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旅游景点

平和土楼

平和土楼景点照片

平和土楼旅游景点介绍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的平和土楼是闽南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的平和土楼是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476座明清时期的土楼。

平和土楼简介

  平和土楼是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和县现存476座明清时期的土楼。据《平和县志》记载,平和县已知年代最早的土楼是小溪镇新桥村的延安楼,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

  平和土楼包括七星土楼群、绳武楼、庄上楼、西爽楼等。

平和土楼七星土楼群

  位于平和县坂仔镇,镇区附近排列着的七座土楼:环溪楼、宾阳楼、庆阳楼、薰南楼、黄墘楼、后厝楼和五美楼,呈北斗七星之状排列。坂仔的北斗七星土楼群是因其位置所定的,七座土楼分建在铜溪两岸,从五美楼到环溪楼的建设,时间跨度80年。

平和土楼绳武楼

  在芦溪镇溪坪自然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绳武楼占地1056平方米,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楼体分内外双环。内环一层,共有72个开间,其中一二层被等分为12个各有上下开间和一个天井的独立式单元,三层为环楼通廊,分24个开间。整座土楼属于单元式住房与通廊式开间相结合的模式。楼中间的圆埕由鹅卵石铺成,上面有八卦图案。

平和土楼庄上楼

  位于大溪镇。始建于清顺治至康熙年间,庄上楼共有五个大门(即东、西、南、北四门,外加小东门),两座小山,三口水井,四个主祠,142个开间(楼高三层),另有葆真斋、毓秀堂、半天寮和宫庙等公用建筑。

平和土楼西爽楼

  在霞寨镇大坪墟旁,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西爽楼面宽86米,进深94米,平面呈四角抹圆的长方形,整座土楼由65个独门独户的小单元围合,楼高四层。每个单元面宽3至4米不等,进深却都达到13米多,进门是单层的门厅,墙设灶台,经小天井的侧廊通大厅。土楼内部有七座祠堂(前排三座,后排四座),祠堂之间呈“廿”字形巷道,而祠堂与主楼之间则呈环形巷道。全楼设一个正门两个边门,大门前,是15米宽90多米长的大埕,埕前有半月形水塘。

平和土楼其他介绍

  土楼是一种高大雄伟、别具一格的民间古建筑。据查,全县建筑年代在民国元年以前的目前仍保存完好的土楼有476座。较著名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芦溪镇绳武楼、丰作厥宁楼、大溪庄上大楼(全国最大的方型生土楼)、霞寨榜眼府、五寨乡思永楼等。

  (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绳武楼

  位于芦溪镇蕉路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为生土楼,占地面积1506平方米,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五代皇帝始得竣工。绳武楼最富特色的在于楼内雕梁画栋、富丽精工的建筑工艺,石雕、木雕、泥雕样式各异,造型美观,品位不凡,堪称“清代中晚期闽南民间艺术宝库”。

  (二)庄上大土楼

  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建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系生土夯筑的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土楼民居建筑,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占地34650平方米。楼内除住房外,社会生活诸多功能方面所需的公共建筑和设施应有尽有,是中国农村传统社会的一个缩影,是研究福建客家民系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人类学、历史学、建筑科学和艺术上的重要价值。黄汉民在《福建土楼》一书称“庄上大楼规模之大确实惊人,它是福建方形之最当之无愧”。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平和土楼”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平和土楼”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