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旅游景点

汕头小公园

汕头小公园属于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汕头小公园景点照片

汕头小公园旅游景点介绍

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中心位置坐落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国平路、升平路、安平路交汇处, 以“中山纪念亭”为发端,名为“四永一升平”的一道道骑楼老街呈环型放射状,形成城市街区。 范围西至西堤路、北至西港高架路—中山西路、东至福平路—张园内街—外马路—南海路、南至南海横路—外马路—商平路—至平路—海墘内街—棉安街—镇邦路,总面积72.43万平方米, 较好地保留了20世纪30年代汕头市街区原貌, 见证和承载了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 成为汕头老城的核心地标和文化标志。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的结构分为一轴、两核、三区。一轴即潮人精神家园轴,是以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为核心、以安平路为轴线,通过标志性建筑的改造、公共空间的塑造、交通的梳理、文化的凸显等手法打造。两核包括百载商埠文化核心,以中山纪念亭、南生百货大楼等形成;骑楼风情文化核心则是展示传统骑楼建筑的文化核心。三区包括小公园片区、安平西片区和现代居住片区。 清咸丰十年(1860年),汕头作为通商口岸正式开埠。 是近代开埠的34个城市中唯一保留下来的较为完好的开埠区和中国保留较为完整的骑楼建筑群,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不仅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文脉,也承载着不少海内外潮人的乡土记忆,是“潮人精神文化家园”。

  2021年7月12日,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街区、小公园开埠区西堤街区2处被评为“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历史沿革

  清嘉庆元年(1796年)前,汕头就因港口而带动商业贸易的兴起。先是在老妈宫前一带形成临海集市,后沿老妈宫向西的海岸发展。

  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逐渐建起了柴米药材和修船等行当,并形成了行街、顺昌街等相对稳定、集中的商业区,共有店居200余间,即俗称的“闹市”。“闹市”虽属自由聚集,自发建设的市集雏形,但道路的横直相交,内外沟通,水陆连接,已形成以集中、通畅为主要特征的方格式格局,且有着行业相聚、行商坐贾有别的、商居有分的功能分区雏形。原“闹市”范围东至现民族路,西至现同平路,南至行街,北至现福平路。

  清咸丰十年(1860年),汕头作为通商口岸正式开埠。

  汕头在遭受民国七年(1918年)潮汕大地震和民国十一年(1922年)“八·二”飓风灾后,汕头老市的平房旧房倒塌无数,急需进行恢复重建,重新规划改建的倡议应运而生。民国十一年(1922年),汕头市政厅开始着手编制“市政改造计划”。民国十二年(1923年)汕头市政厅将编制好的市政改造计划上报审批,因政局原因未予批准实行。民国十五年(1926年),鉴于当时汕头自身商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及两次特大自然灾害的严重破坏,汕头市政厅将重新修订的规划再次报呈广东省政府。在获得省政府的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行。汕头市政厅着手对老市区进行规划改建,划分出工、商、居住、游乐等功能分区。

  20世纪30年代中期,已经设立市政厅的汕头形成了以小公园为核心的环形放射状路网格局,建筑上以装饰美观、中西结合的骑楼建筑为代表。其中利安路以西片区是原汕头商业商贸发展的核心区域,集中了较为出名的商店、酒家、银号、客栈、戏院以及邮局等公共商业服务设施,见证和承载了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汕头商业之盛仅次于上海、天津、大连、汉口、广州、青岛,位居中国第七位。港口年吞吐量最高达675万吨,仅次于上海、广州,位居中国第三位。汕头对外贸易也快速发展,10多家轮船公司和招商局先后在汕头设立机构。汕头成为五岭以南第二大繁荣的城市。

  2013年,汕头市提出《关于立法保护我市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风貌的议案》,拉开了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的序幕。

  2014年6月,《汕头经济特区小公园开埠区保护条例》开始实施。

  2016年底,西堤路骑楼和沿街建筑景观提升工程、小公园中山纪念亭等12处文物点及不可移动历史建筑修复工作全面完成。

  2017年,汕头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审议市人民政府提请的议案,同意批准《汕头经济特区小公园开埠区保护规划》。同年3月,启动小公园开埠区首期修复改造工程,也就是俗称的“三环三线”修缮工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用“绣花功夫”陆续完成了中山纪念亭、南生百货大楼、红色交通线、民族路、升平路、国平路南北、邮电大楼等特色建筑以及大面积的骑楼、建筑、街巷的修缮,并且对外开放了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汕头市文化馆、老妈宫戏台等文化场所,总投资约7.62亿元。

  2018年1月,小公园开埠区一期修复已经完成。同年1月14日,汕头市金平区发布了小公园开埠区业态规划指引,确定三环三线13条街的主业态。

  2019年1月,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改造二期工程项目正式开工。

  2021年初,汕头市制定出台了《汕头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实施“八个一批”工程方案》。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文化活动

  2019年02月11日,汕头小公园开埠区在春节元宵期间开展的“游历史街区赏开埠风采”迎春系列文化活动。

  2020年10月03日,汕头市2020国庆中秋嘉年华系列活动继续在小公园开埠区上演。活动围绕“百年洋楼、非遗匠作、潮汕美食、时尚潮玩”四大主题,时间持续至10月31日。同年10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的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等地,看历史、问细节、谈开放、听民声。同年10月17日,聿怀初级中学组织了100多名学生,来到小公园开埠区开展研学活动。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建筑特色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是汕头城区历史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区域,聚集晚清、民国的官府衙署、洋行领事馆、公寓私邸、工业商会、影院酒楼等历史建筑,融合传统潮汕建筑、骑楼街屋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等。在三环三线13条街和中山纪念亭周边核心区中,原有业态的基础上再整合升级,确定了各自的主业态,打造不同的特色街。其中,业态规划指引涵盖了潮汕非遗文化一条街、民俗文化一条街、特色百货一条街、文化艺术一条街、潮汕茶文化一条街等,确定了小公园开埠区的主业态。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主要景点

  景点

  介绍

  中山纪念亭

  小公园中山纪念亭,又称小公园亭,坐落在汕头开埠区国平路、升平路、安平路交汇处,占据了汕头开埠区小公园街区的中心位置,是20世纪30年代初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三莅汕头而建的纪念亭。1969年,亭遭拆毁。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重建假山、喷水池,植种椰子树、鱼尾葵等乔木和灌木,作为街心绿岛。1997年,升平区重建“中山纪念亭”。2013年,拉开了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的序幕。

  南生百货大楼

  20世纪20年代,印尼华侨李柏桓从海外回乡,途经汕头,感受到汕头较大的发展潜力,遂招集李耀宗等人,同时在小公园的中心,安平、国平路的交汇处,兴建南生贸易公司大楼。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南生贸易公司大楼落成,楼高七层,内设汕头埠第一部电梯,一二层为百货公司,三四层为中央酒楼,集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于一楼,客如云来,繁盛一时。

  百货大楼与中山纪念亭同属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地标建筑,在2017年完成修缮,整栋大楼的主体色调为黄色,三、四层的小阳台被粉刷成深绿色。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开埠文化陈列馆坐落在汕头市永平路1号,原为台湾银行汕头支行旧址,是一座三层半的欧陆式建筑。2010年,为纪念汕头开埠150周年,选址于此设立开埠文化陈列馆。

  汕头侨批文物馆

  侨批文物馆与开埠文化陈列馆隔街相对,是中国第一个侨批文物馆,由原中国银行汕头分行旧址改建而成。潮汕话将“信”称为“批”,侨批又称银信,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

  一封侨批就是一个华侨家庭的故事,侨批文物馆记录的就是海外华侨的奋斗史。虽然侨批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诚实守信、勇于开拓、心系桑梓的这种侨批文化永远不会过时。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外马路24号,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1449平方米,建筑面积1042.8平方米,钢筋混合土结构。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经清政府批准,潮海关在汕头设立首家官办邮政局,由洋人税务司任局长,是汕头开埠以来的第一所自建邮局,是中国首批25个邮政局之一,此后,在粤东、闽南西、赣南等地设立分局(所)共144个,清宣统三年(1911年)5月,潮海关奉命把汕头邮政局及各地分局(所)的财产、业务移交当地管辖。汕头邮政局大楼是广东省邮政系统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两座采用欧陆式建筑风格的邮政实体之一,见证了汕头开埠以来的邮政通信发展历史,对研究汕头的经济文化和欧陆建筑有较大价值。

  汕头市文化馆

  汕头市文化馆成立于1983年12月,由汕头地区群众艺术馆和汕头市文化馆合并而成,是汕头市人民政府设立的专门从事辅导、指导、研究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和培训业务骨干,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007年1月,经市编办批准,加挂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

  国民革命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

  汕头市区外马路207号有两栋欧式的“小红楼”,一为东楼,一为西楼,坐北朝南,并排而立。该旧址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为两座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梁板柱砖木混合结构的两层楼房,原是英国人办的酒店,名曰“适宜楼”,后改为“戈宝抽纱行”,旧址东、西两楼仍保持原风貌。建筑物门、窗、楼梯均采用木制,室内明亮通畅,前廊正面采用清水红缸砖白灰砌筑,系一处典型的欧式建筑结构。2013年3月,在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埔会馆(汕头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大埔会馆位于民权路50号,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现为“汕头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是一处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有关的革命旧址。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主力部队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同志的率领下,向广东进发,进入潮汕前后共七天,在潮汕革命史上称之为“七日红”。同时,在“大埔会馆”设立“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总指挥部”,周恩来等革命领导人在这里共商一系列重大军事、政治决策,协同地方党委建立工农政权。该址开辟为汕头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对公众免费开放。

  蔡楚生电影史迹馆

  蔡楚生电影史迹馆位于安平路46号,系集成发绸庄旧址,始建于二十世纪初,建筑面积880平方米,为仿西式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蔡楚生曾在这里当过学徒,并在这里组织进业白话剧社,担任戏剧演出的编剧、导演、演员,并试写文章和绘画,这里是他电影事业起步的见证。1991年后,安平路46号的骑楼重新修缮并对外开放,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潮籍电影人的历史贡献,以此缅怀蔡楚生等老一辈电影艺术家。

  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同文学堂)

  位于外马路129号,占地面积2008平方米的五间三进祠堂中轴式建筑,既是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也是海内外较为出名的汕头岭东同文学堂旧址,现为金平区外马路第三小学的校址。它既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也见证了地方教育史,留下周恩来、丘逢甲等历史名人闪光足迹,在1979年就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旧址

  在海平路97号的“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旧址”是“反围剿”时期中共中央交通局开辟的秘密交通线之一,汕头交通中站作为线上重要的中转站,先后完成了护送包括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陈云等领导同志在内的200多位革命先驱安全进入中央苏区,同时还肩负着输送和采购物资、传递情报和文件、运送资金等艰巨任务,是唯一一条自始至终未遭敌毁、保持畅通的交通线,这条交通线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保密工作的传统,印证了在革命年代保密就是保生存、保胜利。

  2019年1月,“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旧址”修复落成,对公众开放。经过重修的“华富电料行”还原了历史场景。

  汕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

  汕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集作品展示、技艺体验、文创销售于一体,成为潮汕地区首个沉浸式城市非遗文化体验空间。从潮绣、潮州木雕、潮州剪纸等的经典作品中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还能现场体验潮汕的非遗技艺。

  老妈宫戏台

  老妈宫戏台原为汕头老妈宫对面的空地,建成于清嘉庆年间(1760~1820年),每逢正月十五和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等重大民俗节庆时搭建戏台举行以纸影戏为主的演出活动,平时则作为商贸集市所用,史称“妈宫前”。民国十九年(1930年),汕头市国民政府将该址建设为汕头第一市场(也叫升平市场),据史料记载,当时一、二楼为农贸市场,三楼为升平戏院。解放后,该建筑物被政府接管,先后作为商贸市场、小商品交易所和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的办公经营场所。2016年年底,市文广新局研究上报了老妈宫戏台修缮活化利用工作方案,市政府批准对老妈宫戏台进行复原修建。该项目被列为2017年市政府重点督办事项。

  顺昌街区

  顺昌街区位于小公园开埠区内,东南临升平路,南临外马路,西临国平路,包含行街、打锡街、顺昌街、打石街、佳荣里、新关街、水仙宫巷、台湾左巷、右巷等街道。顺昌街是小公园开埠区中最为多元化的资源集聚片区,有300多栋建筑,片区内散布着市民公所、光明公寓、集祥酒楼、荷兰开健洋行、老妈宫戏台等多个重要历史建筑,并且还有大岭东日报社,中共潮梅办事处等红色文化建筑。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建筑布局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的结构分为一轴、两核、三区。一轴即潮人精神家园轴,是以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为核心、以安平路为轴线,通过标志性建筑的改造、公共空间的塑造、交通的梳理、文化的凸显等手法打造。两核包括百载商埠文化核心,以中山纪念亭、南生百货等形成;骑楼风情文化核心则是展示传统骑楼建筑的文化核心。三区包括小公园片区、安平西片区和现代居住片区。范围划定为:西至西堤路、北至西港高架路—中山西路、东至福平路—张园内街—外马路—南海路、南至南海横路—外马路—商平路—至平路—海墘内街—棉安街—镇邦路,总面积72.43万平方米。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现存17条道路、77条街道、111条里坊巷,核心区范围内建筑物6238栋;不可移动文物共25处(包括风貌协调区),其中文物保护单位19处;汕头市第一批历史建筑16处。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规划通过功能分区,将打造百载商埠风情体验区、特色骑楼风情体验区、老城休闲生活体验区、开埠文化展示区、宗教文化体验区、潮汕工艺博览区、潮汕原真民宿区和现代住宅区等八大主题功能组团。同时,挖掘人文资源和潮剧、潮绣、陶瓷、茶艺、美食、传统潮汕手工艺等各个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产业。百载商埠风情体验区将主要体现开埠区历史上较为繁荣时期“商贾云集,万国楼船”的景象。而特色骑楼风情体验区主要展现中国保存面积最大近代中西合璧连续骑楼街区风貌。老城休闲生活体验区则主要体现老城休闲、娱乐生活,对影剧院、戏曲院等进行修复。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所获荣誉

  2021年7月1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街区、西堤街区2处入选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

汕头小公园其他介绍

  汕头小公园,汕头老市区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汕头老城的核心地标和文化标志。

  狭义的小公园,指位于小公园片区核心的中山纪念亭。广义的小公园,涵盖中山纪念亭周边的街区,包括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等,统称小公园历史文化区。

  小公园片区的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片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为解放前汕头第二高楼,是老汕头的标志性建筑及小公园的象征之一。

  汕头市小公园是上世纪30年代初建设的,有假山、喷水池,树有“万国来朝”牌。1934年4月续建一座八角楼,红柱绿瓦,亭四周筑石椅,名为“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文革-中的1969年,亭遭拆毁。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重建假山、喷水池,植种椰子树、鱼尾葵等乔木和灌木,作为街心绿岛。1997年升平区鮀岛建筑公司重建“中山纪念亭”,后2016年末再次重建。小公园雅观倍增,独具一格。

  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旧城的胜迹,是汕头历史商业繁华的见证,也是海内外潮汕乡亲和友人思乡流连怀旧的好去处。

  建成于1934年12月的小公园中山纪念亭,1969年在“破四旧”的动荡岁月中灰飞烟灭、被夷为平地。新时期开始,百废俱兴,中山纪念亭应运复建。这座外表普普通通的小亭时时牵动着汕头的神经,甚至成为联结海内外的“脐带”。

  自小公园中山纪念亭重建以来,这一带经常会看到这种场面,平静的街区突然间停下了旅行团的大巴,走下来的大多是来自海外的潮汕人,这时老城的中心又热闹了一阵。在回乡观光、探亲的华侨眼里,她像故家的门楣一样难忘,像祖母的笑颜一样可亲,总是那样令人魂牵梦绕。尽管有些旅客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故乡的一景一物只是在前辈的讲述中得到一些零星碎片,但眼前的一切使他们顿感自己原来也是故乡人。

  老妈宫又称天后宫,是历史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外马路头,与毗连的关帝庙是汕头开埠前最早的建筑。其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992年重修开放。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是该市一张文化名片,浓缩展示了1860年1月1日汕头开埠以来的发展,在陈列布置上反映了汕头开埠的历史脉络、开埠的意义,以及开埠带来的繁荣气象。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坐东北向西南,二层建筑,石、钢筋、洋灰的三合一结构,是广东保存最完整的两座采用欧陆式建筑风格的邮政建筑实体之一,也是汕头开埠以来的第一所自建邮局,见证了汕头、广东乃至中国邮政通信发展历史。其占地面积1449平方米,建筑面积1042.8平方米,整幢建筑保留完好,是游客多至之地。2005年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汕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汕头小公园”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汕头小公园”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