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旅游景点

《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

《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景点照片

《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旅游景点介绍

甘肃徽县大河店乡瓦泉村境内石刻

  “新修白水路记”碑,位于甘肃徽县大河店乡瓦泉村白水峡,徽(县)白(水江)公路(即白水路)左侧石崖之上,距地面高7米,碑通高2.83米,宽1.83米,碑面凹进石崖0.25米,拱顶额篆“新修白水路记”为书法家雷简夫斗书,碑文颜体正楷,右起竖写26行,每行37字,撰书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历史渊源

  白水路,是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将原唐代由陕西关中长安至四川成都经凤州河池(甘今肃徽县)境内清泥路,改道修建的风州河池驿(今徽县银杏村)到长举(今陕西略阳县白水江镇辖地)的陕甘入川咽喉重道。清光绪十七年(1891),陕甘总督杨昌浚对此路进行了为期2年的拓宽整修,内建桥梁14处,道路“可并辔而弛”,商运旺季“时行人骡马,日以千计”。白水路全长60余华里,它较青泥路缩短33华里,期间修阁道2309间,邮亭、营屋、纲院389间。白水路的贯通,结束了李白《蜀道难》中所描述的“青泥河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玄天神路”——青泥道的重要交通史,以至成为我国北宋时期的“高速公路”。

  徽县“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入列国宝,“新修白水路记”碑分别入编《徽县志》《秦州志》《陇右金石录》《甘肃通志》《金石萃编》。1975年被徽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为之颁发了“中国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牌。

《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其他介绍

  《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城南28公里大河店镇大石碑村白公路左侧的悬崖上,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六日镌刻,雷简夫撰文并书。

  青泥岭是古蜀道中最为艰难险阻的一段。这里峭壁千仞,高耸入云,江水滔滔,吼声震天,道路崎岖,九曲八湾。公元1056年,利州路转运使李虞卿因青泥岭道路过于艰险难行,倡议改道新修白水路。李虞卿与知兴安军刘拱、权知长举县事良友、顺政县令商应祥、河池县令王令图发动数县军民,费尽周折,历时4月,修成自河池驿至兴州长举驿新路50里,沿途作栈道阁道2309间,邮亭、营屋、纲院382间,缩短旧路里程33里,废掉青泥驿,减省邮兵驿马156人骑,每年减省驿廪铺粮5000石,畜草10000围,精减执事役夫30余人。摩崖石刻记述的正是这样一段史实。

  碑刻通高2.8米,宽1.88米,额篆“新修白水路记”6字,正文楷书,右起竖写,26行,每行37字,共962字。笔力苍劲,字迹工稳。文字至今完好无缺。摩崖右下方有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4年)陕西布政司陇右道按察司副使张应登的题诗石刻一方。此碑是反映古蜀道兴废变迁史实及古代交通运输组织状况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资料,历代学者以及交通运输部门十分重视。

  2006年5月,《新修白水路记》摩崖作为宋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大河店镇——大河乡位于徽县西南部,海拔在700—1740米之间。全乡辖20个行政村,84个合作社,1980户,农业人口9640人,非农业人口855人。总耕地面积29568亩,是占地面积较大的山区乡镇,有近万余亩荒山可开发利用。通过近几年的开发治理,原来荆棘丛生、人迹罕至的斜崔顶、白崖、庙山顶已是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矿产资源:大河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矿种十余种,尤以铁矿居多。通过招商引资,全乡铁矿点已由原来的60余家发展…大河店镇详细介绍

我要对“《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