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万世居旅游景点介绍
大万世居,又称“大万围”,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大万路33号的大万围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全国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方形客家围屋之一 ,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共有房屋400余间。
大万世居平面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楼,正面有大六楼,均为高高的围墙相连,围墙上有走马廊相通。围村大门向南,门楼上塑有“大万世居”4个大字。大门前为禾坪,再前是月形池塘,禾坪侧仍保留有旗杆石。大万世居是曾姓家族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保留了客家人的历史民俗遗物和文化精粹。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和客家人的流连变迁,极具历史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和体验深圳客家源流、民俗、建筑艺术和水利工程的活化石,对了解汉族客家民系及其源流和迁徙史有重大价值。
1984年,“大万世居”被列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7月,大万世居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大万世居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 2018年,大万世居被列入深圳市提升改造的“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大万世居历史沿革
大万世居为曾氏族人所建。据族谱记载曾氏原籍中原武城,明永乐初年(1403年)迁至江西吉安永丰吉阳村,后迁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村,继迁广东海阳县,再迁梅州兴宁,至十三世简辉公始迁深圳坪山,十五世周公时,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开始兴建大万世居。
大万世居主要分两个阶段建造,第一阶段建造“宝斗心”,始建时间约在清代乾隆中期(1755年前后),传周公财丁两旺,生有四子,到其86岁寿终前,五代同堂,于是围屋不断发展扩大,续建“宝斗心”外围的建筑群及大墙。第二阶段竣工时间约在乾隆末年(1799年前后)。
建造完成后,曾传周携其3位夫人外加7个儿女,共11人一起入住大万世居。
民国十六年(1927年),大万曾氏筹资建成明新学校,不仅招收本村学生,还招收附近村落如黄沙坑、牛角龙、羊母帐等村的适龄孩子,以及大万村民亲戚家的孩子。
20世纪80年代,实行了土地承包制,富裕起来的农民陆续搬出大万世居,住进在围屋外建造的新房子。
2002年,曾端义最后一位后人搬离了大万世居。7月,大万世居成立大万世居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
2005年3月,所有住户全部迁出大万世居。
2011年,坪山新区投入近3000万元,全力把大万世居打造成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区,并作为第七届文博会重点活动场所和大运会参观点。
2013年,深圳将大万世居保护工程纳入市政府2013年投资计划,并投资2450万元对大万世居进行整体保护,打造成一个文化民俗的主题公园。
2014年,坪山区通过市投区建的方式,投入2744万元,实施大万世居一期修缮工程,于2017年完成验收。
2019年4月23日,坪山区在大万世居通过修缮改造,将大万明新学馆改造成集综合阅读、文化休闲、客家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文化空间。
大万世居历史文化
大万祭祖,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了200多年的深圳市本土客家文化民俗。按照坪山当地客家人的风俗,大年初二是新年开年之时,举办祭祖仪式,一是祭拜祖先,缅怀先辈;二是新春祈福,欢庆开年。
2013年4月,“大万祭祖”入选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曾端义:大万世居主人名为曾端义,字传周,乃宝安古代客家先贤,诰授儒林郎,正六品官。乾隆末年,惠州水患,传周及其长子曾光斗捐资赈灾,被朝廷分别诰授儒林郎捐职员和捐监生。曾传周亦于乾隆五十六年以曾端义之名立“赞政宏才”牌匾启示后人。在端义公仙逝的当年(嘉庆二十四年),曾光斗立“急公好义”、“惠济桑梓”牌匾以纪念。
开基始祖戒赌归正建基立业
曾氏有祖训十则——孝父母、睦兄弟、和夫妇、序长友、尊宗亲、严内外、训子孙、勤职业、明义利、慎官守,以及“孝亲悦心,尊师扶幼”等六条家规,其核心祖训出自宗圣曾子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省诚身,道传一贯”。。
大万世居开基始祖传周公是传承曾氏祖训的范例。曾传周建造大万世居时,大万世居还是一片沼泽地,曾传周每天靠牧放鸭鹅和推独轮车赚钱,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盖房子。但后来曾传周建房心切,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曾传周渐渐输光了“血汗钱。为了回本,曾传周来到九叔家借钱,九叔不但不肯借,还羞辱了他一番。曾传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后清醒过来,于是曾传周纵身跳下床,斩断了右手大拇指,以示戒赌决心。自此之后,曾传周戒赌归正,勤俭持家,兴办实业,并筹资建立起大万世居。
传周公大义疏财赈济救灾
“端义公祠”是曾传周开基立业建造大万世居期间所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祠堂里有两块稍显斑驳的木质匾额,匾额书写的是“急公好义”和“赞政宏才”,诉说着200年前惠州水患发生之时,曾氏族人修身济世、大义疏财的善举。
曾传周为人敦厚诚实,在族内威望高,还乐善好施、仁爱济世。乾隆末年,惠州突发水患,曾传周心系灾民响应赈灾,救济钱物。乾隆五十六年,诰授曾传周“赞政宏才”的牌匾,惠州受灾人民赠曾传周“急公好义”的匾额,以表达敬仰之心。
尽忠爱国情怀深植族人内心
曾传周秉持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开创了大万曾氏一脉“大仁大爱”的家风,至今仍在后裔子孙中代代传承。
抗日战争时期,一大批曾氏后人投入抗战队伍,英勇奋战,其中便有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曾生一生自革命起,承家风之精神,继家族之使命,为广东的解放和建设发展,以及人民军队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曾生坚守的家国情怀,带动了曾氏族人参与革命,大万世居曾氏家族先后有曾福、曾基、曾志强、曾祥煌、曾伟仁、曾谦等一大批爱国人士加入东江纵队。
“大万祭祖”传承“慎终追远”家风
“大万祭祖”是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初一早上,全村男女老少挑着三牲(鸡肉、猪肉、鱼肉)及香烛鞭炮,由麒麟锣鼓作前导,去拜祭先祖。此外,大万村还有“春秋两祭”的风俗,春祭在惊蛰至清明,秋祭在重阳至尾阳(九月二十九)之前,祭扫曾传周墓、傅氏祖婆墓、汉津公墓等。
“大万祭祖”不仅体现了曾氏家族的宗族观念强,还体现出对宗圣曾子“孝悌”文化及曾氏一脉“慎终追远”家风的传承,展现出曾氏一族和睦相处的浓厚氛围。
“大万世居”的“大万”二字的含义,当地有学人认为,“大万者,巨也”;言其多、盛之意。
2004年底,坪山街道办事处开始整治大万世居。办事处逐家逐户说服持有大万世居房屋产权的曾姓人家,和他们签订了为期10年的租赁合同,每年以20万元租金统一租用全部房屋。
2006年10月25日,“大万世居”客家文化体验游首发式暨大型客家原创实景音画歌舞晚会在坪山街道大万世居实地演出。
“大万祭祖”作为大万世居的一项风俗,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于2013年4月入选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3月2日上午,坪山区2018年元宵节麒麟祈福巡游活动大万世居举行。同年,大万世居被纳入深圳市“十大特色文化街区”。
2019年1月30日,“在大万过大年——汉声‘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库’展”在坪山区大万世居开幕。9月22日晚,由中共深圳市坪山区委宣传部、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坪山2019大万世居广场音乐会”上演。
2021年10月24日,深圳特色文化街区授牌暨大万世居特色文化街区开街仪式在坪山区的大万世居举行。
2021年2月,由中共深圳市坪山区委宣传部主办,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指导,坪山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绘美生活——深圳(坪山)国际插画展在坪山区大万世居正式开幕。
大万世居特色文化街区将从“焕新境、品新味、造新意、赋新生”四大维度,秉承“承百年文脉,创艺文新生”的使命担当,展开对大万街区空间、业态、文创、互动等多领域的全面匠心营造,持续升级大万多元趣味。
坪山区积极以大万世居本体活化利用为核心,带动周边自然生长,坚持原生性、复合性、生长性,形成与商务中心相匹配的、具有独特文化气质的商旅消费和配套的特色文化街区。
大万世居其他介绍
深圳大万世居又称大万围,位于深圳市坪山街道大万围村。曾姓客家人创建于清乾隆五十六(1791年),客家寨堡式建筑。平面呈方形,总面宽124.3米、总进深123.5米,占地1.5万平方米,分为外、内围龙,整体保留尚好。
包括正面的大门楼、两侧门、民居、水井、碉楼和围墙等,装饰讲究。石门匾刻“大万世居”四个阳文大字,门联为“大和保合,万福攸同”。四角与后墙正中的碉楼、大门及侧门均连以壁立的围墙,形成高不可攀、壁垒森严的寨堡。紧贴四周围墙下建有简单的民居,再于其南、北、东面各建有一排三间两伸手带天井的四合院民居。水井在大门与南侧门之间。
内围龙,位于-龙内的中前部,四角及后墙正中也设碉楼。西面有正门和两侧门。正门内两侧靠后设两对开的横门。正门及门内的“勿替引之”石牌坊已拆毁,面对正门的端义公祠,是内围龙的中心建筑,面宽11.5米、进深33米。大门额灰塑阳文“端义公祠”四个大字。分前、中、后三堂及前、后廊。内保留有清乾隆、嘉庆年间的“赞政宏才”、“州司马”、“急公好义”木匾三块。
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山街道大万路33号坪坏社区西南的客家村
类型: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大万世居”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