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山石窟旅游景点介绍
桃花山石窟位于会宁县会师镇桃花山社区东南部桃花山山上,年代为宋、元、西夏,类型为石窟,面积为2000平方米。桃花山石窟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宋、元西夏时期社会活动的重要史迹。
桃花山石窟石窟概况
桃花山石窟散布于桃花山北沙沟岩崖上,沙沟长约1公里,宽0.5公里的岩崖分布着土地庙、财神阁、老君洞、三清殿、大圣殿、刘海佛殿、二仙台、重阳阁、无量殿、药王殿、文昌宫、鲁班庙、三官殿等14处平顶长方形石窟,窟前接砖木结构飞檐斗拱建筑。石窟大体呈长方形,长100米,宽20米,面积为2000平方米,开凿在红色的沙崖上,这些石窟始凿于宋元西夏时期,是会宁境内唯一现存的石窟寺。
据会宁县志记载:在位于今保宁寺前的空地上,曾建有罗罗王西夏砖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修会党公路时被毁,塔内出西夏文石碑一通,亦毁。大部分石窟在清同治年间毁于兵燹,光绪中期曾修复。“文革”中山上所有建筑均被拆除,造像捣毁。20世纪80年代以后,部分洞窟修复使用,并在石窟洞口搭建木构建筑,窟内塑建神像。在修复使用的同时,个别洞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现今看到有洞窟的石窟共有鲁班阁、药王洞、文昌阁、无量洞(尧君洞)、轩辕洞、老帝洞、法王洞七座,多座洞窟今已塌毁无存。在现有的洞窟中,仅保存有地面、供案及石壁,在石壁上可看到当年开凿的痕迹。
其中具代表性的石窟有:
位于北山岩,窟深4米,宽3米,高2.5米。窟前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进深4米,宽6米,檐高4米。龛内塑轩辕氏像。
位于北山岩,窟深4米,宽3米,高3米。窟前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深4米,宽6米,檐高4米。龛内塑孙大圣像。
位于北山岩,窟深4米,宽3米,高3米。窟前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深4米,宽6米,檐高4米米,宽3米,高3米。窟前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深6米,宽6米,檐高4.5米。龛内塑无量祖师像。
位于东山岩,窟深3米,宽4米,高3米。窟前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深4米,宽6米,檐高4.5米。龛内塑文昌帝像。
位于东山岩,窟深3.5米,宽2.9米,高3米。窟前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深6.5米,宽6.5米,檐高5米。龛内塑鲁班像。
位于东山岩,窟深4米,宽3米,高3米。窟前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深4米,宽6米,檐高5米。龛内塑药王孙思邈像。
桃花山石窟地理位置
桃花山石窟位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桃花山社区东南部桃花山山上,桃花山石窟和桃花山古建筑群以会党公路为界,路北为石窟区,路南为古建筑群。
桃花山,位于甘肃省会宁县城东南约有1公里,山起三峰,主峰横枕震东,海拔1944米,两翼分别呈西南、南北走向;面积约36公顷。其势若鲲鹏展翅,待冲云霄;其色似桃花绽红,烟霞流丹,故名桃花山。现为省级森林公园,国道312线从山脚下通过,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桃花山的主要景点有: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桃花山古建筑群、桃花山石窟、桃花山烽火台遗址四大部分组成。
桃花山石窟其他介绍
桃花山石窟位于会宁县会师镇桃花山社区。
桃花山石窟散布于桃花山北沙沟岩崖上,沙沟长约1公里,宽0.5公里的岩崖分布着土地庙、财神阁、老君洞、三清殿、大圣殿、刘海佛殿、二仙台、重阳阁、无量殿、药王殿、文昌宫、鲁班庙、三官殿等14处平顶长方形石窟,窟前接砖木结构飞檐斗拱建筑。这些石窟始凿于宋元时期,部分石窟毁于清同治兵燹,光绪中期曾修复,“文革”中山上所有建筑均被拆除,造像捣毁。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修复。1988年7月,桃花山庙宇石窟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具代表性的石窟有:轩辕殿位于北山岩,窟深4米,宽3米,高2.5米。窟前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进深4米,宽6米,檐高4米。龛内塑轩辕氏像。
法王洞位于北山岩,窟深4米,宽3米,高3米。窟前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深4米,宽6米,檐高4米。龛内塑孙大圣像。
老君洞位于北山岩,窟深4米,宽3米,高3米。窟前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深4米,宽6米,檐高4米米,宽3米,高3米。窟前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深6米,宽6米,檐高4.5米。龛内塑无量祖师像。
文昌宫位于东山岩,窟深3米,宽4米,高3米。窟前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深4米,宽6米,檐高4.5米。龛内塑文昌帝像。
鲁班阁位于东山岩,窟深3.5米,宽2.9米,高3米。窟前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深6.5米,宽6.5米,檐高5米。龛内塑鲁班像。
药王殿位于东山岩,窟深4米,宽3米,高3米。窟前歇山顶式砖木结构建筑深4米,宽6米,檐高5米。龛内塑药王孙思邈像。
保护范围:以石窟中心为基点,四周向外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20米。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桃花山石窟”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