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关旅游景点介绍
鹿鸣关,古关隘。位于广东省清远县县境东北部,在323国道连山与连南分界处,距清远县县城吉田镇34公里。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始称鸡笼关,亦称鸡鸣关,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修时,取“文宴《鹿鸣》”之意,又改关名为“鹿鸣关”。 抗日战争时期,此处建成连贺公路,后更名323国道,2013年,二广高速通过此处,并建成隧道。
鹿鸣关以之雄奇之美早在1915年,就被征定为“连山八景”之一,名曰“鹿关秋月”,而后三江人在选“三江八景”时,称此景为“鹿鸣秋高”。 2011年,连南县在鹿鸣关修建了鹿鸣公园。
鹿鸣关关隘概况
鹿鸣关,古关隘。位于广东省清远县县境东北部,在323国道连山与连南分界处,距清远县县城吉田镇34公里。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始称鸡笼关,亦称鸡鸣关,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修时,取“文宴《鹿鸣》”之意,又改关名为“鹿鸣关”。
鹿鸣关历史沿革
据传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率军由连州进入连山时,便在今天鹿鸣关一带劈山修路,并曾带兵镇守于此。
原为连山与连州界关,“关踞山椒,中断若门,”喻为“连山之管钥,瑶排之咽喉”。未设关防前,粤、挂、楚、豫、闽5省总兵会剿“瑶乱”时,福建总兵郑芝龙扼守此地,曾率兵辟山凿石修道,并亲书“砥矢”二字于关口石壁之上,后人称之“凿字迳”。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知县刘允元方垒石设关,始称鸡笼关,亦称鸡鸣关。四十七年,知县李来章捐俸重建时,关上建阁,下筑食寮,旁设茶亭,并面向油岭建汉前将军关侯“却金亭”。道光十二年(1832)厅同知徐维清再修时,于关口加建碉楼,使百尺雄关更为气势险要,并以“鹿鸣宴文榜”之意改名鹿鸣关。民国27年(1938)连贺公路在半山开通后,古迹逐渐湮没,然而风光更加壮丽,尤以天险著称。1954年,诗人陈芦荻路过鹿鸣关,曾写下“千山万山,路转急弯,一声汽笛,飞过鹿鸣关”一诗,描述关内峻岭连绵,路陡壑深之天险。
清时连山县城太保以东一带人烟稀少。鸡鸣关西是连山,东是连州三江,当从连山赶往连州商人走近关时,才可以隐隐约约听到三江鸡鸣,所以将“鸡笼关”改称为“鸡鸣关”。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连山厅同知徐维清重修“鸡鸣关”,取“文宴《鹿鸣》”之意,又改关名为“鹿鸣关”。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广东省国民党政府移迁连县,(当时的省政府就驻三江镇香花村的岩洞,省财政厅驻三江宴萍图书馆),急需一条与西南大后方的通道,于是开山劈岭,修筑广东连县至广西贺县的公路,于是鹿鸣关的古迹也就荡然无存。这条公路从它正式通车那天起,就成为连接粤桂的重要通道。
解放后,1955年政府再次修复鹿鸣关至太保路段。据连山学者莫自省介绍,当时,诗人芦荻乘车经过鹿鸣关时,还曾写过“千山万山/路转急弯/一声汽笛/飞过鹿鸣关”的诗句。1992年,鹿鸣关至鹰扬关道路按照国道标准建设。21世纪初,鹿鸣关口的323国道升级改造,修了鹿鸣关隧道,原经鹿鸣关关口的公路。2013年,二广高速通过此处,并建设了全长3202米的鹿鸣关隧道。
鹿鸣关其他介绍
鹿鸣关,位于连山太保镇以东,历来是连山东面的咽喉之地。
据闻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率军由连州进入连山时,便在今天鹿鸣关一带劈山修路。到了清康熙年间,连山知县刘允元由湟水进入连山履职,无奈高吟:“人临湟水谁无病,路入连山总不平。”然而,却是这位满腹怨言的知县,非常投入连山的建设,并于康熙十九年(1680),在郑芝龙劈山处垒石为关,称“鸡笼关”。
清时连山县城太保以东一带人烟稀少。鸡鸣关西是连山,东是连州三江,当从连山赶往连州商人走近关时,才可以隐隐约约听到三江鸡鸣,所以将“鸡笼关”改称为“鸡鸣关”。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连山厅同知徐维清重修“鸡鸣关”,取“文宴《鹿鸣》”之意,又改关名为“鹿鸣关”。
门票
暂无
景点位置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太保镇以东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鹿鸣关”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