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旅游景点

狮雄山遗址

狮雄山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狮雄山遗址景点照片

狮雄山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狮雄山遗址,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东南约2千米处,是南越国早期的历史,秦至西汉早期的建筑遗址。

  狮雄山遗址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可分为衙署区、作坊区和一般居住区,城外有墓葬区。在狮雄山遗址现存的各时期文化堆积中,秦汉遗存所发现的遗迹和遗物最多,保存最完整,狮雄山遗址确认为秦汉城址。狮雄山遗址考古发现了环绕建筑遗址的壕沟和秦至西汉早期的建筑遗迹,二者有机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性聚落,这为研究秦、西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城邑形态的演变提供了证据。 考古研究证明狮雄山遗址先是军事要地,而后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9年10月,狮雄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狮雄山遗址历史沿革

  狮雄山遗址在1982年5月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1984年至1990年,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和五华县相关单位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4次发掘。

  2011年1~12月,为明确狮雄山遗址的年代、布局、结构和性质,进一步加大广东省首批大遗址保护的力度,为遗址公园的科学规划提供充分依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狮雄山遗址进行了第五次调查、勘探和试掘,并对五华河中游两岸1万米以内的山岗、河道、农田、沙厂等进行了地表踏查,发现了东周、秦汉、唐宋、明清4个时期的文化和自然遗存。五华狮雄山遗址确认为秦汉城址。

狮雄山遗址遗址特色

  综述

  狮雄山遗址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可分为衙署区、作坊区和一般居住区,城外有墓葬区。秦汉时期遗迹主要分布于狮雄山南岗经人工修整的四级台地上,被环绕壕沟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壕沟将人工壕沟与天然河道有机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防御系统。发现建筑基址、排水沟、陶窑、水井、灰坑、灰沟等大量遗迹。发掘工作在遗址中发现了新石器、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共六个时期的遗存,但因遗址的重复利用和其他不可抗力因素的破坏,在狮雄山遗址现存的各个时期文化堆积中,除秦汉遗存外,其他时期文化堆积极少见有完整、纯净的单位,秦汉时期城址是发掘工作的主要发现。

  狮雄山是一座由南、北两个山冈组成的马鞍形独立山丘,由于河流的作用,四周形成了面积较大的冲积平原,地势开阔,水源充足。狮雄山遗址发现于1982年,从1984年至2011年12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过5次调查、发掘。第5次试掘,揭露面积500平方米,钻探面积50000平方米,并对五华河中游两岸10千米以内的山冈、河道、农田、沙厂等进行了地表踏查,发现了东周、秦汉、唐宋、明清等4个时期的文化和自然遗存,以及秦汉时期的城址。由于遗址的重复利用和其他不可抗因素的破坏,在狮雄山遗址现存的各时期文化堆积中,东周、唐宋、明清等时期的遗存均未发现有完整、纯净的单位,秦汉遗存所发现的遗迹和遗物最多,保存最完整。

  秦汉时期遗迹主要分布于狮雄山南岗经人工修整的四级台地上,面积约34000平方米,被环绕第三、四级台地的壕沟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已探明壕沟残长约330米,距台地边缘3~8米,平面形状呈不规则长方形,剖面为斜直壁、弧底,形状介于“V”和“U”形之间,开口距地表0.35~0.45米,沟口宽4.5~7米、深1.8~2.6米,打破生土。沟内填土分多层,多呈垂弧状堆积。根据地层及出土遗物分析,壕沟下部堆积的年代为战国末期至西汉早期。壕沟自北、东、南三面包围第三、四级台地,经鞍部和南岗南侧的自然冲沟连至山下的古高坑水和五华河,将人工壕沟与天然河道有机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防御系统。

  秦汉建筑基址

  狮雄山遗址北区的秦汉建筑基址主要包括四座建筑基址:

  一号建筑基址位于狮雄山第四级台地的中北部,上部结构因取土破坏不存。该建筑基址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40米,南北残宽13~15米。废弃堆积中含有大量的绳纹瓦片,根据垫土中所出遗物和地层的叠压关系推断,此基址经历了至少三次大规模的扩建。3条排水沟分别位于一号建筑基址东侧、西侧和中部,年代略有早晚,从一号建筑基址的规模和扩建的次数来观察,它应是狮雄山遗址北区的主体建筑。

  二号建筑基址位于狮雄山南岗第四级台地南端,从剖面观察,共有38层夯土,其内包含有建筑材料、铁釜等遗物,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11.5米,南北残宽3.5米,厚0.75~2.2米。其东、西两端见有基槽,东基槽上部宽3.5米,下部宽2.25米,深0.5米;西基槽不如东基槽规整,上部宽1.85米,下部宽0.9米,深0.5米。从其平面分布及结合已知考古发掘质料分析,该基址可能为第四级台地南端建筑的残余夯土。

  三号建筑基址位于第四级台地东北角,东西长15米,南北长16米,在其平面上发现柱洞13个,呈圆形分布。结合已知材料分析,此基址可能为角楼、望楼一类建筑的基础部分。

  四号建筑基址位于第三级台地的西侧,目前仅对其进行了局部揭露,出土了大量的纺轮、网坠、陶丸、石磨盘、磨棒等生产工具,建筑垫土上散见有柱洞若干。由于揭露面积的限制,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该建筑基址的西北侧发现了陶窑和窑前堆积坑,东侧发现了出有铁矿石、矿渣、红烧土、封泥、残铁器等遗物的大型灰坑,结合建筑基址中所出遗物,四号建筑基址及其周边区域很可能是手工业作坊区。

  狮雄山遗址壕沟以外的南区仅发现五号建筑基址1座,目前发掘的是其南部边缘的一小部分,建筑垫土厚达1.3米,上部见有大量废弃建筑材料,应是建筑倒塌后的废弃堆积,由于试掘面积较小,五号建筑基址的平面形状、结构等情况尚不明确。

狮雄山遗址所获荣誉

  1989年6月,狮雄山遗址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

  2011年,狮雄山遗址进入“201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5个终评入围项目并最终位列第11位。

  2011年7月,狮雄山遗址被列为广东省首批大遗址保护项目。

  2019年10月,狮雄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4月,入选“广东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名单(2012-2022)。

狮雄山遗址其他介绍

  狮雄山遗址位于五华县华城镇塔岗村狮雄山的南面山岗。属西汉南越国时期。1982年发现。遗址面积1万多平方米。1984~1990年发掘768平方米。在山岗东面平台揭露出一处回廊形宫殿基址,东回廊依山势而筑,北高南低,全长34米,内宽2米,廊外侧为土筑墙体,墙高0.5米~1.3米不等,宽1.6米,外沿用河卵石砌散水面。墙内有柱洞遗迹,柱距2米~2.5米。南回廊残长11米,北回廊残长17米,宽度不明。三面回廊围绕着一处高台,主体建筑已被毁,各处回廊均有通向高台的踏步台阶。整体面积约为1400平方米。遗址内出土大量绳纹板瓦、筒瓦,内壁有乳点纹。有少量瓦当,饰卷云箭镞纹,个别中心有“定”字反文。出土陶器有罐、盒、碗、盂、网坠、纺轮等,纹饰以方格戳印纹为特征。石器有斧、锛。还有铁锸、铜镞等。据遗址位置、遗物年代及有关文献记载综合分析,应为南越国赵佗所筑“长乐台”行宫。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狮雄山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狮雄山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塔岗村——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塔岗村位于镇东部,我村辖34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329户,人口5329人;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16亩。我村年平均气温为21.2,年降雨量约为1450.2毫米,气候特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水果,村特色经济收入有,上一年我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536万元。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不断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思路,充分…塔岗村详细介绍

我要对“狮雄山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