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旅游景点

五佛沿寺石窟

五佛沿寺石窟属于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佛沿寺石窟景点照片

五佛沿寺石窟旅游景点介绍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五佛乡境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佛沿寺石窟是一处修建于北魏时期的单体石窟,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五佛乡政府驻地南约300米处,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佛沿寺石窟历史沿革

  五佛寺石窟建于北魏时期,唐、宋(西夏)、明、清时,五佛寺石窟做过续修。1980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佛沿寺石窟主要景点

  五佛寺石窟座西面东,背山面河,因石窟内塑有五尊大佛像和千余小佛像而得名。石窟进深9米,宽7米,中间有空心塔柱,直抵窟顶,塔柱方形,每面宽5米,四面合龛。龛内各塑佛像1尊,塑像神态各异,神情自若,室内南北三角各塑1尊泥像,造型高大,金面丰腴,仪态端庄,南北两壁有模制影塑小佛像7-9排,计有千尊。

  五佛沿寺石窟现存中心柱窟1个,窟内正中凿一方形中心柱,边长4.6米,直抵窟顶,中心柱四面开券顶龛。窟内四壁及中心柱各面龛内为西夏至明清时期塑修的造像和影塑千佛。清乾隆五十九年(1749),建三层木构殿堂式楼阁。五佛沿寺石窟对于研究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交通、历史、文化以及西夏至明清时期陇中地区佛教艺术的传播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五佛沿寺石窟其他介绍

  五佛沿寺

  五佛沿寺即沿寺石窟。沿寺石窟始建于北魏,唐、宋、明、清时续修过。石窟中有五尊大佛,又名五佛寺。窟内两旁有小佛千尊,俗称千佛寺。石窟进深9米,宽7米,中间有5米宽方形柱直抵窟顶,塔柱四面开龛,龛内各塑像一尊。前面释迦佛为清康熙年间重修,其余三尊形态各异神态自若,腰细面圆,方颐突出,属宋代晚期作品,窟后南北二角各塑一尊泥佛坐于束腰莲座之上,较前者造型高大,金面丰腴,体态端庄,均内着“僧祗支”下着裙,外着袈裟,其造像特点大抵为晚唐和五代遗存。南北两壁有模制影塑小佛像七至九排,计有千尊,置于泥塑假石台布之上,故有“千佛洞”之称。前面表层壁画四个菩萨为清代作品。

  窟前为砖木结构的三层楼阁,紧接石窟崖面,与石窟巧妙地结合为一体,成为石窟前室。一楼南侧置木梯可登二楼。二楼北、东、南三面设绕廊,边置围栏,中为佛阁,可达窟内。二楼顶为木制尖顶八角亭,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基本完好。对面原有砖木结构的金刚殿二层楼阁,歇山顶,1968年失火被焚。沿寺石窟在“0”时因窟内放有0,五佛水管所以人和钥匙不在拒绝开门,才幸免破坏。在1983年维修加固石窟北壁地基时发现木刻印制的西夏文字的佛经残页共7页,计673字(经破泽为《金光明最胜王经》的部分内容)。

  石窟西南的财神阁、龙王庙为明清所修,“0”时被毁坏,今已修复。庙前的观河楼面宽三间,其顶四角翘起,斗横顶托,上层望台前伸,后周围有扶拦,扶栏角下倒垂金瓜,建筑结构精巧,雅秀壮观颇具风格。登楼俯视,滔滔湍流,尽收眼底,远眺河南,群峦叠嶂,挺拔峻秀,为沿寺一大景观。

  沿寺石窟这座佛教文化艺术及建筑物是景泰境内保存下来最早的古迹。1980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窟前檐楼阁台明底边为基准向东、西、北各延伸50米,向南延伸20米。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五佛沿寺石窟”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五佛乡——佛乡地处黄河之滨,四面环山,具有腾格里沙漠边缘少有的盆地湿润小气候特征,年降雨量185mm,蒸发量3038mm,全年日平均温度高,年平均气温10.8℃,年平均日照时数2725.5小时,日照时数长,≥10℃有效积温高,无霜期160天,农作物一年两熟。有效灌溉面积14898亩,是景泰县唯一的万亩引黄自流灌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尤其适宜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五佛乡-基本概况五佛乡政府五佛乡总面积575平方千米。乡治老湾村…五佛乡详细介绍

我要对“五佛沿寺石窟”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