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渊故居旅游景点介绍
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故居位于广东省兴宁市,是渊公举全家之力于1927年建造的一座三堂二横客家祖屋,是客家民系崇尚自然、天圆地方、天地人一体同春高超设计理念的展现,是客家古民居四角围龙建筑的典型代表。
大门匾额光裕庐三个字为梅州著名书画家、林凤眠老师梁伯聪的真迹;上堂对联“添岁又添丁,几度酒杯传酒令;有灯兼有月,十分春色闹春宵”为孙中山拟联,于佑任手书;中堂“泰运转中华遍处欢天喜地,山居添岁月一堂暖日和风”及大门两旁“光照前列, 裕启后人”“石马当前高龙榕狮同拱护,雷山枕后蛟潭岐水共回环”等堂联为渊公亲拟;
前堂屏封嵌孙中山“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铭文;大门右侧刻有一段兴梅百姓耳熟能详的美丽传奇“石马传说”;中厅横梁悬挂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亲为渊公赠匾“五代同堂”。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将渊公故居公告为不可移动文物,兴宁市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特色古民居”保护文物。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夕,广东省政协大会提案将何子渊故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渊公故里颁布为第一批“广东名镇名村”。
何子渊故居人物简介
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广东兴宁人氏。广东省历史文化名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他先后创办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嘉应州主盟人,是广东潮州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年响应孙中山号召组织讨袁军,后受命兴办矿业,筹措革命经费。1920年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1925年为东征军筹饷,1941年逝世。
何子渊故居故居历史
何子渊故居光裕庐,位于兴宁市石马镇马下村,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由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建造。该屋坐东北向西南,原为三堂三横结构,现存三堂两横屋,建筑占地面积1080.7平方米。何子渊故居是客家民居四角围龙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客家民系崇尚自然、天圆地方、天地人一体同春高超设计理念的完美展现。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公告为“不可移动文物”,兴宁市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特色古民居”文物予以保护。
1927年春节,何子渊的小女儿何瑛偕丈夫梁世骥,从广州回石马星窝子顺裕庐省亲,见到阔别多年的亲人,心情兴奋。当看到哥嫂全家十几口人,仍然挤在三间泥砖瓦房里面生活,不禁潸然泪下。但,这又怎么能责难年迈的双亲呢?
这几十年来,这个大家庭虽然有箭竹顶茶场的收入,但何子渊家族几十口人并没有从茶叶的营销中得到实惠,一直过着粗茶淡饭,自供自给的生活,茶场收入的绝大部分都被父亲通过各种渠道投入“推翻满清政权”、“创办新学,宣传革命”、“接济革命党人”、“支援北伐”、“捐助抗日义士”等革命活动领域。
包括1903年,同盟会早期领导人何天炯出国费用,都是渊公一手包揽(其中包括一些族人集资),前后共送出20多位优秀学生赴海外留学,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其中有十四人加入同盟会。每当家人对何子渊的做法有意见、怨言之时,渊公的结发妻子吴太夫人总会及时制止,规劝大家“不要说,不要说,老头子做事自有他的分寸。”
想到这些,何瑛突然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经过几天的慎重考虑,毅然决定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私房钱5000大洋,交由父母购置山地,从1927年8月起,动工兴建祖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中国的有识之士均忙于备战。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前后有多名渊公子孙投身抗日战场,并担任高级职务,为民族解放事业出生入死,英勇杀敌,加上渊公家族人丁兴旺,耕地甚少,常常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整个工程便在隆隆的抗战炮火声中嘎然而止,靠东南方向的两排横屋一直无力兴建。
已建成的三堂二横大屋,是兴宁古建筑大师何佛康先生的成名、代表之作,此后便有了今天的光裕庐,光裕庐总规划占地约8000平方米,已完工的主体建筑共1250平方米,内设23个单间、6个套间(厢房)、九个天井、五个澡堂。属夯墙基础的砖石混合结构瓦房。
特点:
四通八达,环环相扣;
自成体系,独立防御;
构图简洁,就地取材;
生活便利,冬暖夏凉。
光裕庐落成后,整栋房屋周围除装设铁丝网防护外,还豢养有四条大狗看家护院。从1930年起,因渊公工作需要,国民政府特架设专线手摇电话供他直接对外联系。
1948年春,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游击队,活跃在兴梅交界的山区之间。同年秋,石马第一次解放,作为游击队的一个重要据点,驻扎了60多名指战员。原十九路军上校军需处长何尚文把祖屋光裕庐三堂大屋作为六团独四大队的队部营房,并动员家属为队部服务,提供食宿、劳力等方便,达半月之久。
1949年7月14日,胡琏兵团退守汕头,路过兴宁,在石马休整。胡琏一度曾将指挥中枢设在光裕庐,根据光裕庐前低后高的地形作扇形防御。7月15日起,胡琏亲自在光裕庐坐镇指挥部队,当天正午誓师。后因电话线路多次遭游击队破坏而匆忙撤离石马。
胡琏兵团离开石马后,1949年9月,共产党领导的六团独四大队又将指挥中心迁到光裕庐,长达20多天,后指战员从光裕庐出发南下,解放兴宁全境。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历史到了1950年代,何子渊女儿何瑛出资5000大洋兴建的祖屋,成了“阶级斗争”的专政对象。
1953年,随李洁之起义后解甲归田,抗日战争时期,在李洁之兵团后勤部任中校军需主任的子渊四儿子何尚周,被所谓“土该复查”莫须有的罪名打成“地主”,由于他家人口众多,当地政府还要分田地给他家耕种。经多次申诉无效,被“扫地出屋”,全家13口人险遭灭门。故分给四儿子尚周的5个单间、1个套间以及何子渊休息室、侍从室、书房等祖屋,均被怀疑光裕庐地下埋有“金砖”的“贫下中农”鸠占,至今仍未清还。
1950年土改至1976年9月9日,发生的多次政治运动中,光裕庐被抢劫、抄家、挖地三尺,渊公遗留下来的郑板桥字画、于佑任题联和三十多箱古籍善本、手稿、书信,以及何子渊与孙中山的合影、与张自忠的合影、与何天炯的合影等珍贵文物,均被洗劫一空。光裕庐上堂宗祠被破坏殆尽,天面的雕梁画栋也按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之所谓破“四旧”标准铲平。至1969年春,三房裔孙何程云先生冒着生命危险唯一秘藏的张发奎五代同堂大匾,亦被刚从北京接受“最高指示”归来的红卫兵抄家,连人带物押至石马公社“革委会”示众,打算第二天一早,开万人大会时再将“国民党的残渣余孽”乱棍打死!幸好当天晚上接到上级“革委会”电话通知:“从明天开始,不要再就地正法了”而作罢。
1950年至1976年9月9日,光裕庐作为扫盲点、卫生医疗点,为全村父老乡亲提供舒适的服务。当地政府长期利用光裕庐场地召开“批判大会”、“斗争大会”、“忆苦思甜”、“斗私批修”等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毛泽东思想”。
从1972年下学期起,利用光裕庐大屋开设马下小学“红小班”,达数年之久,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天不怕地不怕“造反有理,革命无罪”的毛主席的好孩子。
何子渊故居文化
光裕庐“三堂二横”祖屋建成后,上堂一直悬挂中华民国监察院院长于佑任为何子渊题作的春联(孙中山拟联):
添岁又添丁,几度酒杯传酒令;
有灯兼有月,十分春色闹春宵!
中堂悬挂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题赠的“五代同堂”花梨原木大匾。
前堂屏风嵌“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铭文。
大门“光裕庐”三个字为上世纪客家地区著名教育家、书画家梅州梁伯聪先生的真迹。
中堂石柱上的题联:
泰运转中华遍处欢天喜地,
山居添岁月一堂暖日和风。
大门两旁石柱上的题联:
石马当前,高龙榕狮同拱护;
雷山枕后,蛟潭岐水共回环!
以及大门两侧对联“光照前列,裕启后人”,均为何子渊先生亲拟。
大门右侧嵌有一块1·2×5平方米的黑色大理石碑文,是千百年来,兴梅地区百姓耳熟能详,口传心授的一段美丽传奇《石马传说》。
光裕庐后山种有成片的时鲜果树,其中五棵老龙眼树是光裕庐落成之时,由长孙媳妇陈凤元从娘家蒲勺围带回,何子渊带领全家子弟亲手栽种。另有两棵渊公亲手种植的屋前大柏树(左松右杉)不幸毁于文革。
何子渊家族的奋斗史,光裕庐80多年的兴衰史跟中国近代史一脉相承,历经民主革命的烽火,外敌入侵的国恨,兄弟阋墙的“家仇”,极左记忆的屈辱,改革开放的扬眉,不管时局如何变化,命运如何多舛,渊公后裔均能因时而动,顺应潮流,始终以华夏炎黄子孙自居,并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也是何子渊故居——光裕庐人文蔚起,历久弥新的秘诀所在。
待“何子渊故居”景点初具规模后,作为广东--梅州生态文化旅游的一个窗口,对社会开放。届时,拟申请国家、省级名人故居文物保护,并择机将何子渊始创的箭竹顶茶制作工艺向广东省文化厅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何子渊故居其他介绍
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故居位于广东省兴宁市。是渊公举全家之力于1927年建造的一座三堂二横客家祖屋,是客家民系崇尚自然、天圆地方、天地人一体同春高超设计理念的展现,是客家古民居四角围龙建筑的典型代表。大门匾额光裕庐三个字为梅州著名书画家、林凤眠老师梁伯聪的真迹;上堂对联“添岁又添丁,几度酒杯传酒令;有灯兼有月,十分0闹-”为孙中山拟联,于佑任手书;中堂“泰运转中华遍处欢天喜地,山居添岁月一堂暖日和风”及大门两旁“光照前列,裕启后人”“石马当前高龙榕狮同拱护,雷山枕后蛟潭岐水共回环”等堂联为渊公亲拟;前堂屏封嵌孙中山“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铭文;大门右侧刻有一段兴梅百姓耳熟能详、口传心授的美丽传奇“石马传说”;中厅横梁悬卦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亲为渊公赠匾“五代同堂”。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将渊公故居公告为不可移动文物,兴宁市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特色古民居”保护文物。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夕,广东省政协大会提案将何子渊故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渊公故里颁布为第一批“广东名镇名村”。
<p>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广东兴宁人氏。广东省历史文化名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他先后创办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嘉应州主盟人,是广东潮州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年响应孙中山号召组织讨袁军,后受命兴办矿业,筹措革命经费。1920年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1925年为东征军筹饷,1941年逝世。何子渊故居位于广东省兴宁市。是一座建于1927年的三堂二横客家古民居,是客家民居四角围龙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客家民系崇尚自然、天圆地方、天地人一体同春高超设计理念的完美展现。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公告为“不可移动文物”,兴宁市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特色古民居”文物予以保护。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何子渊故居”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