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物保护单位-P34
磨咀子和五坝山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缠山村和韩佐乡宏化村祁连山山前二级台地上,杂木河从南至北流过,磨咀子居河西,五坝山居河东,二者隔河相望,间距1千米。磨咀子墓区面积7万平方米。五坝山墓区面积12万平方米。磨咀子墓群于1955年发现。1955年和1959年,甘…详情 ▷
旱滩坡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西南沿祁连山北麓的台地上,跨柏树、松树、西营3乡镇,面积2万平方米。1972年发现,1975年、1984年武威地区文物部门先后进行了发掘、清理。1985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发掘。墓葬时代分别为东汉、魏晋、十六国前凉等。汉墓部分地…详情 ▷
圣容寺,位于民勤县城西南隅,明洪武九年(1376)修建,成化五年(1469)移建今址,俗称“大寺庙”,寺院南北长约118米,东西宽约565米,占地面积6667平方米。坐北向南,由山门、大雄宝殿、中殿、藏经阁组成一条中轴线,分前、中、后、观音堂、圣母殿等五个院落,各…详情 ▷
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原位于凉州(今武威)的护国寺内,现存甘肃省武威市文化馆。碑凿刻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94年),是西夏文碑刻的珍贵遗物。西夏碑的碑身高25米、宽9米,两面刻文。一面刻有西夏文,以西夏文篆字题名,意为“敕感应塔之碑文”;正文是西夏文楷字,计…详情 ▷
东大寺位于天祝县城西南部的赛什斯镇,明万历四十七年(162)修建,有5多史上萨迦派、高僧到过该寺,并赠送大量佛经、佛像、佛塔,使寺院逐渐兴盛起来。现存的鲁家囊欠,是天祝最典型的佛寺古建筑。219年1月7日,天祝东大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情 ▷
瑞安堡位于民勤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三雷镇三陶村,修建于1938年,建筑类型属于近现代代表性建筑,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堡寨式民居,是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文化大院。1987年主体建筑维修。1993年3月29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年5月25…详情 ▷
在武威城西北25公里处,也有人称海藏()寺,因寺院周围林泉茂密,犹如海中藏寺,故名。创建年代现在无从考证,是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占地116平方米,是河西的名刹古寺,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山门、大殿、灵钧台、天王殿、无量殿等保存完整。海藏寺面南而开,红色…详情 ▷
大云寺位于城东北隅。原为前凉国王张氏的宫殿。前凉王张天锡升平年间,舍宫置寺建塔,本名宏藏寺。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天下诸州各置大云经,遂改为大云寺,后又改名为天赐庵。西夏时,改名为护国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就是天民安五年(194)为重修寺院感通塔而立…详情 ▷
时代:西周至春秋三角城遗址位于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三角城村北侧,面积约43万平方米。属沙井文化。1924年发现,1979年~1981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和武威地区展览馆对该遗址多次发掘清理。遗址以城址为中心,东、西、北三面分布有墓葬区和祭祀坑。地面随处可见属沙井文化…详情 ▷
永昌钟鼓楼,又名声教楼,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城中四街交汇之处。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年)。钟鼓楼东西宽22米,南北长23米,分楼阁和楼台两部分。台基边宽22米,高72米,通高245米;楼阁重檐庑殿顶共二层三檐,下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四面置格扇门,门左右…详情 ▷
御山圣容寺位于永昌县城北1公里处的御山峡西段,城关镇金川西村一社。据史料记载,御山圣容寺始建于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建成后命名“瑞像寺”;隋大业五年(公元69年),炀帝西巡张掖时,“躬往礼,敬厚施,御笔改额感通寺”;中唐、吐蕃统治河西时,改名御山圣容寺…详情 ▷
北海子塔位于永昌县城北武当山南的金川河南岸石台地上。又名金川寺塔、双河楼塔。楼阁式实心砖塔,八角七级,通高25米。13级交错开门,至顶端寇以圆锥形铁刹。塔基层东、西壁题有“定西戍”、“光东阁”砖雕匾额。景点特色:塔角装有琉璃兽头及风铃,层层置单檐,以砖叠涩衬挑出2…详情 ▷
西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李寨乡菊花地村北37公里。属四坝文化。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3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夹砂红陶片,器表多饰绳纹、弦纹、划纹,彩绘纹样有三角回纹、阴刻三角纹、网格纹、连弧纹等,器形主要有瓮、壶和单、双耳罐等。另采集有石刀、石斧、骨锥、炭化麦…详情 ▷
张掖东仓位于张掖甘州区马神庙街东仓巷内。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清代沿用并增建,民国时期屡有修葺。又名永丰仓、甘肃仓。现存9座,仍沿用为粮仓。仓房为土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每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25米,宽365米,墙为土坯砌筑,门边用青条砖砌筑。仓房…详情 ▷
高总兵宅院位于张掖甘州区民主西街。清代总兵高孟府邸。占地面积约1113平方米。现存殿堂三座及后楼,均为砖木结构。殿堂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后楼由正楼和东、西配楼组成,上、下两层;正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配楼阔深各三间,硬山顶,上有绕廊。高孟…详情 ▷
甲子墩墓群位于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甲子墩村村委会以南约2千米处荒滩上面积135万平方米。自2世纪6年代至9年代,由于当地居民不断开垦耕地或不法分子偷盗,文物部门先后对众多被盗或露出墓葬进行过抢救性清理。墓葬皆为砖室墓,分单、双、三室等类型,有覆斗顶、券顶等,时代从西…详情 ▷
文殊山后山石窟群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文殊村,包括后山千佛洞、古佛洞,现有洞窟1多个,窟前寺院遗址28处,洞窟形制保存较好。初创于北凉,北魏时渐具规模,西夏、元、明、清仍有续凿或修缮。后山千佛洞为中心柱窟,中心塔柱正面拱形龛上层原绘有七佛,现存为清代改绘为…详情 ▷
文殊寺石窟群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境内,距酒泉、嘉峪关市二十余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文殊寺石窟群建于东晋明帝太宁时期,经过魏、晋时期的建设修缮,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声名远扬。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旅游景区。文殊寺石窟群始文殊寺院,藏语…详情 ▷
时代:汉至明草沟井城址位于中国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南沟村西1千米处,南距甘新公路18千米。城址由南、北两城组成,两城均坐北向南,相距25千米。南城保存较好,平面近方形,东西长13米,南北宽12米,面积156平方米。南垣正中设门,筑有方形瓮城,…详情 ▷
时代:夏、商东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六坝镇东北约25千米处,遗址是由灰土与沙土堆积而成的一座呈东南~西北走向沙土丘,高出地表约5~6米,面积24万平方米。属四坝文化。1958年发现。1987年,吉林大学考古系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发掘,出土文物13件,其中有彩陶…详情 ▷
八卦营城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永固乡八卦营村西北,以汉初名将霍去病在此布八卦阵击退匈奴得名城址占地广达42万平方米。城垣残高4米,夯土建筑。东、南各开一门,内有宫城、内城、紫营台。内、外两重护城河,各宽8米、1米。遗址有大量汉砖瓦残片、灰陶片。城址东北有2平方米…详情 ▷
张掖鼓楼,又名镇远楼、靖远楼,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中心。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碑刻记载,鼓楼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7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焚毁于兵燹,康熙七年(1668年)甘肃提督张勇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缮。鼓楼平面呈方形,全用青砖包砌,基部衬砌石…详情 ▷
西来寺座落在张掖城内西南隅,今西来寺巷。据《甘州府志》载:此寺建于明朝,它前身为慈云精舍,是普觉静修国师阿扎木苏(西土人)所创。国师念甘郡自育无番藏经,奏请当朝康熙皇帝准颁红字藏经18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他将自己的住房慈云精舍改为寺。建楼五楹,以作藏经…详情 ▷
在河西丝绸古道上,距民乐县城1公里的乡童子坝水库北岸,有一座建于北魏时期的名闻遐迩的古寺——童子寺及童子寺石窟群。今日所见童子寺砖木结构的三间大殿、观音殿、念佛殿、厢房、寮房等建筑,为释觉尘及四方信众募资于1994年重建,古朴庄严,与寺后山体上的石窟形成一完整的佛…详情 ▷
圆通寺塔,明清塔古建筑,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六坝乡六南村。史载,圆通寺原为河西重要密宗寺院,始建于宋徽宗年间(公元111年~1125年),明、清两朝多次补修。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建圆通塔,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又加高重修。现寺已不存,仅存孤塔。圆通…详情 ▷
许三湾城及墓群遗址位于甘肃省高台县新坝乡许三湾村,发掘于1958年,为汉代(公元前26年公元22年)至唐代(公元618年97年)遗址。许三湾城址平面为方形,城东西长66米、南北84米,南面开门,有瓮城。城内有建筑基址。城周围有墓群三处,有带砾石封土的墓葬3余座,密…详情 ▷
位于张掖西北125公里处。南北长15公里,东西长1公里,是新石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有汉代墓葬群,约4平方公里。多数墓葬已被沙埋没,凡未被沙漠埋没者,大部分已在解放前被盗掘。1956年国家地质勘查队进行勘查后,认定遗址底下有古城一座。相…详情 ▷
八卦营墓群时代:汉地址:民乐县永固镇八卦营村东5米处的背背山、直岭岭、簸箕洼、陆沟山、乱疙瘩等五条山岭上这里从山脚到山顶都有分布。忠家族墓葬群、史涓墓道、包桢墓道。2世纪6年代末发现,1975年,张掖地甘肃省张掖市区文化局调查。墓群面积达246万平方米。从山坡暴露…详情 ▷
骆驼城位于高台县城西2公里处。始建于东晋陲安元年,公元397年,是后凉建康郡太守段业另立年号建立的北凉国国都。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骆驼城不但是北凉初建时的国都,而且是汉代乐涫县、唐代建康军的故址。骆驼城面积近3万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城。城墙基厚6米,残高7米…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