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龙峰寺旅游景点介绍
南安龙峰寺
位于南安县官桥镇黄山村。
龙峰寺始建于隋大业四年(608)。相传宋初扩建成为三殿二落,寺两侧有钟楼、鼓楼各一座,寺前有一八卦莲花放生池,规模宏伟,住寺尼姑百人之多,称“百姑庵”。元代,百人尼姑四处躲避灾祸,寺庙被掠夺焚毁;元泰定年间(1324-1328)重新修建。经明清两代,又恢复先前气势,但清朝后期和解放前,又遭到破坏。
在2000年重新修复龙峰寺中,陆续发现古代该寺的40余件南宋初期遗物。
根据遗物,可初步判断原先该寺规模比较庞大,估算大约占地将近4000多平方米,由三大殿组成,与当地的说法一致。在一块石槽上依稀可见一行字迹:“绍熙三年(1192)内子□正月主持沙门□道置造”,分析当时营建该寺的是和尚并不是尼姑。从遗留下来的地基看,大殿当时由7开间构成,面积大约460多平方米。在出土遗物的两侧也发现一些地基,按宋代的寺庙结构应该为居住区,可见该寺规模。
--------------------------------------------------------------------------------
龙峰寺,因其地有潜龙隐凤之势,故初号龙凤亭,俗称今名。又因寺前一古井,其水甘洌,四时不涸,故又名龙津少林寺。位于南安三十五都罗山之麓,地属圍山乡。主奉三世尊佛及观音大士,次祀少林列祖。其规为重檐歇山顶五开间三进三通门,四周设回廊,两侧翼堂互对,环列为屏障。坐镇壮观,秀峦耸于后,佳木环其傍,承天地之滋养,沐日月之精华,真乃潜龙隐凤之洞天福地也。
考其史,溯始于宋初乾德四年(966)丙寅季春,泉州少林游方僧依印识地理,见其地有潜龙隐凤之势,因而结庐苦修。迄太祖宝三年(970)庚午仲春,端赖乡绅耆郭重诚、黄逸儒、萧清源、曾公明等君襄助,始改土木构。太宗端拱二年,郡贤曾会应主持僧素勋之邀,匾曰“龙津少林寺”。仁宗天圣九年(1031)辛未泉州少林寺名僧悟道入主是寺。励精图治,激浊扬清,苦节成务,泾渭分明,于景祐三年(1036)丙子季春,缘化鸠众修葺是寺,增殿堂廊庑、禅堂、演武厅等。时兵部常侍郎吕晏额曰“妙法宏传”,而制置使欧阳纬则匾云“慧灯永亮”,并联曰“南天秀岳依印天山;曹洞宗风祖灯续焰”。淳熙三年(1176)丙申仲秋,住持僧了悟又新。宋末元初,僧俗武林弟子抗元,为国捐躯者十六位,青史留名。景炎二年(1277)丁丑年十一月二十六,悉遭兵毁。逮及元大德十年(1306)丙午仲春,僧福常缘化重建,寓苏禄国乡胞李海峰,倪清池襄助毕工。迄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甲子仲春,寓京都乡绅郭景福、黄丰黎、曾宏达偕旅两广巨商萧云观、吴可逸、陈建初、吕毓慧等君捐题,延僧子默董乃事全拆卸重新起盖,其中轴线依次有照墙、山门、钟鼓二楼、天王殿、圆通殿、大雄殿、藏经阁,并分别东西南北院,各院宗师自掌门户,然辖属寺主。其所练少林七十二艺者,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如千斤脚、流星腿、腿踢功、打木人、铁沙掌等;待一定基础后,再练硬功和轻功,如纵身上房、灸针指、铁头功、轻身术、金刚掌、铁布衫等。然斯寺农禅武功兼备,时人称善。时郡贤礼部主事陈章应回乡省亲,游于此,见斯时禅风丕振,联曰“山以凤名喜见祥云瑞霞;寺因龙象欣闻暮鼓晨钟”。宣德三年(1428)戊申九月,住持僧本范偕乡耆郭彦昌、曾闻翔捐题缘化庀修。正德九年(1514)甲戍六月风雨飘摇,瓦砾不无浸漏,住持僧周济爰请檀樾董事鸠资庀葺。时乡贤浙江道御史黄秀华联曰“龙腾华夏千禧临福地;凤舞南天万德俱庄严”。而邑人广东参政傅宾凤书曰:“龙德庄严;峰林锦绣”。至于南京户部侍郎吕图南则额云“真如妙相”。
明季福王命王观光佐郑国姓御清,而寺住持僧普德暗助郑师军饷。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迁界,祸及斯寺,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又遭洗劫,寺僧纷纷遁入永春德化深山密林避难。后因慑于上方淫威,无人敢言重修,圮废。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南安龙峰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