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旅游景点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属于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景点照片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旅游景点介绍

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即上杭县丘逢甲师范传习所旧址、上杭丘氏总祠、上杭丘祠师范传习所旧址,坐落在福建省上杭县临江镇解放路202号。 上杭丘氏总祠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丘逢甲在上杭丘氏总祠创立上杭县师范传习所。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建筑面积为3093平方米,占地4572平方米,约有200年历史。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坐北朝南,由上中下三厅三天井、后楼及左右护厝组成,属土楼围屋式结构兼有客家民居“三堂出水”的建筑风格, 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民立师范学校。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是上杭乃至闽西保存较为完整的客家古建筑,为闭塞的山区带去民主革命的新思想和自然科学的新知识,培养了一批推翻清朝封建帝制的民主革命志士,成为推翻满清革命志士的摇篮。 上杭丘氏总祠是海峡两岸客家共同的文化遗产,是海峡两岸丘氏客家族群的历史之根,是海峡两岸丘氏族裔的认同之源,是海峡西岸民间古建筑之杰作,也是海峡西岸近现代教育的起点,其“启文化教育先声”,成为闽西文化教育史上的亮点。

  2006年,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涉台文物。 2011年,上杭县政府将“上杭师范传习所”原址丘氏总祠列为上杭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9月,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九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历史沿革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是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的客家土楼,是曾任监察御史丘道隆的故宅“进士第”。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上杭在籍的丘氏族人共集合银子六万多两将丘道隆故宅“进士第”改建为上杭丘氏总祠,奉祀客家丘氏始祖三五郎公。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先生为推动新学,以教育救国强国为号召,联络上杭举人丘复等丘氏宗贤,建议在丘氏总祠设师范传习所,培养新学师资。获丘复等丘氏族人的响应,筹集到办学经费,利用上杭丘氏总祠创办福建省最早的民立师范学校——上杭县师范传习所,开设国文、英语、算学、史地、植物等课程,为兴办新学培养了骨干力量。

  1905年秋天,“上杭师范传习所”在丘氏总祠正式开学,由丘复任监督,丘逢甲推荐了林菊秋等3位留日学生为教员。上杭师范传习所首期招生60多人,1906年春季再招生80人。

  2016年,孙中山、丘逢甲《同心》铜像在上杭师范传习所旧址前落成。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文化活动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历史人物

  丘逢甲,广东镇平县(今蕉岭县)人,是晚清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清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5月任台湾抗日义勇军统领。抗倭失败后内渡定居嘉应州镇平(今梅州市蕉岭县),先后在嘉应、潮州、广州等地倡导新学。丘逢甲一生虽然只有四十九个春秋,却身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为家乡、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丘复(1874年7月-1950年11月),原名馥,谱名柰芳,字果园,又字瘦樵,号荷生。辛亥革命后改馥为复,并改字荷公,自称“念庐居士”,清末举人,民国参议院候补议员、福建省议会议员、广东嘉应大学教授。清光绪32年(1906年)1月在丘逢甲创导下,在上杭城丘氏总祠创办县第一所师范传习所(民主师范),自任监督,一生著作较丰,主篡长汀、上杭、武平等多县县志。编有《清代文学史》一卷、念庐诗稿》10册、《念庐诗话》5卷、《念庐文存》5册、《愿丰楼杂记》10卷、《南武赘谭》、《念庐联话》1卷,整理校勘了《后汉书注校补》、《杭川新风雅集》、《天潮阁集》等古籍多种。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活动建设

  2015年9月20日,来自台湾、香港、泰国、美国等700多名海内外丘氏后裔、台湾丘逢甲先生亲属团,在上杭丘氏总祠举行丘逢甲师范传习所(即上杭县师范传习所)创办110周年纪念大会,纪念丘逢甲创办上杭师范传习所110周年。

  2016年1月1-10日,上杭县博物馆在瓦子街广场东侧的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举办《“醉美上杭·绵绵乡愁记忆”摄影作品展》。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建筑特色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结构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即上杭丘氏总祠,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093平方米,占地4572平方米,由上中下三厅三天井,后楼及左右护厝组成,通面阔31米,通进深81.60米,单层砖木结构,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硬山顶。上杭丘氏总祠前有荣褒豸史的诰封石牌坊,外面的大门用木材作栏,左右旁边是砖窗。堂在正中左右有三个龛,以始祖三五郎公为主奉有香炉,接下来排列的是世租以下昭穆配享。

  大厅左右及后面是由100多个房间组成的上下两层砖木结构围屋,连进四大栋,四周围房,类似于永定土楼,配房为二层建筑计100余间。祠四周屋100余间,砖木结构,二楼回廊用木楼板、木栏杆建成,二楼的窗棱用粗木条直放式。一楼的窗棂,用三合土筑成“福”、“喜”字型。木质菱形、工字形拱花门扇仍完好。上、中厅堂的三合土地板,历经约200年仍平整无裂纹,无明显凹陷,地板上的八角花纹清晰可见。上杭丘氏总祠上厅有石柱四根,中厅有石柱十根,柱直径40公分,高近8米,石柱脚大小不一,分别雕刻葵花、宝石花、直条划纹等图案,另有圆形石拱门框,雕梁、画栋,三合土制作的“福”、“喜”字窗棂、菱形、工字形拼花不门板等。门口牌楼已废,“魁星楼”已换给私人作民房。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特点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是较具特色的客家古建筑之一,属土楼围屋式结构兼有客家民居“三堂出水”的建筑风格,砌墙的每块青砖都有“丘祠”字样。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砖墙至今未见有风化现象,青砖烧制技术水平高,体现出上杭作为客家“建筑之乡”的烧制水平。从建筑整体情况看,丘氏总祠是海峡西岸客家民间古建筑的杰作。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其他介绍

  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位于上杭县临江镇解放路,年代为清。

  简介: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坐北朝南,占地4572平方米,由上中下三厅三天井,后楼及左右护厝组成,通面阔31米,通进深81.60米,单层砖木结构,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硬山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先生为推动新学,以教育救国强国为号召,联络举人丘复等宗贤出资出力,利用丘氏总祠创办了“上杭县师范传习所”,开设国文、英语、算学、史地、植物等课程,为兴办新学培养了骨干力量。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民立师范学校。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018年,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临江镇——上杭县辖镇。县府驻地。1949年设附城区,1953年建城关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建镇,1986年更名临江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3.0万。205国道经过城区北部。辖镇东、镇中、镇南、天山、英明、镇西6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冷作机械厂、水泥厂、纸箔厂、日用竹木加工厂,主要产品有变压器、萤光灯、水泥。农业主产水稻、蔬菜、烤烟。1993年被省政府授予“明星乡镇”称号。旧城墙始建于宋端平元年(…临江镇详细介绍

我要对“上杭县师范传习所旧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