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书院旅游景点介绍
甲子中学,位于陆丰市南部,地处广东省陆丰市甲子镇西郊“四片石”,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805年。现有46个高中班,学生3000人,教职工160 多人。甲子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曾经办学条件差,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较薄弱,生源起点低,但由于长期以来,政以重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师以爱教为责,生以苦学为乐,自八十年代,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全省前茅,在汕尾市地区一直是成绩最好的完全中学之一。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严谨、求实、高效”的教风和“勤学、深思、致用”的良好学风。如今,学校已经扩建到三四期,新校区硬件设施在全省都是优秀的,生源与师资较雄厚。
甲子中学校区介绍
甲子中学建设新校舍,经过了一段极为艰难而不平凡的历程:当时甲子镇政府划给了一块墓塜遍布的丘陵地三十多亩,共挖出白骨二千多副,陆丰县教育局一次性拨给基建费四万元。至一九七九年春搬迁时,仅建了十二间水泥楹瓦堂结构平房教室,二十间平房单身教师宿舍和一间平房包含厨房小餐厅,那时已负基建款九万多元。工作和生活条件极差。面对这特殊情况,为了办好甲子中学,学校领导把稳住师心,提高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同步狠抓。建设资金是当时最为关键又是最为困难的问题,经过反复比较研究,果断采取了“三个一点”的有效方法:即在有限学校经费中有计划节支一点;向省、地、县上级政府要求一点;向社会校友集资一点。至一九八四年夏,王屏山副省长莅校视察时批给四万元,连同“三个一点”资金,建了第一栋教学楼,以后每年改建一至二栋平房为楼房,至一九九六年秋,基本实现了校园楼房化,又完成了内外校门和在西面征地十三亩作为操场,南面征地七亩作为校道等建设工程。
学校拥有7座教学楼、1座实验楼,实验楼是2011年新建成的故空置中。而5座教学楼4座为老教学楼、2座为新教学楼,自然教室配置是随着教学楼的新老配置的,主教学楼为新,提供给高三学生上课。1座教学楼配有电脑室,内有大约40部老式电脑,系统为windows98。此教学楼原实验室因部分墙壁坍塌而弃置。教师资源雄厚,学校校长兼职数学老师,校规严谨,安全可靠,门口保安尽忠职守,门口旁为垃圾处理场,处理方法是中华民族自古便传下的取火燃烧之法。学校干净卫生,绿化工作完善,操场为一方黄土,体现出一片自然景象。教师宿舍条件优越,离垃圾处理场较远,绿色围绕着窗台,宿舍下为食堂,配有电视机。经社会人士捐助,学校开始建设新校区,奠基仪式有学校领导及地方领导、学生参加,场面壮观华丽。学生熙熙攘攘或站或蹲于黄土之上,领导端正坐于舞台前。可谓盛况空前。甲子中学教学理念是将教学越办越好,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始终贯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思想。
甲子中学历史沿革
甲子中学是在“甲秀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甲秀书院始创于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至嘉庆十二年落成(公元1807年)。清朝被推翻后,废除科举制度,甲秀书院于宣统三年(1911年)改为高等小学,原校址在甲子镇城西社区西北角。一九四一年秋始办初中,命名为“陆丰县第三中学”;一九四九年十月,改名为“甲子人民中学”;一九五七年再改名为“甲子中学”,一九五八年九月开设高中班,成为一所普通完中。甲子中学从建立到“文革”前,学校招生范围包括碣石、碣北、博美、南塘、湖东和甲东、甲西,以及惠来的鳌江、歧石等地。“文革”期间,甲子中学只招甲子镇的学生(当时每个公社都设有一所完中)。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一九七六年十月在甲子镇西北城郊的“四片石”规划另建新校址,一九七八年春,四班高二毕业班先搬上新校址上课,一九七九年春全校搬迁到新校址(现校址)。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甲子中学又承担着陆丰南片五个镇(“三甲”、湖东、南塘二镇东部)近四十多万人口高中办学任务。
甲子中学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学校每年经常举办校运会、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大型活动,还有舞蹈队、武术队等各种兴趣小组,2012年创办了《甲中》校刊。健康活泼、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成为全校师生的精神食粮。
甲秀书院其他介绍
甲秀书院位于陆丰市甲子镇北门内。甲秀书院建于明代,历来为粤东文人会萃讲学之所。至今院内仍保存着不少历代的石碑石刻。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此兴办中学,是个出人才的地方,省市的许多干部以及各个行业的许多骨干,都在这里念过书。
擎天石位于甲秀书院的侧边,是一巨石,屹立耸拔,凌空而起,大有欲冲霄汉之气概。巨石腰部,长一方榕,盘根错节,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据说面对擎天石练功,能练出擎天的功力,故以后面石练功成为许多人的习惯。擎天石足有五、六丈高,两丈多宽。石之下面刻有四言诗,字大如斗,苍劲有力:“天开甲子,巨石临门。一声霹雳,震动乾坤……”其余诗句,因年久风化苔蚀,模糊不清。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甲秀书院”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