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旅游景点

麟阳村

暂无麟阳村景点图片我要提供景点图片

麟阳村旅游景点介绍

福建省永泰县大洋镇下辖村

  麟阳村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大洋镇,虽名不见经传,但人文景观十分丰富。“麟阳塔”位于村口,坐东朝西,面积约1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6平方米,为5层木结构,六角形,塔高27米,周长42米,边长7米。此塔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从“麟阳塔”到“五显宫”和“鄢氏宗祠”呈直线,为人们访古探胜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也是个很值得一看的旅游景点。

麟阳村麟阳村历史

  600年前,始祖鄢识原籍江西抚州,明洪武年间中举,曾任过四川荣县知县、浙江金华府知府,后被谪福建南平,动身前病逝。其妻杜氏携法真、舍孙、法春三子来闽,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至永泰麟阳,自此久居于此。至今已传25世,4000多户,近两万人。“鄢氏宗祠”的创始人是十六世祖鄢耀枢,他是清末举人,博古通今,为厦门大学汉文教授。此宗祠为土木结构,具有明代建筑风格,占地2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祠堂屋顶翘脊,回廊环通,上落正厅左右各有官房,半井大厅,大厅廊院上有几十面“进士”、“文魁”等牌匾,祠内有楹联12副,其大门柱联句是:“麟峰毓秀绵旧德;卞水储英继流光。”为清代名臣陈若霖所撰。下落天井大埕建有东西厢房,祠前还有祠埕和门楼,宗祠结构完整,造型壮观。辛亥革命后曾在鄢氏宗祠率先创立全县首所小学。1999年被收入《福州市十邑名祠大观》。最近族人又集资修缮,使之面貌一新。

麟阳村麟阳鄢氏历史名人

  麟阳村的鄢氏名人辈出。六世祖鄢东桥,豪爽大方,急公好义,当倭寇侵犯永泰时,他发散家财,招募兵勇600人,自请抗敌,直捣贼巢,不幸在奋勇追杀倭寇时遭偷袭牺牲。万历年间知县徐嘉言赞叹其壮烈,将鄢东桥的灵位供奉在忠义祠,供县民祭祀。七世祖鄢茂材,任浙江永嘉县丞、江西兴国州通判,他居官善政,且博学多才,书法和诗文的造诣很深,传世的诗集有《海内纪游草》、《墨妙纂》等。九世祖鄢廷诲,钦赐进士,授河南登封知县,舍命保民,吏民为之立祠庙祭。十五世祖鄢调元,任泰宁县教谕,因功绩卓著,被嘉庆帝敕封六品官。

  鄢氏历代祖宗重视教育,人才辈出。仅永泰县大洋镇鄢氏人口而言(仅占麟阳鄢氏总人口的43%),据统计,仅明清时期就有:进士3人,大挑一等(相当于进士)1人,举人10人,武举2人,恩举1人,大夫1人,太学士47人,五品御1人,六品官2人,亚开1人,同知州1人,国生18人,兵科给事中1人,户部司务1人,知府1人,知县5人,县丞1人,州通判1人,县主薄官1人,武检2人,登士郎4人,贡生27人,武生39人。

  民国时期有国民政府参政1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正厅级干部1人,副厅级干部2人,博士后2人、博士4人、硕士6人。

  识公(元至正年间~1405年)

  麟阳鄢氏始祖,名识,字知几,亦名识几。原籍福建建宁县蓝田溪枫村,绥安鄢氏十世祖仲亨公之子。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中举人,先任四川荣县县令,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后升浙江金华知府,敕封奉议大夫,帝赐五马开基(外出可乘5匹骏马拉的车)。时因倭寇骚扰邻地,帝以为公不济,究其责任,谪戍抵闽延津(今福建南平)。后经查实,分清责任,官复原职。顺其时公已年迈,请辞。永乐二年(1404年),公奉红牌迁居永福利洋(今永泰县大洋镇麟阳村)、垦田30亩,建房于限柄坊(今鄢氏宗祠所在地),成为鄢氏开樟始祖(永福县志有载)。公到利阳第二年病逝,始妣杜氏淑真夫人带领三个儿子屯田,振兴家业。始妣之功高赛于天。

  法真公(明洪武年间~1448年)

  麟阳鄢氏二世祖,字伯定,识公长子。原籍建宁,随父母建迁利洋(今永泰大洋麟阳村限柄坊)。状貌魁伟,奇伟如将帅,为人正真,靠自学成才。十分重视对子孙的教育,特筹建“名山院”供子孙和乡民读书,习武场所,功德千秋。(名山院是全国最早的“文武学校”,至明末清初,该院学子正几公举行反清复明之后,名山院逐步得以“南少林”冠称)。1448年,公因筹建名山院,公与二十都顾瞬、陈子希争施主权,被顾、陈诬陷公伙同沙县邓茂七造反,时邓督帅要乘机勒索千两黄金,方可免罪,公宁死不从而遭来灭门之灾。侥幸有孙钰及侄璇等六人得以逃匿,数年后冤案得以昭雪,才回聚麟阳复兴家园,繁衍后代。

  璇公(1426~1488年)

  麟阳鄢氏三世祖,字仲章。1448年,吾族难后不久,就返回利洋复兴祖业,扶持弟、侄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并于成化甲午年(1474)重建“鄢氏宗祠”和“名山院”。对吾麟阳鄢氏有再造之功。故原为长房的钰公让书给原为二房的璇公后裔为书之东房,钰公自退居诗之西房,以示报恩。

  涧公(1479~1541年)

  麟阳鄢氏五世祖,字克清,号朴斋。利洋限柄坊人。自幼好学,但因家庭经济一般,读书不多。从少年起就爱好经营农、林、牧业生产,研究生财致富策略,很快就称富一方,有田五十顷。其富裕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投资办学。先后新建“名山书斋楼”、重建“名山室”、

  扩建“名山院”。还捐出院里村的大片良田给“名山室”和“名山院”,积极地为子孙后代及乡民们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聘最好的老师为子孙及乡民执教、授武。“名山院”称得上全国最早的文武兼学的“文武学校”。为明代培养出一大批德、文、武兼备的优秀人才。

  公对自己的子孙更是严格要求,其子孙个个都是数一数二的优秀人才。长子俊公武艺超群,忠贞爱国,是抗倭英雄,敕封明“义士”。孙茂材公文章盖世,六次获省试第一。玄孙延诲公进士与正几公二人是明末名人,为国为民而殉义,敕封“节愍”。清太子少保出身的兵部尚书陈若霖被涧公及子孙几代人的道德、文章、武略所感动,特撰“赞文”赠予麟阳鄢氏宗祠。

  俊公(1519~1562年)

  麟阳鄢氏六世祖,字文杰,号东桥。出生于限柄坊,建迁后卞湖。自幼在被誉为第二“萧连寺”以至“南少林”的名山院读书、习武。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入侵永福城邑,公运输粮响支援官兵,后见倭寇仍盘踞永福一年不散,公发散家财,招募勇士600多人(约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之间,可见公在全县民众中的威望是多么高的,号召力是多么强的),亲率抗击倭寇,追逐至莆田海上。因与波浪搏斗有感创造了波浪拳流传于世。一日,公剿余寇回师,经福长龟林,被一群伪装野和尚的残余倭寇,暗箭射伤。公深知自己伤重无治,令部下直接将自己抬往墓穴,备来棺材,躺在棺材中等待吉日良辰,拔去箭枝,即刻入葬。敕封明“义士”。清雍正八年(1730年),清官府在永泰县衙东隔墙建“忠义祠”,设灵位祭祀。这便是永泰武术史上著名的“南少林抗倭斗争”。

  茂材公(1538~1609年)

  麟阳鄢氏七世祖,字希周,号名山。麟阳人。自幼在名山院及名山书斋楼读书、习武,六次获省试第一,选永嘉县丞,升兴国州通判,转襄阳府审理。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文章出众,著有诗文集《遗珠草》、《燕游草》、《东瓯即事草》、《方内纪游草》、《墨妙纂》、《唐诗汇》、《诗评集句》等。公还擅长书法,精于书札、匾额、联标。

  廷诲公(1587~1641年)

  麟阳鄢氏九世祖,字德献,号靖献,凤阳凤形厝人。自幼在名山院读书、习武。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御试进士,授职河南登封县令。其时,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入城,公疏散全城百姓,独自会见李自成。李自成体谅公忠义之心,给十万两银子要公代修东岳庙。时正遇灾荒之年,公却把银子发放济赈百姓买粮救荒。李自成大怒,将攻屠登封县。公独自骑马闯入李营并大喊:“罪责全归我县令,银子是我拿去赈灾的,与百姓无关。”本县令愿以命抵债可否?遂拔剑自刎而死。

  李自成及部将撼动不小,即刻下跪环拜不止,发布命令禁止士兵残害百姓,并立即退兵。登封县民抱住廷诲公的尸首痛哭不止,为公造坟立碑,建祠祭祀。清乾隆帝,还颁制谥文,封公为“节愍”。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征大节于临危,义传授命;发幽光于潜德、典备尊名。风教攸关,念遗徽之未泯;阐扬式逮。斯真品之丕彰。尔故明河南登封县知县鄢廷诲,兵科给事中鄢正几,矢志不渝、立身有素、际艰屯之运,力本难支;完精白之名,心堪共谅。朕轸怀义烈,扶植纲常、核事迹之流传,允孚定论;举彝章之轸恤,克协芳称。象厥生平,谥为节愍。于戏!丹诚可揭,如传殉国之苦衷;碧血长埋,宜示表微之公道。贲馨而具礼。慰重泉赉憾之留;标史册以垂声,作万祀笃忠之劝。幽灵不泯,令闻为昭。”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十一月初八日。

  正几公(1602~1648年)

  麟阳鄢氏九世祖,字德都,号皇州。永泰同安秋垅官田村人。自幼在名山院读书、习武。公聪敏好学,广交良师益友。明末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公痛哭,誓死抗清复明。公赴榕觐见南明隆武帝,陈述抗清大计,敕封户科司务;南明鲁王授其为兵部给事中。公五次上陈,并与友人林师稷、钱希声、林子墅等谋集勤王兵余部和被誉为“南少林”的萧连寺、名山院、大圣寺武僧及俗家弟子,并有很多老百姓起来响应,先后举义永福(今永泰)、玉融(今福清市)。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少林反清复明举义”。终因兵力不足,无法取胜。清兵攻下永福,迫其投降,并以高官厚禄诱之,公不降,哭拜前皇及祖祠,礼别亲友,破印焚敕,赋诗明志,殉义于官田家祠。诗云:“日月存天地,彝常照今古;爱发竟忘头,存心我独苦;

  一死毕吾志,岂肯作降虏;上可见高皇,下不愧曾祖;精魂升云霄,卑鬼不敢伍;不必死留名,山岳为吾补。”公的二弟正熏公和四弟正蓟公亦在举义中献出宝贵的生命;三弟正衡公于举义失败后被迫出家当了和尚。清乾隆帝为之感动,谥为“节愍”,清官府在忠义祠内设正几灵位,邑人每年祭祀不止。

  一栋公(1691~1795年)

  麟阳鄢氏十二世祖,字道具,号成奄。后卞厝人,建迁新庄厝(大洋旧厝)。少时家贫,靠勤劳耕作渐富,重视子孙忠义教育,劝学上进。寿105岁,御赐“六品寿官”,旌奖粟帛4次,加奖“五代同堂”匾额,赐建牌坊纪念(坊址在今大洋镇坊下街)。

  际韶公(1740~1838年)

  麟阳鄢氏十六世祖,字体虞,号舜民。二十岁才入学,苦读十三经,后考取秀才(县廪生),中年在省城开馆执教,一边努力研读古籍。多与知名人士交往,文章出众,当官者争先延请公,招为熟师或慕友。榜眼何杰特别仰慕公,聘为西宾。属福建省知名人士。

  光椿公(1759~1827年)

  麟阳鄢氏十四世祖,字子观,号庄圃。洋尾寨人,建迁新寨。自幼苦读,孝敬父母。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举人(考其墓碑文系进士)。待职多年未逢缺,至晚年才授旨任县令。时父母年迈,公再三婉言辞谢,得皇恩荣赐(进士),在家孝养双亲,被传为佳话。

  调元公(1774~1858年)

  麟阳鄢氏十五世祖,字可贡,号梅峰。自幼沉溺于“名山院”读书、习武。清嘉庆戊午年(1798)中副举人,并一辈子如一日地钻研学问,撰有《易解》、《大学衍义》、《十闽名胜笺》等著。至七十岁那年,吏部授他为福建泰宁县学教谕官职,在职十几年,业绩突出,奉旨荣封六品顶戴加二级,记录二次。

  必兴公(1787~1839年)

  麟阳氏十五世祖,字为可,号闻亭,(大洋旧厝)人,建迁展凤庄(旗杆厝)。自幼在名山院及名山书斋楼读书、习武,系清代名人林则徐的同窗好友,林尊称公为兄,文章诗词十分得林则徐敬佩,每当公到来,林总是开三重门迎接。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中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考取大挑一等(相当于进士)任湖北兴山代理知县,后调任勋西县令。生活艰苦朴素,廉政威明,敢于镇压奸邪,兴利除弊。深得百姓爱戴。时有世袭守备狡猾奸诈,又有朝中靠山,百姓怨恨,前任县令不敢触犯。公到任之日,即因事抓其归案,查明情况,坚决严办。又获知还有许多粗野强悍,巨奸魁盗等。公一一明察而断。不仅百姓拍手叫好,亦甚为上司所器重。后因劳累过度,吐血而殁,当灵柩运出城时,祭奠哀悼的人沿途不绝。

  金秋公(1819~卒时不详)

  麟阳鄢氏十八世祖,字祖体,麟阳人,自幼习武,若大从军,作战智勇,擢升军官,在军中颇有威望,并屡建战功,上司器重,申报清吏部核议,授封五品官衔,终为保卫祖国疆土而献生。

  耀枢公(1873~1943年)

  麟阳鄢氏十六世祖,又名燮昌,字体郁,号铁香。城关鄢厝人。清光绪十八年(1902年)中举人、任江西余江县令,两次进京会试,都因文章推崇新政受排斥。后任厦门大学古汉文教授,与鲁迅先生同事多年。民国三年(1914年)于麟阳鄢氏宗祠创办永泰县第一所小学,命名“知几学堂”,并亲手撰联一幅:“学倡双溪功成一姓;草芳十步艾蓄三年。”后发展成县立中心小学。晚年五修《麟阳鄢氏族谱》未及出版。

  鸣涛公(1888~1997年)

  麟阳鄢氏十八世祖,名培松,字秉鹤,号鸣涛,麟阳草坪厝人。毕业于黄浦军官学校。早年赴广州参加革命,北伐战争后任国民福建省主席方声涛的秘书,维北坂埔盐场场长等职。1940年调任国民中央文官考核委员会专员。1947年任国民党总统府参政。1948年赴台湾后

  从事实业事务。

  礼匡公(1924~1985年)

  麟阳鄢氏十九世祖,字庆正。允浑公长子。大洋大展村展凤庄人。历任大洋乡土改干部、中共大展大队支部书记、中共永泰县委一至三届委员、大洋人民公社农技干部,1955年被评为福建省农业劳动模范。小时候在麟阳知几学堂就学二年,九岁始因父病失去劳力,学耕耘,负担一家九口人的生活。曾为了保大展是闽侯地区先进红旗大队的名誉,误过了农技干部转正的机遇,成为一辈子不脱产的农村干部,坚守在最基层,最平凡的,最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来。公带头使用手扶拖拉机耕田;带头使用打谷机,并发明与打谷机组合配套的谷框,被大洋公社各大队广为应用;并带头引用塑料薄膜育秧新技术,推广良种,试种双季稻获得了成功,又带头搞杂优水稻制种及推广杂优水稻良种均获成功,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又带头搞农田基本建设等,有效地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逐步提高了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范风弥百里,全县促高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共和国乙丑年(1985)十二月十四日戌时,患鼻咽癌医治无效而卒,寿六十二岁。葬大

  洋重阳仑孟趾公墓下,内坐癸兼丑,外向丁兼午。县委组织部派员主持追悼会,来送葬的乡亲众多,队伍长达二里多路,真乃“丹心一颗照民众,民众永远不忘怀;平凡岗位不平凡,劳模风范百里弥”。自今全县各乡村群众仍十分怀念和赞颂公。

  振涛公(1912~1990年)

  麟阳鄢氏十二世祖,字守松,大洋大展洋尾寨人。公开身份是国民党的保长,参加中共地下党工作,解放前夕,将中共领导的福建闽中游击司令部引迁洋尾寨,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福建做出显著成效。

麟阳村麟阳村人文景观

  鄢氏先人又为后代留下两座珍贵的明代建筑物“五显宫”和“麟阳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景观。“五显宫”位于麟阳村中部,坐东朝西,土木结构,面积17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有530年的历史。五显宫保护完好,宫内有大殿、戏台、边厅等,造型美观,还有各种雕刻精美的图案,栩栩如生,现该宫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麟阳村其他介绍

  麟阳村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大洋镇,虽名不见经传,但人文景观十分丰富。这里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一村有三宝,分别是麟瑞塔、五显宫、鄢氏宗祠三处建筑,建于明朝,距今有400年至600年的历史。当步伐踏入这个村庄,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明朝。

  明朝“三宝”

  “麟阳塔”位于村口,坐东朝西,面积约1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6平方米,为5层木结构,六角形,塔高27米,周长42米,边长7米。此塔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建,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显庙,因供奉灵官、长生、华光、紫微、三眼大帝等“五显大帝”而得名。该庙由麟阳村鄢氏祖先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据介绍,五显宫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整座庙分大殿、雨盖天井及左右看台、戏台三部分。戏台中央天花板为圆拱塔式结构,富有声学和建筑艺术价值。

  鄢氏宗祠,为“福州市十邑名祠大观”之一,该宗祠坐卧山麓,祠后古松修竹,郁郁葱葱。它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经历代重修扩建,形成现在规模。祠堂瓦顶翘脊,迴廊环通,全木结构,占地三亩多,上落正厅左右各有官房,半井大厅,大厅廊院上有几十面“进士”、“文魁”等牌匾,祠内有楹联12副,其大门柱联句是:“麟峰毓秀绵旧德;卞水储英继流光。”为清代名臣陈若霖所撰。下落天井大埕建有东西厢房,祠前还有祠埕和门楼,宗祠结构完整,造型壮观。

  “麟阳村一日游”游览线路:该线路主要以步行为主,用时一天,具体如下:麟阳村口——麟瑞塔——五显庙——村部服务中心——生态茶山观光——鄢氏宗祠——旅游接待点——鱼塘休闲垂钓——生态林游玩——庆湖庄(民宿点)。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麟阳村”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麟阳村”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