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龙宫旅游景点介绍
李家龙宫(李氏祠堂)始建于唐初,是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李家龙宫”而闻名海内外。
它是研究陇西李氏文化遗址遗迹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陇西保存下来的一处古建筑群,也是开发陇西旅游产业的重点项目。
李家龙宫(李氏祠堂)毁于唐末,明朝万历年间陇西知县李汝相倡导集资重建,以后数度遭毁,清末及民国初年又陆续进行部分增建,解放后改为学校,2002年对尚存的十一座古建筑群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保护, 2003年9月正式向游人开放。
李家龙宫简介
龙宫座北朝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40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称其为宫者,不但规模大,而且规格也高于庙,为上、中、下三组建筑,殿堂林立,建筑巍峨,古柏森森,环境肃穆,颇为壮观。西主殿屋脊上安放九兽(只有皇宫和太和殿安放十兽),九条雕龙栩栩如生,龙宫建筑物上大大小小一千八百九十九条雕龙。象征“十八子李”的根深叶茂。主祭堂上悬挂“陇西堂”巨匾。自古李姓族人均在李家龙宫祭祀祖先。唐王朝末期,社会动荡,随着李唐王朝的没落,陇西李氏族人不得不举族南迁,李家龙宫随之数度遭劫,变成一片废墟。如今李家龙宫遗址方圆一百多亩地下仍然堆积厚厚的瓦砾,有的地方厚达十几米,当地人称为“瓦渣坡”。宋、元时期也曾陆续修复了部分建筑,亦因战火遭毁。
李家龙宫发展历史
唐王朝末期,社会动荡,随着李唐王朝的没落,陇西李氏族人不得不举族南迁,李家龙宫随之数度遭劫,变成一片废墟。如今李家龙宫遗址方圆一百多亩地下仍然堆积厚厚的瓦砾,有的地方厚达十几米,当地人称为“瓦渣坡”。宋、元时期也曾陆续修复了部分建筑,亦因战火遭毁。
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李氏后裔时任陇西知县的山东临邑人李汝相倡导筹资,重建李家龙宫,由于大唐盛世已去,只在原李家龙宫的旧址北面恢复了龙宫部分建筑——亦称“北极宫”。重建后的李家龙宫,外围建筑有北天第一门(俗称头天门)、北天第二门、北天第三门。宫内前部建有戏台和五座楼,院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谓之“前五楼”。后部建有主祭堂建筑群和五座假山,主祭堂两侧殿,屋脊上群龙俯仰,神态各异。殿中供奉道教始祖李耳、陇西房始祖李崇、纯阳真人李琼等李氏先祖牌位,香火甚旺。五座假山分别名为普贤崖、文殊岭、白衣岩、接引山、太乙峰。每座假山都建有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掩映在绿荫丛中。假山旁北极池微波涟漪,游鱼戏水,琪花瑶草,点缀其中,此谓之“后五山”。清顺治五年毁于兵灾,仅留“北天第一门”牌坊。康熙元年重建,康熙三十七年吕培高任知县时,曾于任期内在“北天第一门”上悬有“仰弥高”竖匾额。同治五年陇西城陷,李家龙宫再遭劫难。清末及民国初年又陆续增建维修,规模虽远不如前,却也山水相依,楼殿参差,别有天地。
龙宫现存脊兽均为北宋时期的砖雕,其形态生动,笔法简练,线条流畅,雕工精细,保存完整,为一组精美的艺术珍品,极具文物价值和考古价值(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黄道霞考证)。
1993年以来,陇西县多渠道筹措资金,对李家龙宫西主殿、南北两侧殿、北殿、过庭、聚贤楼、郡公楼、戍边楼、荷花池和北天第一门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并修建了龙宫围墙,完成了龙宫环境的硬化,绿化和美化,陈列了“陇西李氏文化展览”,具备了海内外李氏祭祖的条件。现存于古建筑上的雕龙盘脊绕梁,雄姿昂然,栩栩如生。修复后的北天第一门顶部为五朵六部斗拱组成的景山式屋顶,东西方向,三开间,中间宽3.50米,通宽6.60米,进深4.50米,高9米,油漆彩绘,焕然一新,雄踞北关。西主殿南北两侧墙上绘着李氏始祖利贞公“食李维生”、李耳公“西出散关”大型壁画;西主殿、南北两侧殿门顶绘有“伯阳故里”、“谥号老聃”、“礼答尼山”、“守藏室史”、“函谷迎宾”、“关尹从风”、“深谷牧牛”、“终南授徒”、“著道德经”等素描人物画。正堂供奉“李氏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李氏先祖李琼公”之位,供族人祭祀。
1985年陇西县人民政府公布李家龙宫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龙宫其他介绍
李家龙宫
李家龙宫始建于唐中叶,今甘肃省陇西县南安乡一心村庙儿巷,相传是李氏聚居地,那里曾有名叫“李家龙宫”的雄伟建筑。称其为官者,不但规模大,而且规格也高于庙,为上、中、下三组建筑,殿堂林立,建筑巍峨,古柏森森,环境肃穆,颇为壮观。龙宫座北朝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40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西主殿屋脊上安放九兽(只有皇宫和太和殿安放十兽),九条雕龙栩栩如生,龙宫建筑物上大大小小一千八百九十九条雕龙。象征“十八子李”的根深叶茂。巍然屹立的南大门上高悬唐玄宗御笔亲书的“李家龙宫”四个金色大字,遒劲凝重,神采飞扬。主祭堂上悬挂“陇酉堂”巨匾。自古李姓人士均在李家龙宫祭祀祖先。
唐王朝末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陇西李氏大举渡江南迁,遍布各地,李家龙宫数度遭毁,变成一片废墟。至今在一心村庙儿巷方圆一百多亩地下一片瓦砾,有的地方厚达十几米,当地人称“瓦渣坡”。
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李氏后裔时任陇西知县的山东临邑人李汝相倡导集资,重建李家龙官,在原李家龙宫的旧址北面恢复了龙宫部分建筑——亦称“北极宫”。清顺治、康熙、同治年间,屡建屡毁,清末及民国初年又陆续增建—新。
增建后的李家龙宫,外围建筑有北天第一门(俗称头天门)、北天第二门和北大第三门。
宫内前部建有戏台和五座楼,院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谓之“前五楼”。后部建有主祭堂建筑群和五座假山,主祭堂两侧殿,屋脊上群龙俯仰,神态各异。殿中供奉道教始祖李耳‘纯阳真人李琼(吕洞宾)等李氏先祖牌位,香火甚旺。五座假山分别名为普贤崖.文殊岭’白衣岩,接引山、太乙峰。每座假山都建有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掩映在绿荫丛中。假山旁北极池微波涟漪,游鱼戏水,琪花瑶草,点缀其中,此谓之“后五山”。后来,李家龙官又遭拆毁,“前五楼”、北天第二门、北天第三门及主祭堂建筑群均已毁没,三座假山夷为平地。
1993年以来,陇西县多梁道筹措资金,对李家龙宫西主殿、南北两侧殿、北殿、过庭、聚贤楼、郡公楼、戍边楼.荷花池和北天第一门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并修建了龙宫围墙,完成了龙宫环境的硬化,绿化和美化,陈列了“陇西李氏文化展览”,基本具备了海内外李氏祭祖的条件。修复后的北天第一门顶部为五朵六部斗拱组成的景山式屋顶,东西方向,三开间,中间宽3.50米,通宽6.60米,进深4.50米,高9米,油漆彩绘,焕然一新,雄踞北关。西主殿南北两侧墙上绘着李氏始祖利贞公“食李维生”、李耳公“西出散关”大型壁画;西主殿、南北两侧殿门顶绘有“伯阳故里”、“谥号老聃”、“礼答尼山”、“守藏室史”、“函谷迎宾”、“关尹从风”、“深谷牧牛”、“终南授徒”、“著道德经”等素描人物画。正堂供奉“李氏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李氏先祖李琼公”之位,供族人祭祀。现存于古建筑上的60余条雕龙盘脊绕梁,雄姿昂然,栩栩如生。也许是岁月的巧合,也许是李家龙宫“真龙之气”的凝聚生发,龙宫院内一株百年沙柳,低回蜿蜓,盘根错节,如长江隐雾,气势磅礴,酷似一条临涧饮溪的苍龙,当地人都叫它“龙树”。喜逢李家龙宫重建修茸,公之于世,古老的龙树枯枝上抽出点点新绿,焕发生机和活力,迎接着一批又一批来李家龙宫的游人和李姓儿女,人们手抚龙树,望着修葺一新的李家龙宫,思绪万千。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李家龙宫”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