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坑建筑群旅游景点介绍
东坑建筑群,位于清流县余朋乡东坑村,明、清代遗迹,总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
东坑建筑群遗迹简介
东坑建筑群,由陈氏(宣瑞)祖屋、致懿堂、琢玉书院、思成堂、仰峰堂、临水宫、“陈氏一门”木牌楼等七处古建筑组成,是庙宇、书院、祠堂、民居、过街门楼等不同类型组成的建筑群。陈氏(宣瑞)祖屋始建于清末,坐东朝西,总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由半月池、书院,花台,两侧横屋组成,平面整体呈“凸”字形,正厅面阔七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致懿堂:又名陈氏(盛瑕)祖屋,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270平方米,由半月池、门坪、门廊、前厅、天井及其左右廊、正厅组成,整体呈规整的矩形,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均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三面青砖空斗墙围合,悬山顶。琢玉书院:又名翠禧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系东坑第一所书院,坐东朝西,占地面积392.15平方米,由门坪、前厅、天井左廊、天井右侧门头房、正厅、配房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正中设神龛,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思成堂:又名桂圆书馆,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几经维修,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约609.59平方米,平面呈规整的矩形,由畔池、院墙、院坪、门厅、天井及左右廊、正厅、花台组成,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明间设神龛,供奉祖先神位,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悬山顶。仰峰堂:又称姑婆庵,始建于明初,几经维修,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约805.95平方米,建筑呈规整的矩形,由山门、院墙、院坪、正厅、左右横屋组成。临水宫:清嘉庆十一年(1806)重建,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约262.38平方米,由门厅、天井、大殿及右侧横屋组成,门厅面阔七间,进深四柱,门厅中置四柱三间三楼式木牌门楼,檐下通层外挑五层如意斗拱;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悬山顶。“陈氏一门”木牌楼: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清嘉庆丁已年(1797)重建,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33平方米,牌楼面阔三间,进深三柱,为八字形四柱三间三楼式木牌楼,主楼檐下通层外挑五层如意斗拱,四坡五脊歇山顶。
东坑建筑群其他介绍
东坑建筑群位于清流县余朋乡东坑村,年代为明、清。
简介:由陈氏(宣瑞)祖屋、致懿堂、琢玉书院、思成堂、仰峰堂、临水宫、“陈氏一门”木牌楼等七处古建筑组成,是庙宇、书院、祠堂、民居、过街门楼等不同类型组成的建筑群。陈氏(宣瑞)祖屋始建于清末,坐东朝西,总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由半月池、书院,花台,两侧横屋组成,平面整体呈“凸”字形,正厅面阔七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致懿堂:又名陈氏(盛瑕)祖屋,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270平方米,由半月池、门坪、门廊、前厅、天井及其左右廊、正厅组成,整体呈规整的矩形,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均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三面青砖空斗墙围合,悬山顶。琢玉书院:又名翠禧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系东坑第一所书院,坐东朝西,占地面积392.15平方米,由门坪、前厅、天井左廊、天井右侧门头房、正厅、配房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正中设神龛,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思成堂:又名桂圆书馆,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几经维修,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约609.59平方米,平面呈规整的矩形,由畔池、院墙、院坪、门厅、天井及左右廊、正厅、花台组成,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明间设神龛,供奉祖先神位,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悬山顶。仰峰堂:又称姑婆庵,始建于明初,几经维修,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约805.95平方米,建筑呈规整的矩形,由山门、院墙、院坪、正厅、左右横屋组成。临水宫:清嘉庆十一年(1806)重建,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约262.38平方米,由门厅、天井、大殿及右侧横屋组成,门厅面阔七间,进深四柱,门厅中置四柱三间三楼式木牌门楼,檐下通层外挑五层如意斗拱;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悬山顶。“陈氏一门”木牌楼: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清嘉庆丁已年(1797)重建,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33平方米,牌楼面阔三间,进深三柱,为八字形四柱三间三楼式木牌楼,主楼檐下通层外挑五层如意斗拱,四坡五脊歇山顶。
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018年,东坑建筑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东坑建筑群”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