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甘肃省>嘉峪关市旅游景点

嘉峪关

嘉峪关景点照片

嘉峪关旅游景点介绍

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主要景点有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魏晋墓群、黑山石刻、木兰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

嘉峪关历史沿革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宋元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只起稽查来往行人的作用。

  明代,为加强西北边防,宋国公冯胜决定在此修建关城,不久,九眼泉地区平地而起一座黄土夯城,周长220丈,高两丈,宽一丈,这是嘉峪雄关的最早雏形。明代西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此后,明孝宗时修建关楼。正德年间修建东西二楼,即光化楼和柔远楼。嘉靖时加固已有建筑并修筑关城两翼长城,每五里设墩台一座。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初驻土城,到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尚书翟峦加固关城,修筑两翼长城,嘉峪关断断续续修筑168年,成为较完备的防御城堡。

  元明以前,西域使者进贡都经过玉门关,随着明代筑嘉峪关,玉门逐被废止。嘉峪关成为从哈密入河西走廊,西域贡使前往明代中原地区唯一的法定路线。西域中亚各地一般每三年至五年朝贡一次,使团每团不得超过十人,针对抵达嘉峪关使团人数众多,常有数十甚至数百人的现象,明成化九年(1473年),宪宗下旨,“每十人内,许一人来贡”,其余人员原地留守等待。朝贡者于鸡鸣时拔帐启程,领取入关凭证,携带被选为贡品的本地珍稀特产,赴京觐见,接受赏赐。明朝皇帝的赏赐十分丰厚,一般超过贡品价值数倍甚至数十倍,对朝贡使者赏赐之优厚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不但入关后沿途食宿全免,各镇巡抚还要派遣军民往返护送。开关通贡是一种外交姿态和方式,闭关绝贡也是明朝震慑四方的手段,明孝宗曾以此方式向吐鲁番施压。

  清代,中原至新疆的一条重要商路是从西安出发,经兰州、嘉峪关、玉门至哈密。吐鲁番的棉花、葡萄,准噶尔的羊、马、骆驼、羚羊角和南疆的玉石等都经此路运往内地。内地的茶叶、丝绸、棉布、瓷器、药材等也经嘉峪关运往新疆和中亚等地。

  清嘉庆年间,新疆各地相继建立朝贡贸易点,嘉峪关失去了以往统筹控制朝贡贸易的作用,转而向日益增多的往来商旅征收关税,逐渐成为控制贸易的主要关卡。

  19世纪30年代,由中亚输入新疆的鸦片数量大增,也通过哈密及嘉峪关进入中国内地。晚清随着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清朝获准俄商赴嘉峪关贸易,嘉峪关遂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通商口岸,清朝官方在此征税,成为清人的“洋关”。

  清同治年间,西北发生大规模的回民起义,河西地区受其影响最大。战争之前嘉峪关曾经是商客过往必宿之地,铺户、茶肆、旅店等约千余户,军民数千家,战乱后庐舍零落,仅存十余处。

  如今的嘉峪关更多是凭吊古迹、回望历史的去处,不少影视剧里都曾出现这座象征边境的古代军事城堡,摒弃了过去几百年间的一应功能,所谓雄关,仅存人心。

嘉峪关主要景点

嘉峪关戏台

  嘉峪关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由木制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央绘制八幅人物图,是人们熟知的“八仙”内容。顶部为中国传统图案“八卦图”,“八卦图”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学的综合反映。两侧是一组风情壁画,内容是寺庙的和尚、尼姑庵的尼姑及其豢养的宠物,这些绘画内容在其它戏台上非常少见。戏台两侧书写有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概括了古往今来人间世事的演义变化及戏曲演出场所的功能作用。

嘉峪关柔远门

  内城西门,门额刻“柔远”二字,意思是明王朝对边陲(关外)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安抚边远地区,以实现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嘉峪关光化门

  内城东门,门额上刻“光化门”三字,面向东方,表示旭日东升,瑞气普照大地。门洞由自黑山开采的石条铺成。

  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由时任肃州兵备副宪李端澄主持修建。“光化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楼高17米。精雕细刻,五彩装成。楼阁第一层为砖木结构,第二、三层是木结构榫卯咬合而成,虽经历了近五百年的风风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仍巍然屹立于关城之上。

嘉峪关文昌阁

  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楼阁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式建筑,底层两边为单间铺房,四周立红漆明柱18根,形成回廊。内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的官厅。四面装有花格门窗,上部绘制山水人物彩画80余幅。此阁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

嘉峪关关帝庙

  明末清初从内城迁到现处。庙内原有大殿一座,陪殿两座,另有刀房、过厅、马房和牌楼。总面积720平方米。关帝庙曾多次扩建,最后一次重修是嘉峪关游击将军熊敏谦主持的。1998年由嘉峪关关城文管所自筹资金70万元对关帝庙进行了重新修复,对牌楼进行了彩绘,使关帝庙恢复了明清时的风采。

嘉峪关天下雄关碑

  关西门外百余米处,有清代刊立的“天下雄关”石碑。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肃镇总兵李廷臣视察嘉峪关防务时,见这里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四字并勒石为碑。

嘉峪关罗城和箭楼

  罗城初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由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修建。“罗城”是应敌的正面,“凸”字形城墙全部用砖包砌,非常坚固。“罗城”南北两端建有“箭楼”,是观望关西、关南、关北烽火的设施。两端与外城墙相接,外城墙又与关城南北的长城相联。

嘉峪关角楼和敌楼

  内城四角有角楼,也叫“戍楼”,形如碉堡,是守城士兵值勤放哨的地方。南北城墙建有敌楼,是放置兵器的地方。站在这里回望,“光化楼”、“柔远楼”及“嘉峪关楼”三座高大建筑,同在一条中轴线上。这种“过洞式城门”及高台楼阁建筑形式,是中国几千年建筑历史及建筑形式的延续发展。

嘉峪关东西瓮城

  嘉峪关东西两瓮城布局森严,东瓮城门楼眉额刻“朝宗”两字,表示过往朝廷官员虽远行“极边”,但仍不忘朝廷和君王。与此相对的“西瓮城”,门额刻“会极”二字。意即从西域来的诸侯,仕官,商旅,亲善友好地在这里相会,从这里经过,向中原王朝朝贡。西瓮城也劈门南向,不与内城门直通,使关城更加肃穆幽深,成为内城的一道防线。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建筑是1987年在原建筑的基础上恢复修建的,为两院三厅四合院式,占地面积为1755平方米,建筑面积808平方米。

  在嘉峪关古代军事史上,游击将军府不但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而且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

  游击将军府复原陈列以历史史料为依据,以现有建筑为框架,以超写实主义雕塑(高分子仿真雕塑)为主要形式,展现了嘉峪关游击将军的生活史迹。

嘉峪关长城第一墩

  长城第一墩即讨赖河墩,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距关城7.5千米,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80米高的悬崖之上。

  明代,嘉峪关管辖着“腹里、沿边、境外墩台三十九座”。关内墩台林立,纵横交织,相互瞭望,互通情报。长城第一墩,是关南最主要的一座墩台,担负着传递关南及祁连山诸口军事信息的任务。设有坞、驿马、驿驼、食宿、积薪等物,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守兵。长城第一墩是嘉峪关军事防务的重要据点,这里曾经伴随着雄伟壮观的嘉峪关演绎过许多神奇的故事,诗曰:长城第一墩“清流讨赖临危壁,大岭祁连断战氛。铠甲冰河闻拆斗,旌旗旭日舞鹏鲲”。

  长城第一墩旅游景区面积约3.22平方千米。景区包括长城第一墩、综合服务区、讨赖河滑索、讨赖客栈、天险吊桥、“醉卧沙场”雕塑群、“中华龙林”等内容。

嘉峪关悬壁长城

  石关峡又名水关峡,南面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面是高耸入云的黑山。断壁长城和悬壁长城是嘉峪关西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断壁长城居于黑山峡口之南,为东西走向。悬壁长城在峡谷的北面,为南北走向,城墙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有“西部八达岭”之称。这两条长城形成拱卫之势,共同扼守黑山峡口。

  石关峡悬壁长城文物景区位于嘉峪关市西北14千米处,距嘉峪关关城8.4千米。景区的主题是古丝绸之路文化和长城文化。景区内参观的主要内容有体现长城文化的悬壁长城,有体现古代丝路文化的“丝绸古道”雕塑群和嘉峪关古代兵器展览等。

  石关峡古丝路文化长廊区贯穿整个景区,有“丝绸古道”雕塑群。悬壁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区有悬壁长城、水门和古代兵器展览等内容。新建长城,即悬壁长城与水门之间的长城,全长158米,由黄土片石夹沙夯筑而成。

  古丝绸之路雕塑群雕刻了中国古代在嘉峪关地区有过记载的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可波罗、林则徐、左宗棠七位主要历史人物造像及五名随从、二匹马、二峰骆驼和一架马车塑像组成,借以展示石关峡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内涵。张骞两次出使西使,霍去病率军攻伐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东入中原都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史迹。

嘉峪关地理环境

  嘉峪关所在地是甘肃省西部的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延伸)。甘肃西部已属于荒漠地区,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东西长达1000千米左右。一条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古代“丝绸之路”即此。道路本艰险,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嘉峪关踞此,形势非常险要,东通肃州(今酒泉),西达安西,是京都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

  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

嘉峪关其他介绍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市,是万里长城最西边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关城附近已建成一座中等工业城市,城区街道敞整洁,城区西北是著名的嘉峪关长城,西南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城外四周则是广漠无边的戈壁滩。嘉峪关风光壮美,从嘉峪关到酒泉,中间只有20多公里。

  嘉峪关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南为祁连山,雪峰绵亘千里;北为龙首山、马鬃山,与祁连山对峙,雄居河西。

  嘉峪关的神气之处就在于一个“关”字。整个关城分为外城、瓮城和内称三层,结构巧妙,可以说固若金汤了。

  关城外面还在继续建造新的长城,这些人造景观多了,让后人也无从分辨谁真谁假,不知道是福是祸。而一旁的长城博物馆值得一看,里面很多文物和介绍令人耳目一新。

  嘉峪关城保留得非常完好,关城建筑非常雄浑。

  嘉峪关市区有两条较繁华的美食街,一条是振兴市场,一条是镜铁市场,各色面食居多。

  嘉峪关旅游资源以嘉峪关关城、魏晋壁画墓、万里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长城博物馆、黑山岩画等最为著名。嘉峪关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中段,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她南依祁连山,北望马鬃山,长城连接两山,使嘉峪关雄居东西咽喉要道,成为天下雄关。嘉峪关周围古迹众多,名胜林立,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城楼、悬壁长城、七一冰川、魏晋墓等驰名中外,加之当地的夜光杯、大板瓜子、驼绒等土特工艺产品,使嘉峪关又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

  景点位置

  甘肃省嘉峪关市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嘉峪关”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嘉峪关”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