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旅游景点

莆田石室岩

莆田石室岩景点照片

莆田石室岩旅游景点介绍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景观

  石室岩,又名“伏虎岩” ,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下磨村大象山,“石室藏烟”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石室岩景点简介

  石室岩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下磨村大象山,“石室藏烟”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石室岩寺依托山势,布局自由,建筑灵巧,古朴大方。其“所处多样化的地貌特征,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以及天然优良的气候、水文和生态条件,造就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景资源”。她既有独立的山体和山顶平台,又有湿地、碧水深塘和溪涧松林。除了前面所说的寺院、宫观、砖塔外,岩上还有仙迹、虎源、卓锡泉、曲水池、海印石等景。几年前又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怪石群,这些怪石嵯岈千姿百态,有的模仿物象惟妙惟肖;有的类似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经本土十多位专家斟酌,它们依其形态初步立名的怪石有:禅床石、仰天龟、海狮望月、伏虎石、倒挂金钟,木鱼石、拓荒牛、独眼双珠、毗卢帽、合掌帽、试剑石、海豚搁浅12处,另外还有石松洞穴、曲径通幽,畸形怪树等计有数十处之多,这些怪石、景象的发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内涵。加上石室岩傍依莆田市区,风光宜人,空气新鲜,也是吸引人们上山来的因素之一,故早晚来此晨练、散步、攀爬、漫跑、提山泉水者星罗棋布,游客络绎不绝,因此有理由相信,随着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上山人气的不断提升,石室岩的发展前景一定会大有可为。

石室岩历史沿革

  相传公元9世纪50年代,神僧南禅宗南岳下四世文矩慧日(即黄妙应)禅师,在此开山肇筑二石室习禅,驯服二虎,故此又名伏虎岩,而今寺前路旁尚存一块宋代书法家方左钺篆书“伏虎岩”崖刻。

  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7年),住持道静募化在岩前建寺,初名“石室岩精舍”;

  崇宁五年(1106年),为了纪念妙应祖师开山功德,朝廷赐额更名“妙应寺”。

  元至正九年(1349年),遭受火灾,翌年住持道泰重建。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又遭火患,寺宇夷为平地,厥后遗址尽被灌木林莽所覆盖。

  隆庆三年(1569年)冬,里中进士陈经邦为母卜葬于岩下,夜宿临时搭盖的茅舍,忽闻虎啸于舍外,翌日命人寻至虎穴,以火焚之,草木树林随之焚尽,古刹基址显露无遗。陈经邦登岩观眺,发现此处风光秀丽,感慨不已,迨其官至礼部尚书之时,有感于妙应祖师庇佑,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倡议大兴土木,重建佛殿,并在寺后建造北极玄天上帝殿,以取水制火(北方属水),从而开了此山佛、仙同居之先河。后又陆续增建大士殿、祖师殿、八仙阁、山门和香积寮等,恢复古刹旧观。陈经邦退休之后还在山上建造别墅,课子读书。他为石室岩撰写的碑记至今尚存。明清奕代,几经重修,并增建“凌云别殿”。

  最后一次修葺则在晚清光绪丁酉年(1897年),邑人进士刘尚文为记。尔后乃为城中梅峰寺下院,几十年间,盛衰更迭。

  20世纪80年代由达山法师主持石室岩各项工作。90年代妙敬法师率众全面重建。

石室岩主要景点

石室岩石室岩寺

  石室岩寺“石室藏烟”,自古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是一处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蜚声海内外的莆田著名游览胜地和重要的风景区之一。由其特有的摩崖石室而得名。

  石室岩寺坐落在莆田市城厢区西郊大象山中部。始建于唐初,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载,从此神僧南禅宗西岳下四世妙应禅师在此开山以石室习禅,时遭两只猛虎入室侵扰。后这两只老虎均被妙应禅师用禅杖度化,从此紧随禅师为其护法。因而后人尊称妙应禅师为”开山祖师”、“伏虎祖师”,石室岩称为“伏虎岩”。至今寺前路旁尚存一块宋代书法家方左钺写的‘伏虎岩”3字篆书崖刻。

石室岩灵霄宝殿

  灵霄宝殿位于石室岩寺右侧,主祀玉皇大帝。相传每年的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诞辰日,点上头炷香,便能保佑来年平安发达。明代开始,每年的正月初八晚,信众提前聚集在大殿前,只为等次日零时到来的那一刻进殿上香朝拜。

石室岩金鞭砖塔

  石室寺塔,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下磨村大象山。始建于宋代,初为五层石塔,后圯,明代重建。方形砖构楼阁式,七层,边长3.86米,通高约20米,基座石构,塔身砖构。用红砖砌叠,中留通心孔,天井状。楼板、回廊、护栏、出檐均为木构,现因年久风化脱落无存。底层东、西向开门洞,其他各层均两面开门洞,两面设佛龛。石室寺塔已成为象征石室岩寺的标志建筑,也是国内现存较为少见的砖塔。

  史载北宋时便有“石浮屠五级,今圮”,明万历时在石塔旧址上重建砖塔,因受佛经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影响,砖塔改为七级。砖塔是石室岩的标志,从市区远望该寺,砖塔在满山苍翠中鹤立鸡群、一柱挺立,形似一枝金鞭直插云天。据说建塔的初衷是为了镇邪扶正而建,那这枝“金鞭”的含义则是名副实归、不同凡响。人们把砖塔当作石室岩香火鼎盛的标志物,更突显了砖塔在该寺的位置和作用。几百年来,砖塔历经风刮、日晒、雨刷,霜冻,依旧巍然屹立,尤其是明朝末期(1604),莆田境内发生八级大地震,众多古建筑物尽成废墟,而砖塔受妙应祖师庇护却能安然无恙,甚为奇观。

石室岩龙舌石

  龙舌石位于石室岩寺后蹬道拾级而上约百米处,有一块巨石悬在空中,长约二丈,形如舌头,人称“龙舌石”。相传,古时岩前平原都被海平面所淹没,海水一直延伸到仙游榜头林碑,当地溪里有一块巨石,涨潮时,水也漫不过此石,于是有了“林碑大石未过水”的说法。而凤凰山亦发现了多处海蚀洞,证明海水离石室岩近在咫尺,龙舌近水楼台伸向海里汲水,久而久之,近前的海水逐渐干涸了,海底里就凸现了南北洋直至仙游东西乡。山上的土地神着了慌;怕这样汲下去,早晚整个东海也会被汲干了。于是上奏玉帝。帝即派天神来镇住龙舌汲水,在“龙舌石”前盖了一座北极殿(现殿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殿里供奉着玄天上帝及四大天神,天神面色威严、形态逼真,若胆小之人观之,会胆颤心惊。如今,“龙舌石”上有古榕盘石而生,枝繁叶茂,清进士陈池养有诗赞曰﹕“石室空山兽伏虎,根盘古木欲乘龙”,形象地描绘出古榕盘根错节之奇景。树下有座乘风亭,是游人避暑、避雨的好去处,旁侧有海印洞等诸洞穴,在此小憩,远近风光,涉目成赏,亦成了石室岩的一大景观。

石室岩地理位置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下磨村大象山

  石室岩

莆田石室岩其他介绍

  介绍 石室岩 莆田市区西郊山腰间有海蚀洞多处,曾出土新石器遗物,此乃上古人穴居之所,故称石室岩。唐末高僧妙应祖师曾于此建立道场,相传祖师尝驯二虎为骑,故又名伏虎岩。宋绍圣间岩上始建寺,宋哲宗赐额曰妙应寺。明成化间寺宇废圯明万历礼部尚书莆人陈经邦重建三宝,并于此课子嗣。之后玄帝殿、大士祠、八仙祠、祖师殿相继建成,由是岩上成为荔城释道合壁一胜境。不时山腰青烟缭绕,氤氲空蒙,“石室藏烟”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此后数百年间屡有重修改建,1942年移址手建“凌云别殿”,形成现今格局。赤马红羊之运,十年浩劫,胜地一度衰微。释达山坚守石室,维护道场,四十多年。拨乱反正后,赖四方善士踊跃资助,重兴石室岩。今荔城扩大改建,公路上山,交通方便,岩上宫殿亭台错落有致,流金焕彩,掩映于古林悬岸崖之间,与妙应静修之处海印洞,龙舌洞,宋方左钺题刻“伏虎岩”碣,明建七级四方砖塔基体诸古迹,相得益彰,成为游人凭吊观赏之佳境。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莆田石室岩”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莆田石室岩”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