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旅游景点

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

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属于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景点照片

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旅游景点介绍

元代文物

  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简称"西宁王碑",该碑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城北15公里处的永昌镇石碑村。

  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由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组成,碑通高5.8米,高1.6米,厚0.45米。碑正面为汉文,背面为回鹘文(蒙文),全文共32行,每行63字,碑文为元惠宗时参知政事危素撰写,由于忻都及其先祖对元室建立过卓著功勋,加之忻都之子翰栾之父忻都为西宁王,特立此碑作为纪念,这是我省保存最大的汉、蒙文字碑刻,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文物简介

  该碑座为龟跌,碑首刻蟠螭,上刻书"大元敕赐西宁王碑八字,碑正面为汉文,背面为回鹘文(蒙文),全文共32行,每行63字,碑文为元惠宗时参知政事危素撰写,由于忻都及其先祖对元室建立过卓著功勋,加之忻都之子翰栾之父忻都为西宁王,特立此碑作为纪念,这是我省保存最大的汉、蒙文字碑刻,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西宁王碑主要记叙元朝回鹘族忻都公家族在河西居住和发展的历史,忻都公为西域回鹘阿台不花之子,阿台不花曾跟忽必烈的大臣火赤哈儿的斤都护保卫火州(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有功,火赤哈儿战死沙场,此后,其子高昌王纽林的斤率都迁到永昌(今武威凉州区永昌镇,元永昌路冶所)。阿台不花亦随迁至永昌,以后其子孙忻都、翰栾也世居永昌,翰栾在元惠帝至正年间任中书平章政事(宰相副职)。至正二十二年(1362)十月惠帝追封翰栾之父忻都公为西宁王,并立《大元敕赐追封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铭》于永昌。该碑用汉、蒙两种文字叙述了翰栾的父亲忻都公及其先辈"居官治世,克尽乃职,兴利去害,屡献嘉谋"的丰功业绩,特别对翰栾之父忻都公生平事迹描述更为详细。忻都,生于至元九年十月,其教育子女非常严格"若曹年少,不知稼樯之艰难,宜务农治生,当力行善事,毋染恶习,思父母生成养育之恩。与人交毋挟贵势,毋海卑贱,择胜也者而友之,出而仕也,也廉慎自持,尽忠于君,爱民如子,不陷刑辟,名垂后世“。至正二年(1362)正月卒,享年60年,死后追封为西宁王,葬于永昌府的石牌沟(今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关于忻都公为何迁至永昌,定居为永昌之事在1993年同出于些村的《高昌王世勋碑》(现藏武威市博物馆)有详细记载。

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历史资料

  永昌府与西宁王碑据《高昌王世勋碑》记载:元初,蒙古汗国皇子西路军统帅阔端驻扎在凉州,为西凉王,公元1247年,阔端与萨班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会盟",使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此后,元至元九年(1272)阔端之子只必贴木儿在西凉府(今武威)城北三十里(现永昌镇)筑起了新城王宫,元世祖忽必烈赐名"永昌府",元在此设置永昌路,降西凉府为西凉州,隶属永昌路。从此永昌路成为元朝在此统治的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至元十二年(1275),都哇卜思邑作乱,火赤哈儿的斤率兵12万围攻火州,战死沙场,其子高昌王纽林的斤请兵征报父仇,师出河西,路径永昌,当时因吐鲁脱思麻作乱,又奉诏担任吐鲁宣慰使平息叛乱,被仁宗封为高昌王

  ,颁发亦都护之印,此后看到此地气候温和,土地沃饶,水草肥美,连年丰收,以为乐土,便定居下来,阿台不花也随高昌王定居永昌,延祐五年(1318)高昌王卒于永昌。元文宗为了表彰其家族六世效中蒙古国的功勋,特诏命树立汉、回鹘文合壁的《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重要的历史价值西宁王与高昌王均为回鹘族,当时就驻扎在永昌路,死后又葬于此地,西宁王碑中提到的翰栾,在中书省任职期间,适逢元末战乱,朝廷楼案不健全或散失严重,《元史》和《新元史》都没有为他立传,其生平事迹,很难稽考,现存的西宁王碑对研究斡栾家世及回鹘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高昌王世勋碑》则详细记叙了畏吾儿王室入属蒙元后,因海都、都哇东侵逐次移居永昌和与蒙元皇室世为婚姻之事,是少数民族联姻的珍贵碑刻,是武威境内民族融合的一个实物见证,解决了元代永昌路治所的一桩公案。

  《西宁王碑》和《高昌王世勋碑》内容所涉颇广,关系到回鹘族的起源、流派、民族关系等多方面的史实,两碑北面蒙文部分内容虽大体与正面汉文部分相同,但蒙文部分另具特色。所以对两碑的蒙文翻译,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极大关注,近年来美国哈佛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许多大学组团,专程前往此地进行研究,并用中、英、日等多种文字在许多报刊上发表研究文章。关于西宁王和高昌王墓葬究于何处,在考古学界,纷说不一,成为争论的焦点,据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宿白所著《藏传佛教寺院考古》载?quot;永昌路城明清置永昌堡,现名永昌镇,镇内王宫城址近代犹存,城南2公里石碑沟,有火州畏元儿(高昌回鹘)君臣墓葬,墓冢已不显露",考证西宁王墓和高昌王墓,就在此地,二碑对墓葬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西宁王碑》和《高昌王世勋碑》是我国河西走廊多民族聚集的珍贵资料和历史见证,1981年9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其他介绍

  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石碑村三社,立于西宁王忻都公墓前。简称“西宁王碑”,墓封土已毁。碑青石质,蟠螭首,龟趺,通高5.8米。座高1.4、宽2.4、厚1.6米,身高2.8、宽1.5、厚0.4米,首高1.6、宽1.6、厚0.45米。碑阳额篆“大元敕赐西宁王碑”八字,首题“大元敕赐追封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铭”。正面碑文楷书为汉文竖行,32行,满行63字。碑阴为回纥文,记载元平章政事斡栾及其先辈有功元朝,其父忻都公被封为西宁王事迹及回纥在河西居住和发展的历史。尾题“至正二十二(1362)年岁次壬寅十月吉日立石,”道奉大夫、中书参知政事知经筵事、提调四方献言详定使司事危素撰文,荣禄大夫、中书右丞同知经筵事、提调国子监大都府学陈敬伯篆额,光禄大夫、滕国公、集贤大学士张书丹。保存完好,对研究斡栾家世及回纥史和元史有重要价值。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