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旅游景点

荥阳祠

荥阳祠属于文化旅游景点
荥阳祠景点照片

荥阳祠旅游景点介绍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桃源镇境内的宗祠

  荥阳祠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桃源镇梅里洋,坐北朝南,占地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10平方米。该祠以梅花落地形著称于世,是福建最早郑氏大宗祠之一,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远祖祖祠,被列为“八闽名祠”。北宋熙宁二年,以郑章为首联络兄弟叔侄共建该祠。清康熙十七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已历千年。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全球各地后裔前来祭祖。

荥阳祠简介

  桃源荥阳祠是福建郑氏大宗祠之一,俗称“十八户”祖祠,是民族英雄郑成功远祖之祖祠,列为福建省“八闽名祠”,属大田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桃源《郑氏族谱》(明崇祯二年修)记载:该祠尊西晋金紫光禄大夫、太傅郑冲为远始祖,其后裔唐金紫光禄大夫、威武大将军郑威居光州固始,唐中和四年率众家军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居福、漳一带。北宋庆历二年,其孙郑章到梅里洋(时为漳州府龙岩县聚贤里高坂)。郑轨为南湖郑庄公后裔,亦于南宋淳佑十年迁居于此。后人将郑威、郑轨并称为一世祖,有诗为证:“天上两轮无间缺,人间何处不光明。”该祠根深叶茂,族大人繁,蕃衍五湖四海。

  该祠历代英才辈出:宋金紫光禄大夫、尚书都御史郑章,武略将军郑德,忠义军副使、光禄大夫、检校御史大夫郑六究;元右总旗郑小六;明尚书、进士郑纪,进士郑宽、郑主敬,延平王郑成功;清翰林、进士郑梦凤;民国福建省参议员郑祖明,台湾工党主席、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理事长郑昭明;共和国三明市政协主席郑成辽(正厅),中科院院士郑有炓教授(副部)……不胜枚举。

  上溯祖宗,桥梓同朝,柱石三朝,万载留芳。适逢盛世,为了与世界郑氏圣地荥阳真正的名至实归,荥阳祠宗亲决定在荥阳郑氏名人苑碑林区竖一座功德碑,以志纪念。

荥阳祠发展历史

  荥阳祠始建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至今已941年了。历经近千年风雨,荥阳祠分别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1948年,1994年三次重修。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为祭祖大典之日。

  据大田县桃源《郑氏族谱》(明崇祯二年)记载:桃源荥阳祠远始祖为郑冲(晋,河南开封人),其后裔郑威世居光州固始,于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率众家军随王潮、王审知入闽。郑轨南湖郑庄公之后裔,是龙岩稻公第三子,南宋涥佑十年(公元1251年)迁徙桃源定居荥阳祠。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荥阳祠重修时,将郑威、郑轨并列为先祖。

  荥阳祠是桃源开基始祖郑章联络各地郑氏子孙共同建造的。郑章原籍河南固始,官居金紫光禄大夫,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率军调征南闽藩镇兴化府仙游县。由于遭奸臣弹劾,他弃官与同来的兄弟叔侄各自隐遁。郑章徒步龙岩经沙县转入大田桃源隐居。郑章娶妻吕氏,相传吕氏有“四乳”,称为“四乳母”,生育九胎十八子。后人也将大祠堂称作“十八户祖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桃源是中央主力红军开辟的苏维埃区域和红军战事之中心地之一,积极策应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九军团,福建省军区红九团,闽赣省军区十二团、十七团、十八团等都在桃源开展革命活动,荥阳祠一度成为红军指挥作战、安营扎寨的重要场所。

  红军驻扎桃源之际,帮助成立苏维埃政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打土豪分田地。得到土地的农民,革命热情十分高涨,筹粮筹款,积极支援红军。当年驻扎桃源的红军最多时达万余人,老百姓腾出房屋、门板、稻草供红军过夜,红军驻扎在桃源期间,军民关系十分密切。桃源百姓协助红军站岗放哨,提供情报,农民子弟踊跃参加红军。

荥阳祠所获荣誉

  大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涉台)。

  八闽名祠。

荥阳祠其他介绍

  福建郑氏大宗祠——荥阳祠位于桃源镇梅里洋,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始建,为福建省最早的郑氏大宗祠之一,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和明代三超元老尚书郑纪的远祖宗祠。2011年1月,台湾工党主席、台湾-发展促进会理事长、郑成功后裔郑昭明先生返乡祭祖,并为荥阳祠作了“同宗同源”的题词。为省级涉台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大田旅游网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荥阳祠”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荥阳祠”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