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东岳庙旅游景点介绍
建瓯东岳庙,又称东岳行宫。位于建瓯市东门一华里白鹤山南麓,坐北朝南十余,占地四十余亩。东岳庙不仅是福建省也是华东六省为数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就其主体建筑“圣帝殿”的规模、形制以及文物价值而言,堪称全省仅见。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瓯东岳庙简介
长寿司官职司速报司
建瓯东岳庙—未来展望东岳庙作为华东六省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好、文化底蕴最深的庙宇之一,历朝历代倍受关注。历史上曾多次重建维修,最后一次大规模重建,据史料记载是清朝的康熙年间,距今也有300多年。300多年来,由于风雨剥蚀,大多建筑物破损严重,1992年,在宗教、文化部门的推动下,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对建筑物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使庙宇的主体建筑得以保存。2002年以来,庙宇每年均筹资20多万元对庙宇进行局部维护并对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使庙宇建筑得以保存、环境得以改善、文化得以传承光大。1996年9月该庙宇经省政府批准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长年风雨剥蚀。庙宇大部份建筑物风化严重。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其完美建筑形象,既是国家的责任,也是当地人民政府的义务,更是善男信女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因此,我们迫切希望各方有识之士鼎力相助,以保存其完美风采。
建瓯东岳庙发展历史
建瓯东岳庙—历史沿革东岳庙始建于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迄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明《建宁府志》卷三《山川》白鹤山条下记载:“在府城东,晋时望气者言,山有异气,命工凿之,朝凿暮合,有鹤翔其上,因名,山之麓有东岳行宫”。东岳庙正殿有井一口,名“天涌泉”,围以铁栏(现用木栏)是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所凿。东岳庙历史上多有重扩建和修缮。据《八闽通志》记载:“真如寺,在光禄坊白鹤山之麓,元为天堂庵,洪武十二年(1379)大建殿宇,廿四年(1391)改今额。”据民国《建瓯县志》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里人黄旋、王正华、陶启元募建。”据《建瓯文史资料》十七辑记载:“民国初年,东门岳帝出巡,有一大洲船家姑娘往观,回家得妇症身亡,传说她是被岳帝娶去,后在东岳增建后宫,塑立‘淑明皇后’,几年后又漆塑大太子,二太子。”建瓯东岳庙--建筑格局东岳庙是一组依山面溪的明清式建筑。第一殿是“金刚殿”。上二十级石阶,便是“前殿”。前殿又称“排殿”,两边各隔成五个开间,供奉十殿阎王。殿门额上横书“岱宗隆祀”四字,其上又有木匾,书“东皇庙”三字,殿高10米。排殿往里还有一座长16米高10米的木结构戏台,是明代遗留建筑。戏台前有一大空坪,沿空坪再上三级石阶,便是正殿“圣帝殿”。“圣帝殿”是东岳庙主体建筑。殿宇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十一檩抬梁式屋架,面阔五间,总宽28.5米,进深六间,总长22.2米。柱头为清式人字斗拱,转角铺作施之抄龙头单下昂,并伴有装饰性(石承重)象鼻。藻井为明袱,砌上露明造,四面托以清式如意斗拱,内檐补间铺作(平身斜)为之朵,下施雕工精细之驼峰,造型有鹿、羊等。内檐柱础两侧对称,其中金柱、中柱础为复盆式过渡到鼓镜式造型,是较为典型的明代早期风格。整座建筑工艺精巧,保存着唐、宋、明、清各代的建筑风格,对研究我国的古代建筑和现代仿古建筑,均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参考价值。主殿之后是“娘娘殿”,宽16米高10米,分九开间,建筑与前殿相似。建瓯东岳庙--文化特色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七为东岳庙会。有关史籍记载,三月二十八为东岳帝生日,二十七日的庙会是为庆贺东岳帝诞辰而办,已有数百年历史。庙会中最重要的活动是东岳大帝出巡。巡街开始时,先放三响朝天铳,然后是长号开道,锣鼓喧天。队伍中有花担、春台、彩船、木刻佛像;跟着的是“吊炉队”和“马大枷队”——即向岳帝爷许愿的人组成还愿队伍;再是岳帝爷驾前驾后两队四枝长幡,接着是“高”、“矮”、“老大”、“三爷”,他们边走边向路边小孩扔光饼、硬币;最后是大太子、二太子和后宫娘娘。当岳帝爷经过时,每家门口都燃烛点香,迎神叩拜,并将文疏焚化,算是“岳帝收疏”了。不过,东岳庙的最大文化特色是庙会集商业、游乐活动于一体。解放前,庙会期间活动,一是由地方最高官员亲自主持,选定地方绅士具体负责;二是政府允许,各县公认,可以向闽北各县题疏筹款;三是会期活动明显带有大规模的城乡物质交流性质。四是庙会期间,殿前空坪上少不了舞狮、伞技、挑幡和民间剧表演。民国后由东门、察院前、高门头、横街及其附近住户组成福禄寿喜财五班福首轮流值年,正月入庙议事,维修殿宇,题疏筹款,安排活动。东岳庙—信息链接1、东岳大帝——东岳信仰东岳即泰山别称,列位五岳之尊,是有史以来中国的第一圣山,《诗经·鲁颂》曾用“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来形容它的高峻险峭。而封禅制度的兴起,更使历代帝王以祭祀泰山为立国安邦之大典,泰山神东岳大帝屡受褒封,由此奠定了它在中国诸神中的崇高地位。西汉刘向《五经通义》云:“泰山一名岱宗,言王者受命易姓报功告成必于岱宗也,东方万物始交代之处,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帝王因德受命,贵为天子,而泰山被视为距天最近的地方,故自秦始皇起,王者报功告成必于泰山,成为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永延帝祚的祭祀圣地。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天书降于泰山”,真宗前往泰山封禅,诏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王,四年(1011年)进封“东岳天齐仁圣帝”。真宗封禅堪称历代帝王封禅中最为隆重的一次,也是东岳大帝香火向各地扩展,建立行宫的直接起点。不少地方的东岳庙是以真宗封禅为契机建立起来的。随着各地东岳行宫的相继建立,东岳大帝便成为全国神。2、本土文化——道教清代大学者顾炎武认为谶纬学说是泰山治鬼兴起的原因,并得出结论:泰山“仙论起于周末,鬼论起于汉末。”认为泰山治鬼说汉魏间已经形成。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又促进了东岳信仰治鬼内容的不断丰富。佛教地狱说的内容同中国的判官制度相结合,缔造出一个现实而幻想的泰山冥府说。泰山府君则成了东岳大帝属下的一名判官。到了宋代,道教成为兴盛期。其实,东岳大帝信仰起源于古代先民对泰山的自然崇拜。两汉以来,泰山神成为主宰人间生老病死、祸福寿夭等一切事务的万能之神。东岳大帝下辖有七十六司、十八地狱。东岳大帝统辖下掌管阳世间善恶祸福、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地府判官。七十六司各司其职,构成了庞大的地府权力机关。长寿司:长寿是人们的普遍愿望。怎样做才能长寿?按照道教的观点必须从不杀生做起,做到节食寡欲。也就是不要终日大吃鸡鸭鱼肉,纵欲贪欢。只要注意修身养性,就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官职司:官职司要求统治者公忠为国,清正廉洁,顾全大局,反贪拒贿,执法不阿。否则将受到惩罚。速报司:“速报”就是快速报应。道教认为“善恶之报,如影随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好处或灾病,都因其善恶行为所致。将岳飞奉为速报司之主,就是因为他含冤而死,必能体会他人受屈心情,定能从速秉公行正,惩恶扬善。增延福寿司:“福寿”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孜孜以求,极其向往的人生目标。道教认为,福寿乃修善积德所致,不可以非分求得。该司的职能就是根据人的善行善举,决定其享受“福寿”的多寡。
建瓯东岳庙其他介绍
建瓯东岳庙,又称东岳行宫,位于福建省建瓯市城东郊三里白鹤山麓。
东岳庙始建于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迄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明《建宁府志》卷三《山川》白鹤山条下载:“在府城东,晋时望气者言,山有异气,命工凿之,朝凿暮合,有又鹤翔其上,因名,山之麓有东岳行宫”。东岳庙占地四十余亩,是目前福建省为数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就其主体建筑“圣帝殿”的规模、形制,以及文物价值而言,堪称全省仅见。
东岳庙正殿有井一口,名“天涌泉”,围以铁栏(现用木栏)是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所凿。东岳庙历史上多有修建,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重建,其后多次修缮。出东门,行三里,过奈何桥;经孟婆亭,到东岳庙前,只见绿树红坪,殿宇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鹅蛋石路,拾阶登门,门匾“岱宗隆祀”。进入山门,再登石级,过天王殿,就是一排前殿,供奉十殿阎王,再上为戒台,坐南面北朝向大殿。大殿又称圣帝殿是东岳庙主体建筑。圣帝殿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十一檩抬梁式屋架,面阔五间,总宽28.5米,进深六间,总长22.2米。柱头铺作施清式人字斗拱,转角铺作施之抄龙头单下昂,并伴有装饰性,(石承重)象鼻之下昂。藻井为明袱,砌上露明造,四面托以清式如意斗拱,内檐补间铺作(平身斜)为之朵,下施雕工精细驼峰,造型有鹿、羊等。内檐柱础两侧对称,其中金柱、中柱础为复盆式过渡到鼓镜式造型,是较为典型的明代早期风格。
整座建筑工艺精巧,保存着唐、宋、明、清各代的建筑风格,对研究我国的古代建筑和现代仿古建筑,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参考价值。
2006年建瓯东岳庙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建瓯东岳庙”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