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旅游景点

会龙楼

会龙楼景点照片

会龙楼旅游景点介绍

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龙楼,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官山村,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仲夏,历时三年建成,由马来西亚华侨叶健珊出资建造,占地面积4390.4平方米。

  会龙楼坐东北朝西南,整体呈长方形,总面阔64米,总进深68.6米,是由泮池、禾坪、前围、堂屋、横屋、角楼、望楼等组成的城堡式客家围屋,是三进的传统式祠堂建筑,大型的四阁楼围龙屋,围屋后置“魁星楼”,门楼、祠堂、居室皆用巷道和因廊连接相通,形成“九厅十八井”格局。禾坪前置半月形水塘,左右。会龙楼是叶锋故居, 是惠阳地区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客家围屋,建筑较大,外观和内部结构保存较好,为研究惠阳客家围屋建筑形制和居住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2004年10月,会龙楼被列为惠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5月,会龙楼被列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分类号为Ⅲ-16。

会龙楼历史沿革

  清光绪戍子年(1886年)仲夏,叶健珊出资建造会龙楼,历时三年建成。从叶健珊起,叶氏在此繁衍了八代子孙。

  抗日战争时期,惠阳县委、东江特委曾在会龙楼办公。

  解放初期,会龙楼曾作为东江革命学校旧址。

  由于缺乏维护,建筑物的部分墙体、瓦面受损,特别是“文革”期间,门楼上的灰塑和中堂梁上的文字等遭少许破坏。

会龙楼历史文化

会龙楼相关人物

  从叶健珊起,叶氏在会龙楼繁衍了八代子孙。当中,有秀才、有举人,也有当代一些革命人士,其中有叶汉儒、叶佛佑、叶伯积、叶树屏、叶杰送、叶健儒、叶儒煌等7个黄埔军校生和三位旅长。

  叶健珊,清代著名华侨领袖、“财政总监”。

  叶锋,叶健珊幼子,杰出的东江抗日指挥员,东纵北撤干部杰出代表,国家计划工作、港澳外交工作的优秀干部。

会龙楼屋名由来

  从风水学上说,此地为双龙戏水相聚,因此称之为会龙楼。

会龙楼建筑特色

会龙楼建筑格局

  会龙楼坐东北朝西南,整体呈长方形,总面阔64米,总进深68.6米,占地面积4390.4平方米,是由泮池、禾坪、前围、堂屋、横屋、角楼、望楼等组成的城堡式客家围屋。会龙楼内部结构严谨,院落空间布局合理,门楼祠堂、居室皆有巷道和回廊连接,形成“九厅十八井”的格局。禾坪前置泮池(半月形水塘),左右各竖立三副旗杆夹石。禾坪左右置斗门,墙体正面饰镬耳风火山墙。前围正面置三门,正门顶券置一块青麻石匾。正门为四柱三间三楼牌坊式门楼。步入前围,便是天阶。天阶后为三进堂屋。一进下厅有木屏风;中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梁架上的木雕精美;上厅明间置神龛,左右耳房。三进厅堂后为高三层的望楼。横屋与堂屋之间以天阶相隔。四角筑四层高的角楼,四面墙体高筑女儿墙,女儿墙内的走马道通角楼第四层。会龙楼纵向分为三路,外开三门,从镶有“会龙楼”的正门进来,先是传统三进式的祠堂,围屋后置“魁星楼”,外围门楼和居室相连,中堂为抬梁式结构,两侧设住房,各居室又以宽阔的庭院相连,内部结构严谨,院落空间布局合理、实用,门楼、祠堂、居室皆用巷道和回廊连接相通,形成“九天十八井”的格局。

会龙楼建筑特点

  和其他客家围屋类似,会龙楼的建筑设计也体现出了客家围屋良好的防御功能。建筑四周由高二层,厚80厘米的夯土墙围合,墙上分布瞭望窗口及枪眼,配以前面开阔的水塘和高筑的塘坝,形成较为特别的防御功能。会龙楼供出入的门也设计得巧妙,尤其是大门更为复杂,门上共有四道防线,包括麻石拱门、烽火槽、门闩、木门,每道防线有其独特的功能,其中麻石拱门、门闩、木门极其坚硬,起到防御攻击的作用,而烽火槽则有防守反击的双重功效。如果有土匪拿刀拿斧或者放火来烧这些门闩,就可以用开水或硫酸之类的液体,从上面倾洒下来,淋头泼身,来破坏敌人的进攻。

  入得门内,若不是有人引路,颇需要点时间才能走遍整个围屋。不仅是大门易守难攻,围屋内防御工事——走马道,设计得也较巧妙,会龙楼的走马道是众多客家围屋中保存得最好的,走马道将四角碉楼、望楼、魁星楼都连通了起来,一旦遇到外敌来袭,围屋内的男丁们就可以到走马道来参与战斗。走马道上每隔一定的尺寸就有枪眼,长度大约有40厘米,宽度有10厘米,这个枪眼起一种观察、瞭望,以及对敌还击、射击的作用。

  会龙楼不仅是防御功能方面设计巧妙,其在建筑上更多体现了客家围屋的细节之美。从外面往屋顶望,碉堡楼是锅耳形的烽火山墙,其顶饰一葫芦形饰物,仿照古代的官帽形状修建,寓意前程远大,整体线条优美。

会龙楼其他介绍

  秋长镇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许多地方仍保留着客家传统的建筑和生活方式。以客家围屋为主的客家文化资源丰富,目前全镇共有各式围龙屋100多幢,其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有30多幢,是客家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其中,位于官山村的会龙楼,建成于1888年,是东江革命学校旧址,是东江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客家围龙屋之一。位于周田村的碧滟楼,是由被誉为“开辟吉隆坡的巨人”叶亚来出资于光绪年间建成的。在叶挺故居周边散布着一些客家围屋,如会新楼、会源楼、瑞狮围等,它们各具特色,融合客家历史、民俗、风情、建筑、文化、人物等客家特色于一体,形成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惠州市惠阳区地方志办公室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会龙楼”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秋长街道——秋长街道位于惠阳中南部,东南与淡水街道连接,西南与深圳市坪山、坑梓、龙田街道接壤,北部与新圩东北部毗邻三和街道,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s358、x225、惠南大道、惠阳环城路纵横交错。辖区总面积为109.9平方公里,设10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下设184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街道户籍人口32542人,流动人口约17万人。共有党支部182个、1502名党员(其中非公党支部66个,“两新”组织党员80名…秋长街道详细介绍

我要对“会龙楼”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