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旅游景点

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点照片

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介绍

甘肃省东南部的旅游景点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南部,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康乐、临潭、卓尼、临洮、渭源5县接壤地区,坐落在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八角乡境内,汇集的三角地带总面积125.51平方公里。是黄河一级支流—洮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之一,水源涵养作用明显。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8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0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1年2月5日,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为2021年~2024年。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沿革

  198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2003年6月经国办发[2003]54号文批准晋升为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1年2月5日,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为2021年~2024年。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环境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由于洽置两个构造体系相毗邻地段,不同构造体系间的干扰,反映在构造形迹上也较为复杂,同时在巨型构造体系的基础上,局部发育着次级或更次一级的构造。

  (1)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

  该构造带由新堡—力士山为复背斜轴的复式背斜所组成,轴部为下石炭统砂岩,粉砂岩、页岩等,向两翼渐新由中、上石炭统、二叠系,中、下三叠统灰岩、砂岩、页岩,板岩、砾岩等组成。复背斜轴在红崖鲁—尖山一带基本上呈东西向展布,仅局部偏转呈孤形,由尖山往西则呈北西向展布,总体方向为315°。展布方向的改变系由于秦岭带经历了长期的、复杂的历史演变,多次的运动和康藏体系,祁吕弧形挤压带多字形体系相毗邻而产生的严重干扰所致,但从山脉的走向,岩层的产状,地层的分布,次级褶皱的轴向,压性断裂等大部分都近于东西,足以反映秦岭构造带的面貌,从较大的区域来看则是清楚的,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属于新堡地区。

  褶皱:在新堡地区的褶皱有8条,其中与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有影响的为母太子山—扎那山复向斜,由二叠系地层所组成,长67km,两翼倾角45°~50°。两段次级褶皱发育,受平山岩体破坏,由平山岩体向西,轴向近东西向展布后,受母太子山横断层破坏向北挪动,在横断层以西轴向又呈近东西向。

  断层:太子山—前东湾冲断层,展布到莲花山保护区,断层南倾,为中三叠统砂岩,灰岩、页岩逆覆于上新统砖红色砂岩,砾岩之上。长达64km,倾角40°,其展布方向由290°~270°结构面本身呈弯曲的不规则波状。

  (2)河西构造体系

  这一构造体系仅发现了沿洮河的横断层,其总体方向330°。如峡城横断层展布方向为330°,倾角80°,在宗石至九甸峡一带可见被压碎岩石所构成的破碎带及陡立的磨光面和近水平的擦痕,这些表明其属于压扭性质。该横断层造成东盘向南推移,断距达2km,沿洮河往南由于断距变小而反映的不十分清楚,但拖拉褶皱说明了该断裂的存在,这在娃儿沟南一带反映尤为明显。就洮河在区范围内来说它是受北西向横断裂和派生的北东向横断裂控制,仅局部地段沿袭了东西向构造的结构面从而构成了河道弯曲。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地貌类型有:

  (1)构造侵蚀地貌

  ①构造侵蚀深切割亚高山

  组成物质:花岗石麻岩、石灰砂岩。

  主要特征: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都在1000米以上,除山顶面积和山间平台外,山坡坡度多>35°,山体为沟谷深切,形成“U”谷套“V”谷的特征,主要分布莲花山西北段和中段一带。

  现代地貌作用:外力作用具分带现象,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寒冻风化作用强烈,重力崩塌和滑坡屡有发生。海拔3000米以下地区,则以暴流冲刷作用为主。

  ②构造侵蚀浅切割中山

  组成物质:砂砾岩、页岩、石英砂岩等。

  主要特征:绝对高度1000米,相对高度500~1000米,山坡坡度以25°~35°为主,位于山顶和现代河流裂点的上溯带,切断密度甚大,山体为纵横沟谷切割。

  现代地貌作用:以强烈的流水冲刷为主,尤其在汛期,有小型水石流的形成,加剧了地面的侵蚀作用。

  ③黄土侵蚀沟壑

  组成物质:第四系的黄土。

  主要特征:绝对高度<1000米,相对高度<500米,切割深度小于250米,由于人为活动强烈,林木破坏严重,多呈稀疏的灌木林或灌草丛状态,黄土坡面(阳坡)开垦为梯田。山间广布较宽的谷地,多是农田和经济林。

  现代地貌作用:山体显得低小和单薄,呈岗丘状或浑圆,径流更为分散,故山坡的线状冲刷作用占次要地位,而面蚀作用显得占主导地位。

  (2)河谷阶地地貌

  组成物质:细沙、砂粘土,盆地底部边缘分布砂砾质扇形地。

  主要特征:绝对高度<1000米,相对高度10~50米,地势平坦,分布于山间地带,但山溪流到宽谷时流速减缓,多弯曲,对阶地有切割作用。

  现代地貌作用:沉积作用为主,在洪水泛滥时期冲刷侧蚀较严重,甚至又出现新的沉积。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

  甘肃莲花山保护区地处于内陆中纬地带,西秦岭西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较高,峰峦叠嶂,海拔3000米以上,阻挡冷空气入侵,形成气候较温暖而降水较多,而多灾害性天气;冶力关、八角等地植被较好,天气温和而多雨;但雨水较广而不均匀。形成复杂的气候特征。寒冷、阴湿、四季不分明,降水东北多西南少,旱涝雹冻频繁,具有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冬长冬冷而不寒、春季回暖慢、秋季降温快、冬干秋湿的高原气候特色。

  按照常规的四季划分标准,莲花山保护区没有夏季,春秋相连,平均初霜期9月28日,平均终霜期5月23日,无霜期133天。

  保护区的冬季,受季风的影响和陆地冷气团的控制,盛行偏北风,平均气温-5.6℃~-0.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8.3℃,极端最低温达-29℃,冬冷冬长,雨雪稀少。寒冷干燥,冬季降雪量大部分地区7至15mm,约占年降水量的2%,降水后冬多,前冬少,是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季节。

  保护区在全国降水量地带分布上除400mm降水等值线南侧。多年平均降水量548.4mm。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全年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降水量317.2mm,占全年降水量的57.8%。降水量也随海拔增高而递增,海拔2100米左右的东北部,降水量500mm以上,海拔2500米以上的西南部,降水量800mm。

  干旱、冰雹、大雨、暴雨、连阴雨及霜冻是保护区的主要灾害,严重危害着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照时数全年为2314小时,最多达2606.6小时(1990年),最小为2011.8小时(1960年)。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日照时数以冬季12月为最长,为217.6小时,9月最少,为143.3小时。

  保护区月平均气温以7月为最高,达21.1℃。6、8月略低,分别是19.7℃和20.8℃。月平均最低气温是1月份,为-15.6℃,12月和2月略低,分别为-12.9℃和-11.9℃。

  据1968~1982年资料记载,保护区年蒸发量平均为1266.8mm,是全年降水量的2.3倍。春末夏初地温急剧回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5~7月蒸发量最大,为525.4mm,会因水分入不敷出,发生干旱。

  保护区内全年多为东南风,频率6%;其次是东北风,频率5%。冬季为东北风,最多频率5%,静风频率63%。全年最多东北——东南风,最大频率4%,静风频率59%。年平均风速14m/s。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土壤为地带性土壤,主要分为亚高山草甸土、暗棕土、黑土、栗钙土和红粘土。

  其中,亚高山草甸土:包括2个土属,2个土种,即:亚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土。

  暗棕壤:包括2个土属,2个土种,即:暗棕壤和草甸暗棕壤。

  黑土:包括2个土属,2个土种,即:灌丛黑土和生草黑土。

  栗钙土:包括1个土属,1个土种,即:疏林栗钙土。

  红粘土:包括2个土属,2个土种,即:灌丛红土和生草红土。

  区内土壤垂直分布状况为:

  海拔3300~3500米为亚高山草甸土带;海拔2600~3300米为暗棕壤带;海拔2200~2600米为黑土带;海拔2000~2500米为栗钙土和红粘土带。

  保护区内的土壤以暗棕壤为主,其次为黑土带,再次为亚高山草甸土带。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文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保护区地处洮河、冶木河汇流的三角地带,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和一些支流的发源地。莲花山保护区的水系属于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为洮河。

  1、地表水

  (1)洮河

  洮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支较大支流,发源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的西倾山北麓、由西向东流经岷县折向北流,流经莲花山保护区东北边缘,至永靖县境内汇入黄河刘家峡水库。

  莲花山保护区以上流域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较轻,河流含沙量较小。

  (2)冶木河

  冶木河发源于太子山南麓,源地海拔高程3920米,河流自西向东流经夏河、卓尼、临潭、康乐等县,于康乐县莲麓乡注入洮河,是洮河一大支流,干流平均坡降26.5‰,流域为椭圆形,地表起伏较大,山大沟深,气候高寒湿润,山地阴坡森林茂密,植被良好。

  2、地下水

  保护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相当丰富、水流量较大的有洮河、冶木河,还有磨沟河、八度河、黑牛河、蛇路沟、安藏沟、冰扎沟等大小河流30余处,大大小小的沟岔均有泉水涌出。

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他介绍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定西三市州的康乐、临潭、卓尼、渭源、临洮五县交界处,总面积1169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3.6%。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甘肃东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黄河一级支流——洮河重要的水源林、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基地,也是陇上有名的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山花儿”的故乡。

  1983年9月,甘肃省人民政府甘政发[1983]350号文批准成立甘肃省莲花山风景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局实行局站点三级管理体制,内设办公室、组织人事科、计划财务科(项目管理办公室)、资源管理科(林业调查规划队)、科研管理科(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森林防火办公室、产业开发科、纪委8个机关科室,下设上东山管理站、唐坊滩管理站、磨沟管理站、八度管理站、沙河滩管理站、九甸峡管理站6个基层单位,下辖1个木材检查站。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