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旅游景点

石寨土楼

石寨土楼属于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寨土楼景点照片

石寨土楼旅游景点介绍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寨土楼亦称方楼,石寨土楼坐落于蕉岭县南礤镇石寨村,建于明末嘉靖年间,为当地郭姓五世祖所建,时历300多年日晒雨淋,仍保存完好。文物民俗专家认为,石寨土楼具有客家古民居的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等特点,是典型的防御性民居建筑。这座古老的客家民居凸显了我国南方客家人勤劳智慧、合族群居的民情风俗和淡朴开拓的精神。

  石寨村土楼有新旧两座,旧楼称“方楼”,新楼称为“树德楼”。“方楼”由该村郭姓五世祖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460多年,建筑面积3060平方米。“树德楼”由该村郭姓十世祖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距今340多年,建筑面积2388平方米。两座土楼相距100米,坐南向北,外形呈四方形,均为13米的三层土木建筑。

  石寨土楼是用泥土、沙灰等夯筑成墙的土木结构楼房,建筑材料是就地取材的山石、黄土、杉木、灰、沙、青瓦等。土楼承重墙厚度达一米,构架桁木长达七米,檐瓦每块达一尺宽,整体布局独特,造型别致,结构坚固,时逾三、四百年,岿然屹立。石寨土楼是极具典型地方特色的古代客家民居,充分显示了客家人合族聚居的风格和艰苦开拓的精神,在土木建筑史上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价值 。

  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寨土楼基本简介

  在广东省蕉岭县北磜镇石寨村,有两座建筑形制独特的客家民居——土楼,好似两座雕堡雄踞村中。土楼为方形建筑。旧土楼称“方楼”,为郭姓五世祖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400余年;新土楼称“树德楼”,为郭姓十世祖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约300年。每座土楼最多时曾住近20户、100余人,现仍分别居住着近10户、30人。这种传统民居,既保留有客家先民从中原带来的屋村形式,又有从转徙地闽西带来的特色,是典型的防御形。

  土楼,顾名思义就是用泥土、沙石夯筑成墙的土木结构楼房,建筑材料是就地取材的山石、黄土、沙、石灰、杉木、瓦等。石寨土楼平面呈四方形,建筑面积旧方楼为3060平方米,“树德楼”为2388平方米。楼高13米,内为3层结构,每座楼有60多个单体房间。底层多为厨房、浴室;二、三层为住房或粮仓。

  土楼墙厚达80厘米,楼上的窗户用花岗岩石条制成,形状细长。内圈和纵向结构用土筑墙,横向用大杉木架构承重。桁子每条长达7米,大梁直径达40余厘米,上盖瓦屋顶。在楼的东南端和西北端各有1个雕楼,亦称“炮楼”、“火角”,为方形柱状建筑物,高出楼顶2米左右。雕楼上的长方形窗眼为枪眼,可由此射击御敌,亦可作瞭望楼,居高临下控制着土楼的四周。旧土楼有1个大门、1个侧门。树德楼则在主楼大门外还有4扇大门,层层紧扣。主楼前面建有祠堂,是楼内族人喜庆活动的场所,四周还建有外楼。真可谓门外有门,楼外有楼。这种结构,不仅更适合于人口发展后居住的需要;而且更具防御性。大门用特大木料制成,门框及门栓厚约20厘米,门板厚10余厘米,并用铁皮钉面。尤为奇特的是,门框上方从二楼斜挖数个嵌以竹简的孔,称“护门孔”,倘有匪徒攻门,可往下打枪或灌注开水。相传清同治年间,太平军余部康王汪海洋率兵退至石寨村时,曾在此楼固守。太平军在二楼架起大锅,边煮开水,边从木简导出“护门孔”,有效地抵御了清军攻门。楼内中间有1口井,供居民饮用。现井已废弃。

  石寨土楼有厚实的墙、坚固的门、细长的石窗、四角设雕楼、用大杉木架构承重等特色。这种建筑结构使土楼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等特点。其核心是防御性,包括防风、防震、防兽、防火、防盗、御敌等多种功能。而且有经济实惠、施工简便、经久耐用等优点。石寨土楼历时逾三四百年,历经风雨侵蚀、地震摇动,仍然屹立于崇山峻岭之中,可见其结构的坚固程度。

  石寨土楼是典型地方特色、造型独特的古代客家民居,显示了客家人的勤劳智慧、合族聚居的民情风俗和艰苦开拓精神。数百年来,石寨土楼内居民继承了客家人“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十分注重子女的文化教育。在清代,楼内出有举人1人,秀才多人。而今,从楼内考出去的大学生有多人,如“树德楼”郭宜汉一家就有5个大学生;有的还是博士研究生;已工作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多人。石寨土楼是客家民居建筑中的代表性文物,在土木建筑、客家民俗等方面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石寨土楼其他介绍

  石寨土楼石寨土楼(方楼、树德楼、郭氏宗祠)位于蕉岭县南磜镇石寨村,于200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方楼由该村郭姓五世祖于明代嘉靖1522年兴建,至明隆庆1567年建成,为时45年,距今490多年。坐东南向西北,东、西角各有一座碉楼(俗称火角)高出方楼约2米,总面阔33.8米,总进深26.3米,共计房屋71间,占地面积约889平方米,建筑面积3060平方米。盝顶、灰瓦面、山石三合土墙基田骨泥夯墙。

  树德楼由该村郭姓十世祖于明代天启1622年兴建,至清雍正1723年建成,为时101年,距今390多年,2006年、2007年按原貌部分修缮。坐东向西。为三层方形土楼布局,西南、东北角各有一座碉楼(俗称火角),总面阔25.60米,总进深28.80米,共计房屋58间,占地面积约73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86平方米,附属楼——依玉楼及议事厅占地面积约1065平方米。盝顶、灰瓦面、山石三合土墙基田骨泥夯墙。

  方楼与树德楼两座土楼相距100米,均为三层方形土楼布局,外形呈四方形,高13米,用泥土、沙灰等夯筑成墙的三层土木结构楼房,建筑材料为就地取材的山石、黄土、杉木、灰、沙、青瓦等。土楼承重墙厚度达一米,构架桁木长达七米,檐瓦每块达一尺宽,整体布局独特,造型别致,结构坚固,时逾三、四百年,至今岿然屹立。

  郭氏宗祠建于清康熙51年(1712年),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2178平方米,建筑面积633平方米,为一围四行一堂沙灰土木结构的客家围屋。坐东北向西南。由外大门、围墙、内大门、禾坪、堂屋、横屋、花胎、围龙等组成,为一堂四横一围龙布局,一进三间,总面阔46.4米,总进深55.6米,共计房屋50间,占地面积约258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60平方米。悬山顶、灰瓦面、山石墙基田骨泥夯墙。

  石寨土楼极具典型地方特色的古代客家民居,充分显示了客家人合族聚居的风格和艰苦开拓的精神,在土木建筑史上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价值

  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石寨土楼”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石寨土楼”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