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梅林龙母宫旅游景点介绍
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是个典型的城中村,林立的握手楼中,有一个存在至少300年的古建筑。尽管只是占地119平方米的平房,却是深圳唯一的一座龙母宫:上梅林龙母宫。
上梅林龙母宫发展历史
据村口所立的石碑:龙母崇拜是古越族和南下汉族移民之间民族和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龙母宫的近邻黄公祠则是日寇侵略深圳的见证和革命旧址。黄公祠始建于明代,于现代重修。黄公祠占地426平方米,日寇入侵时曾驻扎于此。1945年,黄公祠为宝三区联乡办事处。2001年,龙母宫及其相邻的梅庄黄公祠一起,被福田区人民政府设为深圳市福田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专家对龙母宫的评价是,龙母宫对于研究深圳地区的民族史、移民发展史和文化发展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龙母宫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乾隆年间,这使得它的建筑有着清代的外观,明代的内部结构和布局。龙母宫是一个三间二进中亭阁的建筑,面阔7.42米,进深16米,主体为砖木结构。四周墙体用青砖砌筑,室内拾梁式木结构梁架。主要的承重柱子(10根)和部分额枋用花岗岩制成。从高处往下看,可以看到龙母宫的屋面为辘筒灰瓦,博古屋脊。正脊上有灰塑的动植物图案。
上梅林龙母宫主要景点
从上梅林村牌坊步行50米,是一座名为“梅庄黄公祠”的建筑,龙母宫就藏在黄公祠的背后,进出村子的必经路口。龙母宫的门牌是“祠堂村2号”,这六七年来,庙宇管理员河北人陈志国“驻守”其中,看护龙母宫
已延续了300多年的香火。
龙母宫供奉的是龙母、龙母的嫂子和龙母的太子。龙母作为民间信仰的女神,和闽粤沿海一带所信奉的妈祖异曲同工。龙母原名温凤娇,是百越族女首领。关于龙母的传说颇具戏剧性:有一次龙母娘娘在家附近井里(又有传说她是在西江的河边捡到龙蛋)打水,打到第三桶的时候,发现有个龙蛋,她想放到裤口袋里又觉得不妥,怕会弄破,于是把龙蛋放到嘴里,不小心就咽了下去。几个月后,肚子慢慢地鼓了起来,父母就觉得奇怪,你一个女孩子家没结婚怎么就肚子大了呢?她只好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父母,父母就把她安置到一个小山洞里,陪同她的还有她的嫂子。后来龙母生出来一条龙,就是太子。太子长大后就带着龙母娘娘到处周游,与龙母一起造福于民,整治水患,帮助船夫渡过险滩,庇护百姓。
花岗岩柱子顶端已被香熏黑,能说明龙母宫的年岁的,是10根花岗岩柱子和进门处右墙上镶嵌的一块碑。碑上记载,龙母宫于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重修。
即使是坚硬如花岗岩,10根承重的柱子也有了300年岁月的侵蚀痕迹。底座不再圆润,顶端被香熏黑。农历春节,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以及龙母娘娘的诞辰日(农历五月初八)是龙母宫人气最旺的时候。300年的香火不断,让精明的生意人看到了商机。距离龙母宫10米的地方,一间小店做起了卖香烛的生意。
上梅林龙母宫其他介绍
地点: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村
年代:明代
说明:龙母宫,是深圳现存最古老的古建筑之一。在珠江流域被看成是慈爱、善良和力量化身的龙母,寂寞地在深圳闹市中接受着膜拜。这间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庙宇,面阔仅7米多,进深16米,在上梅林村杂乱建起的楼房中显得很小,但它绝对可以算是上梅林村最古老的建筑。龙母宫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修,现存建筑风格外观为清代风格,而内部的石作结构和布局仍保持着明代风格。承重的柱子和部分额枋都用花岗石制成,淡灰的颜色展示着年代的痕迹。进入龙母宫,先是一道屏风式的门,绕进去正中间写着“龙光普照”四个字,烟云缭绕中,神龛上供奉着三尊像,中间供奉的是慈眉善目的龙母,左边是龙母的大嫂,右边是龙太子。
春秋战国时期,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属于百越部族。龙母原名温凤娇,是百越族女首领,传说她在西江河边捡到一个巨卵回家,孵出五条小龙,五龙长大成才后与龙母一起整治水患造福于民。龙母作为民间信仰的女神,和闽粤沿海一带所信奉的妈祖异曲同工。由于中国历代君王都自称是真龙天子,因此,各朝各代皇帝总是给龙母加封晋爵。崇拜和信仰龙母已成为一种民俗,影响所及遍布珠江流域、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人。
保护范围:建筑物外墙向外延伸10米
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延伸30米
建设保护级别: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单位:福田区梅林街道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上梅林龙母宫”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