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口古镇旅游景点介绍
碧口古镇位于陇南市文县东部,白龙江下游。 碧口古镇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绚丽甘肃-十大魅力乡镇”之一,3A级旅游景区。南邻四川广元,北接陕西宁强,自古就是甘、川、陕重要的物资交流集散地之—。
文县碧口古镇名播陇原,享誉华夏,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响浪汉代墓群出土的铜器表明,两汉时期这里就有农牧活动。明清以来,碧口至四川昭化的白龙江、嘉陵江两百里水道,成为水上“丝绸之路"。乾隆初年,碧口成为繁华兴旺的水陆码头,甘肃、四川的物资集散地,木船沿白龙江入嘉陵江可直达重庆。
碧口是甘川两省的水旱码头,商贾林立,列于甘肃“四大名镇"之首。被称为“甘肃的西双版纳"和“陇上小江南"。
碧口古镇发展历史
早在民国初年,古镇的繁华就盛极一时。当时的古镇商贾云集,交易兴隆,是陕、甘、川重要的贸易枢纽。每天百余条船只往来在白龙江上,古镇人口一度达到上万余人,小小的镇上建有盐务局、海关、电报局等。当时,年税收曾多达两万多银元,占全省税收的一半以上。
最初的古镇居民来自四川、陕西、湖广等地,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资是大山深处的木材和药材,木船载上这些物资沿白龙江入嘉陵江水道可直达四川、重庆。碧口逐渐成为甘、青、川,西南各省、江浙一带物资出入的集散地。随即,碧口又发展成为一处重要的古埠码头,碧口沿白龙江、嘉陵江至川蜀的水道,成了名副其实的江上“丝绸之路”。
碧口古镇主要景点
碧口电站是上世纪70年代建成。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从1969年开工到1977年竣工,十年里,一代人倾尽心力,两万人艰苦奋战,建成了装机30万千瓦的首座土石坝水电站,使之成为中国水电站史上的一座丰碑。
老街有前街、中街和后街之分。老街上的一段廊桥是镇子最富特色的建筑之一,黛瓦覆廊,木桩护栏,凭着桥栏,看着两岸的风景,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悠然而乐。
碧口古镇其他介绍
千年古镇—碧口
碧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发掘响浪汉代墓群出土的铜器表明,两汉时期这里就有农牧活动。明清以来,碧口至四川昭化的白龙江、嘉陵江两百里水道,成为水上“丝绸之路”,商船列队,搏击惊涛骇浪,号子声声震峡谷,纤夫肩上的纤绳勾通了甘、青与巴蜀的联系。清朝乾隆以前,碧口的冯家沟只有十几家茅舍。当时。四川来甘肃的舟辑在距碧口20公里的中庙行店,后迁至肖家坝的旋滩,乾隆初年迁至碧口。至此,碧口成为繁华兴旺的水陆码头,甘肃、四川的物资集散地,木船沿白龙江入嘉陵江可直达重庆。凡甘、青及四川松藩等地药材、土特产品运出,西南各省、江浙一带日用物品进入甘、青及四川西北,都必须经过碧口集散。商贾云集,交易兴隆,外地商人在碧口建有会馆5处,药材行栈40多家,古镇名播陇原,享誉华夏,为甘肃四大重镇之一,有“小上海”之称。随着水运业的日益兴旺,碧口古镇繁华至极,各地客商纷纷解囊建馆修宫,一时间工商船帮会馆林立,成为商镇发达的象征。江西会馆三元宫、四川会馆川主宫、陕西会馆忠义宫、船帮之所鲁班庙等,各具风姿。清乾隆七年(1742年)开始修建以供奉镇江龙王为主的紫云宫,为船帮会馆,俗称王爷庙,历时六十载建成,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经两次修茸,此庙富丽堂皇,宏伟壮丽,为邻近诸省少有。同时带建有不少庙宇,如红庙子、南山寺、土地庙、响浪寺等。
民国初年,碧口街居民500余户,2000多人,除本地十几户张姓农民外,余者皆为外来商族。每日来碧驮运骡马100多匹,肩挑背负及来往客商1000多人,每逢集日四邻农村来赶集交易者尤多,市场喧嚷繁荣,行人擦肩接踵,日商品交易额达八九万元。碧口可谓万商云集,遂成为甘肃四大名镇之冠。民国年间,碧口陆续增设了烟酒营业税局、直接税局、特税局、海关税局等税收机关。抗日战争后期部分海关沦陷,药材出口滞销,经营药材的商家改营大烟生意,碧口至此大烟生意交易跃居全省首位。年税收曾多达两万多银元,占全省税收的一半以上。民国十六年(1927年),碧口统捐局达七万六千元(银圆)。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征地价税六万六千多元,碧口经济之繁荣由此略见一斑。民国后建碧口公园,其内有园亭楼廓、动物园、抗日楼、书画院、城隍庙、文庙等,可见古镇历史的繁荣。清代有诗《碧峪镇登紫云宫楼》为证:紫云楼阁最高层,遥眺关河远是增。山势千重盘陇蜀,江声一气赴嘉陵。川原形势仍古今,人数代迁感废兴。今日皇图垂巩固,须知寰海水清澄。1933年新建碧山公园,大礼堂门口有一联云:碧山巍峨紧关秦岭千重锁,白水汹涌冲破江河万里涛。
信息来源:甘肃文县网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碧口古镇”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