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旅游景点

南汉二陵

南汉二陵景点照片

南汉二陵旅游景点介绍

广东广州陵园

  南汉二陵包括南汉烈宗刘隐的德陵和南汉高祖刘岩的康陵。引五代时十国之一。曾称大越国。刘隐、刘岩兄弟所建。都广州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兴王府;盛时疆域有六十州,约为今广东、广西两省及云南的一部分。历五主,共六十七年。南汉二陵是指南汉烈宗刘隐的陵墓南汉德陵。位于小谷围岛,俗称“刘王冢”。陵墓规模较大,有可能是岭南第二个地方王朝的陵寝。据有关专家推断,此墓为南汉国奠基者刘隐死后,其弟刘岩称帝,追尊为襄帝,墓号为德陵。

  南汉二陵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地面陵园遗迹保存较为完整的实例,为研究唐宋时期的礼仪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康陵随葬的哀册文是首次考古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哀册文,对于研究南汉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德陵出土的青瓷器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为研究五代十国陶瓷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南汉二陵简介

  唐末,岭南士人云集,有的是为了避战乱,有的是被流放岭南的名臣后裔,还有因战乱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满地方官。刘隐收用这三类士人为辅佐。他遣其弟刘岩(889~942)率兵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了岭南;西与楚争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管(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干化元年(911)刘隐卒。刘岩继立,先后改名为陟、龚、□。后梁贞明三年(917)刘岩称帝于番禺,国号大越,次年改为汉,史称南汉。刘岩有干亨、白龙、大有三个年号。大有十五年(942)刘岩卒,年五十四。其子刘玢(原名洪度,920~943)嗣位,年号光天。次年,玢弟刘晟(原名洪熙,920~958)杀玢自立,有应干、干和两个年号。干和六年(948)刘晟乘楚国内乱,派兵攻楚,至九年,得楚十余州。十六年(958),刘晟卒,年三十九。其子刘□(原名继兴,942~980)嗣位,年号大宝。

  刘岩在位时依靠士人治政,尽任士人为诸州刺史,还通过科举,每年录用进士、明经十余人为官,避免了武职官据地称雄之患。但刘岩及其继任者均为荒淫残暴之君,广聚珠宝珍玩,大兴土木。刘岩造昭阳殿时,以金为顶,以银铺地,还耗费大量珍珠、水晶、琥珀作装饰。为了课敛重赋并镇压人民的反抗,南汉统治者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光天元年(942)七月,刘岩死后不久,博罗(今属广东)人张遇贤在循州(今广东龙川西南)揭竿而起,自称“中天八国王”,年号永乐。起义军多次打败南汉官军,并自岭南向北挺进到南唐的虔州(今江西赣州),以白云洞为根据地,拥众十余万人。次年,因敌我力量悬殊及叛徒出卖,被南唐军所镇压。

南汉二陵其他介绍

  南汉二陵位于广东省广州市。

  南汉二陵包括南汉烈宗刘隐的德陵和南汉高祖刘岩的康陵。五代时十国之一。曾称大越国。唐末,岭南士人云集,有的是为了避战乱,有的是被流放岭南的名臣后裔,还有因战乱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满地方官。刘隐收用这三类士人为辅佐。他遣其弟刘岩(889~942)率兵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了岭南;西与楚争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管(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干化元年(911)刘隐卒。刘岩继立,先后改名为陟、龚、□。都广州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兴王府;盛时疆域有六十州,约为今广东、广西两省及云南的一部分。历五主,共六十七年。后梁贞明三年(917)刘岩称帝于番禺,国号大越,次年改为汉,史称南汉。刘岩有干亨、白龙、大有三个年号。大有十五年(942)刘岩卒,年五十四。其子刘玢(原名洪度,920~943)嗣位,年号光天。次年,玢弟刘晟(原名洪熙,920~958)杀玢自立,有应干、干和两个年号。干和六年(948)刘晟乘楚国内乱,派兵攻楚,至九年,得楚十余州。十六年(958),刘晟卒,年三十九。其子刘□(原名继兴,942~980)嗣位,年号大宝。

  2003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兴建广州地区高校新校区(广州大学城),选址广州市蕃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3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岛上文物进行全面调查。2003年6月—2004年10月,对施工范围发现文物的地点进行考古勘探和抢救发掘。分别在小谷围岛西部的北亭村的青岗和大香山发现2座南汉时期的砖室大墓,经发掘考证,为南汉的德陵和康陵。

  德陵是南汉奠基者烈宗刘隐的陵墓,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北亭村青岗北坡,大香山南坡,南距大香山康陵800米。2003年进行了清理,该墓坐南朝北,为带墓道长方形多重券顶砖室墓,墓坑长26.47米,宽5.82米,现存占地面积约154平方米。出土青瓷罐和釉陶罐共272件。

  康陵是南汉高祖刘岩的陵墓,该陵位于北亭村大香山南坡,北与青岗德陵相距800米。陵墓依大香山南坡的地势呈南北分布。地面建有长方形陵园,陵园四周绕以陵垣,四隅有角阙。陵台位于陵园的中部偏北,处大香山南坡的二级台地,为砖包土的方座圆丘结构。地宫在陵台正下方,为带墓道的长方形多重券顶砖室墓。墓内前室当门横立石哀册文一通,保存完好,明确记载了墓主的身份和年代。出土的青瓷罐和釉陶罐。

  康陵地处大香山南麓,分地上建筑和地下玄宫两部分。地宫位于山坡南端的一级台阶,为带墓道的竖穴砖室墓。墓穴上方为砖土结构的圆坛建筑;山坡的第二级台阶,在圆坛的东北和西北面筑有方形台基。三者呈倒“品”字形分布,相距约50米。坛体为方座圆丘,由圆台、方台、散水等分层构成。

  专家指出,康陵积土为陵,却又与众不同:在坟丘上建成砖壁圆丘,在中国陵寝制度上是第一次发现。康陵是五代陵中非常完整的一座,地面建筑规模非常宏大,现还在不断扩大发掘范围。圆坛下是地宫,墓道在圆坛坡道下面。墓室内全长11米、宽3.15米、高3.3米。墓室前室当门横立着一通石哀册。石哀册保存完好,其形如碑。首题“高祖天皇大帝哀册文”,38行,满行35字,共1062字。石哀册上明确记载:高祖(刘岩)于大有十五年(942)四月崩,于光天元年九月“迁神于康陵”。这是证明墓主身份的最好证据。

  经发掘,德陵虽未发现陵园建制,且墓室被盗,但墓道0土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广州第一次发现如此众多的五代瓷器,属官窑制品无疑。其胎质坚硬,釉色青中闪灰,晶莹透亮,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为研究五代十国陶瓷器提供了实物资料。康陵哀册文碑的发现,不仅明确了墓主人的身份和下葬年代,还更正了《蕃禺县志》等文献史志对德陵和康陵的错误记述,解决了历史悬案。康陵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这一时期唯一布局完整的陵园,围垣四隅双角阙和陵前设廊式建筑的建制也与历代陵寝制度有所不同,将为研究我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提供新的材料。

  南汉二陵是五代十国考古的重大发现,对于研究南汉国的历史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南汉二陵作为五代的古墓葬,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南汉二陵”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南汉二陵”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