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城旅游景点介绍
所城镇,隶属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地处饶平县东南部,东、东北与大埕镇和福建省诏安县交界,南濒南海与南澳县隔海相望,西与柘林镇毗邻,西北与黄冈镇相接。镇人民政府距县城15千米。 行政区域总面积52.69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所城镇户籍人口45181人。
明清时期,分属饶平宣化都大港、高埕、柘林栅。1986年11月,东界区析为所城、大埕2个镇。建镇时,所城镇靠近国道324线的碧岗、仙春2乡划归黄冈镇管辖。 截至2020年6月,所城镇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大城所北侧。
2011年,所城镇的本级财政收入812万元,上缴国地税1249万元。 2019年,所城镇有工业企业11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所城镇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分属饶平宣化都大港、高埕、柘林栅。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柘林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东界区。
1951年8月,属第十区(东界)。
1956年底,属东界区大港乡、大埕乡。
1958年9月,属东界公社。
1983年11月,属东界区。
1986年11月,东界区析为所城、大埕2个镇。
建镇时,所城镇靠近国道324线的碧岗、仙春2乡划归黄冈镇管辖。
所城镇历史文化
游旱龙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大城所人们用“游旱龙”欢度佳节。所谓游旱龙,就是抬着用纸和竹片糊成的“龙舟”,在陆地上穿街过巷游走。据当地人介绍,大城所面临大海,城外四周有护城河,相传古时城河通海,民众也会赛龙舟。但数百年历史变迁,城河年渐淤塞,龙舟竞渡不能维持。于是,人们改用竹片纸糊舟,转为在村中神游。每年五月初一至初六,几十民众抬着神像和龙舟,扮装各种戏出,锣鼓喧天,游走于城内各个角落。后来,当地人丁兴旺、五谷丰登,民众认为游旱龙带来吉祥,自此代代沿袭。
吃鼎翻
每年端午节期间,大城所民众还有吃“鼎翻”的独特习俗。“鼎翻”又叫“麦熟”,是一种用平鼎煎制的薄饼,卷入猪肉丝、虾仁、香菇等配料后食用。
当地人介绍,明代大城所官兵来自五湖四海,其中北方来的军士居多。北方人喜欢将面粉煎成薄饼,卷大葱、蒜以食用。因此,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除包粽子外,还会吃这种北方薄饼。另外,薄饼卷葱蒜,也是当时的战备干粮。随着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北方薄饼卷葱蒜的吃法,在大城所也得到了发扬。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人们的吃法又有不同。从市场买回鼎翻皮,炒猪肉丝、蛋丝、虾米或鲜虾等,用咸酸梅、冰糖、面粉加豆油、猪油、芝麻粉、五香粉制成浆料,备白糖、花生末、辣椒粉。食用时先取鼎翻皮,摊平于盘子上,浇浆料,撒糖豆粉,夹菜放置其中卷好,这样吃起来更为丰富多味。
文物古迹
所城镇境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还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大城所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是为抵御倭寇而建,后虽历经战火,城墙和东西两门保存完好,2002年7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风吹岭古渡口石刻群和普陀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分别于1981年、1988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所城镇地理环境
所城镇地处饶平县东南部,东、东北与大埕镇和福建省诏安县交界,南濒南海与南澳县隔海相望,西与柘林镇毗邻,西北与黄冈镇相接。镇人民政府距县城15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52.69平方千米。
所城镇
所城镇依山傍海,北部有山丘16座,最高峰大尖山,海拔512米,其余均在500米以下。中南部为丘陵台地,南部为海积小平原,海岸线长11千米。
所城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受太平洋热带气旋袭击,每年2~3次,年降水量1300~1500毫米,日照2153小时,气温年均21.79°C。
所城镇南坑溪在境内直流入海。
所城镇有钛、铁、锰、玻璃砂、花岗岩等。
所城其他介绍
古城堡。饶平县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海防军事重地。位于饶平县黄冈镇东南方14公里处(属所城镇),东临南海,北倚大尖山,西连黄冈古城,是潮州府的前卫。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由百户侯顾实创建,呈方形,城垣高2.7丈,周长643丈,厚1.6丈,内外两面用花冈石条丁卯垒砌,中填泥土。设东西南北4个城门,城门上皆建二重楼,城垣四角置设敌台。全城面积约2600市亩。城内有三街六巷,中心交叉呈“十”字形,街宽1.5丈,外侧四周城池环绕,城池宽2丈左右,长696丈。清康熙三年(1664)曾迁拆,七年展复,八年重建。所城曾称大城所,设正千户2员,副千户3员,百户10员,镇抚1员,旗军1225员;各种军器5457件。4个城门尚存,东西城垣尤为完整,是潮汕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堡。
信息来源:饶平县人民政府网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所城”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