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书院旅游景点介绍
石井书院,位于晋江安海镇西鳌头境,前身为宋绍兴年间安海长者黄护为时任安海镇官朱松(朱熹之父)捐建的讲学馆所——鳌头精舍,与泉山书院、小山书院、欧阳书院并称泉州“四大书院”。几百年来,石井书院历经兴毁。明成化十二年(1476)和弘治十年(1497),曾两次大修与扩建。
石井书院书院简介
泉州文庙明伦堂旧有一联云:“圣域津梁,理学渊源开石井;海滨邹鲁,诗书弦诵遍桐城。”
联中“石井”是泉州安海镇在宋元及明中叶前的行政地名。联语追怀“二朱过化”的历史作用,称赞泉州的文风之盛。安海还被称为“闽学开宗”之地,朱松、朱熹、朱在三代都与之发生关系。
石井书院修建历史
石井书院最早原名鳌头精舍,地址位于安海镇鳌头镜,
唐建中元年(780年),常衮任福建观察使,建私塾教育自家子弟名为“鳌头社”。。太平天国因泉州府学兴起,安海兴建学社,沿用“鳌头社”之名起名“鳌头精舍”。
宋绍兴年间,是时任安海首任镇官朱松,为教导民众,开启民智。发起了兴学的倡议,黄护等乡士纷纷响应捐募,扩建鳌头精舍。朱松之子朱熹,任同安县主簿时也曾到此讲学。1165年朱熹的学生为纪念朱松、朱熹二人在精舍旁另辟“二朱先生祠”名为朱祠。
宋嘉定四年,镇官游绛应安海镇乡贤的请求,向当时的泉州郡守邹应龙申请建造书院。邹应龙拨公帑四十万用于修建书院,并令泉州漕司,泉州市舶司捐助,并派朱在(朱熹第三子)主持建院工作。隔年(1212)书院落成,与朱祠合二为一。因安海宋朝年间曾设立津卡名为“石井津”故书院名称为“石井书院”。又因书院中祭祀“二朱”故安海镇人称之为朱祠。
明弘治十年重修,明成化十二年重修,清顺治因迁界被毁,清康熙年间在原址上重修,清乾隆年间扩建,清光绪年间重修。2008年晋江市政府重新修缮。
石井书院其他介绍
石井书院位于晋江市安海镇成功西路,年代为清。
简介:因祀朱松、朱熹父子,又名“朱祠”。宋嘉定四年(1211)建,现存为清代建筑。坐北向南,由仪门、庑廊、拜亭、大成殿等组成,占地面积932平方米。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抬梁、穿斗式梁架,歇山顶。附属文物有宋代“杏坛”碑、明弘治《重建鳌头石井书院记》、清乾隆《重修启贤祠》等碑。
2013年,石井书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书院周边各外延10米。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石井书院”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