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旅游景点介绍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开元寺东侧。1959年7月15日创建,新馆于1991年2月落成,有开元寺馆和东湖新馆两个馆区。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专门反映古代航海交通历史的博物馆。它以中世纪刺桐港即泉州港的历史为轴心,独特的海交文物,再现中国古代海洋文化。重要文物有古代宗教石刻、泉州湾宋代海船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设有“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馆”、“泉州湾古船陈列馆”等7个分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中国海交史的展示中心和研究基地,2008年5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先后于1997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2年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8年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发展历史
1959年7月15日泉州海交馆成立。
1962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视察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并题写馆名。
1976年5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被正式升格为福建省省属文化单位。
1978年12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内部学术刊物《海交史研究》创刊。
1979年10月,泉州湾古船陈列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1990年1月至1991年2月,完成了新海交馆一期工程的建设。
1991年2月泉州海交馆新馆落成。
2004年2月,由阿曼国王、沙特阿拉伯国王、摩洛哥政府捐赠,福建省、泉州市两级政府共同投入的“伊斯兰文化陈列馆”主体建筑落成。
2008年5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场馆特色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自1959年成立以来的近半个世纪,一直是中国惟一的海事博物馆。它以文物藏品,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航海交通历程以及世界不同文明在此相互交融的历史情景,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在中国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中,海交馆作为指定的展示中心,也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着作用。1980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刊物《博物馆》,曾以英、法、日、西班牙四种文字介绍过海交馆。1983年9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在国际博物馆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将海交馆列为中国最有特色的七个博物馆之一。
海交馆还成功地创造了“一馆、一会、一刊”的博物馆模式,即该馆与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秘书处设在本馆)联合主办《海交史研究》的国家级定期刊物,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它凝聚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力量,使海交馆成为中国海交史研究的重要基地。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其他介绍
国唯一海外交通史专题博物馆
简称“海交馆”,其旧馆在开元寺内设有古船陈列馆,展示着一艘1974年后渚港出土、国内发现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宋代海船及其大量伴随出土物,是中国自然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新馆座落在泉州市区东湖公园东侧,象一艘扬帆起航的大海船,内辟有泉州海外交通史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馆、中国古代船模馆和泉州民俗文化陈列馆四个展馆,藏品一万余件,有不少举世闻名的文物瑰宝。其中毗湿奴石雕像为我国仅见的印度教文物,是十四世纪中印文化交流的见证,尤为珍贵;陈列有伊斯兰教、古基督教、印度教和摩尼教等碑刻石件,是研究我国宗教历史的珍贵实物史料;另有数量繁多的反映海外交通民俗文化的器物,见证了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的发展历史、我国与亚非各国的海外贸易与友谊。
1959年,在中央文化部郑振铎部长和国家文物局王冶秋局长的倡导下,成立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以下简称泉州海交馆)。
它标志着我国的航海交通历史开始进入博物馆这个神圣的殿堂。它以光辉灿烂的中华海洋文明,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征服海洋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近50年来,泉州海交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今天中国海交史的展示中心和研究基地,以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泉州海交馆现有三个专题馆:分泉州海外交通史馆、古外销陶瓷馆、宗教石刻馆。馆内设立的“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中心”是全国性学术研究组织,出版刊物《海交史研究》。
(图片来源: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官方网)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425号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595-22100561
开放时间:8:00-17:00,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博物馆现在闭馆中,2017年8月15日重新开放)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