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旅游景点

群丰大夫第

群丰大夫第属于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群丰大夫第景点照片

群丰大夫第旅游景点介绍

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群丰大夫第又称“仁厚温公祠”,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始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是梅县区当地最大的围龙屋。整座屋宇有四进三堂三围八横,规模宏大,气魄雄伟;规模最大的时候有400多间房子,能够居住近五百人。它是唯一入编《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案例。

  群丰大夫第因选址地点北部的丘陵隆起,而座西北朝东南方向建设,建筑纵深长87米,面宽约120米,由中轴的堂屋、两侧的横屋、后部的围屋以及化胎、池塘5部分组成,构成了“四进三堂八横三围龙”的庞大建造。整个建筑群有供居住用的房间390间,还建有百余间生活辅助用房,在其家族聚居的鼎盛时期,曾住有温氏族人90余户400多人。

  2012年10月20日,群丰大夫第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七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群丰大夫第历史沿革

  群丰大夫第始建于始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历经后世十多代人的持续建设,有530年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群丰大夫第曾同时居住了当时的2个生产队共400多人。

群丰大夫第历史文化

群丰大夫第民间传说

  关于群丰大夫第,有一则民间传闻,收录在《广东民间故事全书》(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编纂)内。传闻讲述的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与仁厚温公祠的渊源:据传,明朝初年,刘伯温南下避祸被温公收留,隐居数年后起复。临行前,为了表示对温公的谢意,刘伯温点出三块风水宝地,嘱言在此三块宝地上开创基业,可保温姓子孙昌盛。后来,这三个地方均开基繁衍,其中第三块宝地就是如今仁厚温公祠所在。

群丰大夫第围龙屋

  所谓围龙屋,“龙”指的是屋后山峦的走势,“围”指的是半圆形的屋子。客家人建屋大都在依山傍水的丘陵山麓,宅基选择以山脉来势雄健,山麓结基平坦、宽敞,周围绿水回环的地方,此被视为“风水林”。靠山修建屋子,整体呈半圆形,前低后高,方位一般坐北向南。屋前为半月形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半圆池塘与半圆围屋相配搭,便成了“天圆”;而在这中间,一般建有方形堂横屋,为“地方”,二者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的体现。

群丰大夫第其他介绍

  群丰大夫第位于梅州市梅县丙村镇群丰村。

  群丰大夫第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南北长87米,东西宽一百二十多米。整座屋宇有四进三堂八横三围,俨然一座庞大的古镇。它也是唯一被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

  群丰大夫第与其它客家围屋一样,由堂屋、横屋、围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各具分工,中间部分是正堂,是族人祭祖、庆典、宴客之处,气势雄伟,具体又分上、中、下三个厅堂和四十八间房屋。上厅最高,中厅最大,可摆放二十台宴席。两边各有四行横屋,加上后面半圆形的围屋共有390多间房屋及近百的杂间,主要是卧室、厨房、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

  围屋的大门前有一块长方形的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则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堂屋的后方及三围屋的前方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化胎,与前面的池塘遥相呼应。整座建筑坐北朝南,中间有一中轴线,两边平行对称(右边部份后来新建了一两层楼房,对这一整理布局已形成破坏),由前至后渐次升高,后面的围屋与前面的池塘使全屋的外形呈椭圆形;屋内天街、巷道、走廊如脉络相连,四通八达,极为壮观。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群丰大夫第”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群丰村——群丰村是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1421111209,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41421。邮政编码为514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53 ,车牌号码为粤m。群丰村与大雅村、程江村、芦陵村、新圩村、旋风村、银竹村、溪联村、红光村、人和村、银场、联和村、田头村、梅福村、银二村相邻。…群丰村详细介绍

我要对“群丰大夫第”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