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古民居旅游景点介绍
青城古民居位于榆中县青城镇青城、城河、新民、瓦窑村。
青城古民居分为公共建筑、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三类,占地面积约29000平方米,均为砖木结构。公共建筑包括青城书院和东滩戏楼。宗教建筑包括高家祠堂和青城隍庙。民居建筑包括45处,其中明代1处、清代33处,民国11处。民居院落避风向阳、背山面水,以院落式布局为主,多为三堂三厦,三堂五厦,三堂七厦等形式。采用单面坡或人字梁架形式、单檐硬山顶前出廊结构等建筑工艺。门楼有砖雕门楼、六柱门楼、垂花门楼,有的还建有木制大车门。此外,石雕、砖雕、木雕独具地方特色。
2013年,青城古民居群落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城古民居历史沿革
青城原名为一条城,据史书记载,为宋仁宗年间秦州刺史狄青巡边时所筑,故名青城。现为榆中县一个小镇,位于县城最北端的黄河南岸。青城镇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唐宋元明时期的边塞军事重镇,也是黄土高原上稀有的鱼米之乡、水烟之乡,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历史上的青城是以水烟为主的货物集散地,交通发达,客商云集,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高家祠堂、青城书院、城隍庙、东滩戏楼,都以其独特的古建筑风格、精美的木刻砖雕艺术记载着青城的古老历史和悠久文化。
全镇四面环山,北靠黄河。从布局上看,全镇街巷为棋盘格局,整齐有序,主次分明。主街东西走向,宽阔通畅,小街巷相对窄小,顺主街对称分布。因青城雄居黄河天险,历代都是军事防守要冲,街道命名也带有军事属性,如齐心牌、上下牌、教场路、箭道巷。
青城古民居历史意义
青城古民居集民居建筑、公共建筑、宗教建筑为一体,构成一个有机系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的实物证据,对研究地方乡土建筑具有独特科学价值。
青城古民居建筑特点
由于四合院的主人大都是各地商人,青城古民居既有山西大宅院风味,又有北京四合院的格式。门楼也根据不同需要,有青砖雕花式、六柱木刻式,还有利于大车搬运货物进出的木制大车门。
古民居的砖木雕刻艺术也非常精美,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肘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处处都有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大多通过象形、会意、谐音等手法构求艺术语言,来托物寄情。另外,青城人在建筑中特别善于利用本地的石头资源,把块石、石板和黄河滩头的卵石,打造成石墙、石阶、石门墩。有些人家还用各种卵石巧妙组合,在门庭、院落铺成图案和字形,以表情达意。
青城古民居其他介绍
青城古民居位于榆中县青城镇青城、城河、新民、瓦窑村。
青城古民居分为公共建筑、宗教建筑和民居建筑三类,占地面积约29000平方米,均为砖木结构。公共建筑包括青城书院和东滩戏楼。宗教建筑包括高家祠堂和青城隍庙。民居建筑包括45处,其中明代1处、清代33处,民国11处。民居院落避风向阳、背山面水,以院落式布局为主,多为三堂三厦,三堂五厦,三堂七厦等形式。采用单面坡或人字梁架形式、单檐硬山顶前出廊结构等建筑工艺。门楼有砖雕门楼、六柱门楼、垂花门楼,有的还建有木制大车门。此外,石雕、砖雕、木雕独具地方特色。
青城古民居集民居建筑、公共建筑、宗教建筑为一体,构成一个有机系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的实物证据,对研究地方乡土建筑具有独特科学价值。
青城的古民居四合院顺小巷而建,有三堂三厦、三堂五厦、三堂七厦。过去,这些四合院的主人大多是各地商人,所以青城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吸取了北京、天津、山西等地的建筑样式和特点。四合院的门楼分为砖雕大门和木雕大门两种,有的还建有木制的大车门,以利于大车货物进出。
青城现存的古民居四合院有49处,现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民居四合院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其规模宏大,做工精美,古朴典雅,风格多样,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主要分布在青城、城河、新民三个村。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青城古民居”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