翼陡,南东翼缓,呈不对称褶皱。武隆地质公园内的构造形迹均属于北北东—北东向构造系列。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历史人文

  2002年,建立芙蓉江、芙蓉洞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函(2002)40号);同年,由重庆市国土资源局评为“重庆市级地质公园”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完成并编写的《重庆武隆天生硚-洞穴岩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

  2004年,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国土资发[2009]110号)。

  2006年,芙蓉江、芙蓉洞国家风景名胜区与天生三硚风景区共同为国家质量评定为“AAAA”级景区;

  2007年,武隆喀斯特地貌正式被31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09年由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完成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项目2010度实施方案。

  2010年由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完成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项目2011度实施方案4)根据调查研究成果,按《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10]89号)文件要求,进行《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的编制工作。

  2011年,升级成为国家“AAAAA”级景区;同年,武隆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建立重庆武隆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景点

  烟囱泉

  在芙蓉江左岸陡崖上的直立溶隙中泉水析出的钙华形成三截圆管,状如烟囱,现今泉水又从这三截“烟囱”中间穿过,饶有趣味,为季节泉。

  玛瑙飞泉

  位于芙蓉江右岸,泉水自高处溶隙中飞洒而下,宛若珠帘银屏,阳光照耀下,彩虹飞架,彩练当空,蔚为壮观。流量估约2~10L/s。因富含过饱和的CaCO3的岩溶地下水出露地表后压力降低导致CO2逸出,CaCO3在谷壁上逐渐沉积下来,泉华不断往江边生长而突出呈⌒型,青苔漫布,生机盎然。

  江口刨面

  武隆地质公园芙蓉江园区江口镇附近基岩出露较为完整,典型剖面——江口地层剖面。该剖面为四川省地质局107地质队在1976年开展1∶20万南川幅区调时实测。剖面构造简单,层序清楚,古生物化石丰富,门类齐全,控制层位为古生代奥陶纪-二叠纪地层15组

  芙蓉江断层

  出露于芙蓉江园区内芙蓉江西岸,地表形态特征出露一般,局部地段不易辨识。断层呈南北向纵贯芙蓉江园区,延伸21km,断层在少数地段出露明显,断层标志明显。

  坟天口断裂带

  断裂带东西宽约2.5km,发育多条断层,断裂带内岩层产状变化较大,岩石破碎,断层地表形迹一般,走向近南北,呈波状变化,在月亮山等高处远观,各断层形迹依稀可辨,延伸长度不等。断裂带为江口—旧城褶断带的一部分,断层发育于背斜轴部,构造运动使本地区的地层岩性变化较大,从寒武系到二叠系均有出露,但出露宽度较窄,地层呈条带状近南北向展布。

  朱子溪小背斜构造

  出露于芙蓉江朱子溪河段,由江水切割了寒武系后暴露于地表,背斜发育于寒武系灰岩之中,芙蓉江两岸均有出露,背斜枢纽近东西向延伸,背斜面南西翼岩层产状较缓,倾向为225~240°,倾角为25~30°,北东翼岩层产状近于直立。两翼灰岩岩层层清晰可见,与水中折射倒影一起构成以水面为对称的对称图影,别有一翻风味。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地理环境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位置境域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隆区、彭水县境内。地理坐标在东经107°44′35″~107°55′20″,北纬29°01′53″~29°28′51″之间,地处重庆“一圈两翼”的交汇点,自古有“渝黔门屏”之称。公园总面积211.57平方公里,包括天生三硚和芙蓉江芙蓉洞两个地质遗迹园区。

重庆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气候

  公园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不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湿度较大。年均日照数1160.5小时(年际变化为1024.6~1276.6小时);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温度41.7℃,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年均降水量1082.17毫米,年际变化大,且受季风环流影响,季节分配不均,降雨多集中在5~10月,降雨量可达725.9mm,占全年降水量的67.1%,11~翌年4月,降水量252.94mm,占全年降水量23.37%。季节分配是春季(3~5月)降水量318.12mm,占全年的29.4%,夏季(6~8月)降水量438.01mm,占全年的40.5%,秋季(9~11月)降水量为278.84%,占全年的25.8%,冬季(12~翌年2月)降水量47.30m,占全年的4.3%;年均蒸发量约500毫米;无霜期在海拔500m以下的乌江河谷地带大于300天,在海拔1200m以上的中山地带则为230天左右。

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其他介绍

  位于县城北面的天生三桥地质公园园区和位于县城东南面的芙蓉洞、芙蓉江地质公园园区,分别位于乌江的北岸和南岸,属全国罕见的大型岩溶地质公园。

  2004年4月25日下午,重庆市武隆县岩溶国家地质公园今日正式开园,揭碑开园仪式在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武隆国家AAAA级旅游区天生三桥景区隆重举行。

  2特点编辑公园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以碳酸盐岩溶地貌最具特色,其溶洞群、天坑群、天生桥群、竖井群、峡谷、地缝、石林、石芽、 峰丛、峰林、地下伏流、间歇泉、温泉分布十分广泛,组合十分完好,种类十分齐全,在全国目前发现的喀斯特地貌奇观中实属罕见,享有“中国地质奇观旅游之乡” 的美誉。

  公园内的四大奇观与秀美神奇的山水风光是举世罕见的:宏大的溶洞群——芙蓉洞溶洞群;宏大的天生桥群——武隆天生三桥群;面积巨大的天坑——武隆中石院天坑;宏大的竖井群——武隆天星竖井群。另有誉为“川东九寨沟”的芙蓉江、“南国第一牧原”的仙女山、亚热带“生物基因库”的白马山、天险“乌江画廊”。形成了“美景托奇观、尽在山水间”的完美地貌格局,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3主要看点编辑芙蓉洞景区

  芙蓉洞位于武隆县江口镇芙蓉江的乌江入口处,国家“AAAA”级旅游区,属于大型的石灰岩洞穴。 其洞全长1864.7米,洞体宏大,次生化学沉积物种类繁多,从宏观到微观、从水下到水上、从早期到现在、从碳酸盐类到硫酸盐类无所不包。

  大小景点近300余处,沉积物种类近100种。

  景观有气势宏大的石柱、石笋、钟乳石,有玲珑剔透的石花、石膏花、石晶花、石旗等,有珍稀精美号称瑰宝的石幕、珊蝴晶花、大牙晶花、鸡爪石花。其中珊瑚瑶池、巨幕飞瀑、生命之源、石花之王、犬牙晶花五景被称为洞中五绝。2001年发现的芙蓉洞竖井群,被地质专家称为中国最大的竖井群,其地下阡陌纵横的地下河、溶洞群等待后人前去探索。

  芙蓉江景区

  芙蓉江发源于贵州省绥阳县的石瓮子,由南向北流经黔渝两省市,在武隆江口注入乌江,全长231公里,是乌江最大支流。芙蓉江古名濡水,又名盘古河,因与乌江交汇处的 江口镇沿岸多芙蓉树,故称芙蓉江。芙蓉江重庆段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河道长35公里,以规模宏大的“V”字形峡谷为主,但在宽谷河段也有心滩与河曲和巉岩会成为游人难求的水上乐园。芙蓉江景区动植物丰富珍奇,亚热带、热带植物繁茂,两岸绝壁覆盖率达 60%,珍稀动物长尾黑叶猴可贴近观察,猕猴更是成群可见,使之与芙蓉江融为一体,使景区更富于观赏价值。

  武隆天坑·天生三桥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区,是世界上第二大天坑群(共 7 个天坑,仅次于广西乐业天坑群数量)。天坑深度和口径均在300米以上,气势雄伟壮观,风景秀丽宜人。天坑坑口有" 十"字形、有纺缍形、有簸箕形,变化多端。其中中石院天坑是迄今发现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天坑,口径面积为27.82万平方米,坑底住有3个院落、13户人家、60余人。景区内游览路线从崖壁到谷底共5公里,有规模宏伟的天生桥,如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气势磅礴的天生石拱桥称奇于世,桥平均高200米以上,桥面宽约100 米,在距离仅1.2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如此庞大的三座天生桥实属国内罕见、世界稀有,属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景区林森木秀、峰青岭翠、悬崖万丈、壁立千仞、绿草成茵,修竹摇曳、飞泉流水,一派雄奇、苍劲、神秘、静幽的原始自然风貌,以山、水、瀑、峡、桥共同构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其中天生三桥,飞崖走壁、擎天一柱、绿茵生辉、翁妪送归,仙女洞等景点引人入胜,使人留连忘返。

  武隆三生地质展览馆

  三生地质展览馆位于仙女山游客接待中心,是以收藏、展示各类奇石、晶体石、古生物化石,以石为载体来展示地质变化、传达地质文化的地质博物馆。馆内展厅面积达3000多平米,收藏展品上万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展厅内不仅展出了武隆本地的晶体石、乌江石,还展示了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化石、晶体石及宝玉石精品,藏品尽显中华大地地质宝藏的神奇魅力。展览馆内展出的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沙盘模型,全景展示了武隆范围内重要景点的地质概貌,是了解武隆旅游的重要窗口。

  武隆地缝景区

  位于仙女山南麓,与武隆天坑·天生三桥风景区是同生在洋水河大峡谷上的姊妹景区,但风光迥然不同,属极为难得的可进入性且观赏性特强的地缝景观。地缝全长2公里,最窄处仅1米,从谷顶到谷底高差可达200~400米。景区内游览线路为全栈道设计,科学合理;谷顶谷底之间设有国内第一部80 米室外景区观光电梯接送,缝外秀色尽收眼底;天然洞内

  碧潭中喷泉流水,栈道穿30 米高瀑布水帘,奇哉妙哉。地缝中老树藤萝盘绕,泉水流瀑挂壁,险峻幽深,怪石峥嵘,明涧湍急。抬望眼,壁立千仞,天光曦微,让人魂魄神往而不知身之何处。可以说,观龙水峡地缝,可知百万年地质变化。

  碳酸盐岩溶地貌

  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的碳酸盐岩溶地貌在全国目前发现的喀斯特地貌奇观中实属罕见,享有“中国地质奇观旅游之乡”的美誉。其溶洞群、天坑群、天生桥群、竖井群、峡谷、地缝、石林、石芽、峰丛、峰林、地下伏流、间歇泉、温泉等各类地貌分布广泛,组合完好,种类齐全。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