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旅游景点

肇庆古炮台

肇庆古炮台属于文化旅游景点
肇庆古炮台景点照片

肇庆古炮台旅游景点介绍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的古炮台

  肇庆古炮台

  郡岗炮台

  郡岗炮台在端州区西北郊的郡岗,建于1920年,是肇罗阳镇守使林虎在肇庆所筑的七座炮台之一。炮台地处进入肇庆的陆路要冲,与龟顶山炮台遥相呼应,共同控制该地段。炮台指挥部建在岗顶西麓,以坑道连结于母堡,并以总长560米堑壕连结外围的西、北、东面的暗堡,组成既能整体配合、各个工事又能单独作战的防御结构。炮台指挥部(母堡)平面圆形,直径4.5米,高1.9米。堡内北面有五个枪眼,南面的进出口连接堡外坑道,堡顶固反形,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坑道分露天地段及隐蔽地段,后者平顶,用圆杉木紧密排列,杉顶再夯灰沙三合土。暗堡(子堡)两个,在指挥部东西两端,坑道连结,半圆形,堡内有枪眼及壁龛。外围暗堡布局呈放射状,共三座,分别在指挥部的西、北、东面,堡内亦有枪眼和壁龛设置,外接坑道与堑壕。

肇庆古炮台详细介绍

肇庆古炮台峡口炮台

  峡口炮台,又称为“羚山炮台”,位于肇庆东南部的西江羚羊峡口,主体建筑设在红岗(又名“生癞牛”)最高点,是控制早峡和羚羊峡的水陆交通要冲。炮台有主体暗堡(母堡)一个与分散暗堡(子堡)四个,子堡与母堡之间以堑壕连贯。堑壕从红岗东北角暗堡起,往东延伸,经槟榔盒山、秀才坑、蛇头山,直至羚山且绕文笔遗址和羚山寺遗址,至羚羊峡口止,全长3000米。

肇庆古炮台龟顶山炮台

  龟顶山炮台在端州区西郊龟顶山上,建于1920年,是罗阳镇守使林虎在肇庆所筑的七座炮台之一。龟顶山在西江大鼎峡北岸,海拔230米,是肇庆西南的屏障,战略地位重要。炮台另配有三座烽火台和一座掩体工事。烽火台也在山顶上,相距36米,直径从3.8米到4.2米不等,青砖垒砌台壁;掩体则位于山顶东北面,在烽火台前沿稍低处,长20米,宽10米,底部离地面1.25米。

肇庆古炮台狮岗炮台

  狮岗炮台在端州区北郊七星岩东北的狮岗,建于1920年,是肇罗阳镇守使林虎在肇庆所筑的七座炮台之一。炮台由三个部分组成:岗顶建指挥部,岗上另有两个防御工事。指挥部在岗的制高点,为圆形暗堡,直径2.35米,高l.9米,堡顶丘形,堡内有枪眼、壁龛,南面通道口接坑道,坑道平面为曲尺形,全长24.6米,宽1.5米。岗西北有防御工事,共有暗堡两座,各有坑道连接;岗东北的防御工事则以洼地掩体为中心,呈丁字形;三个暗堡分别在坑道的末端,暗堡的结构与当地其他炮台大致相同。

肇庆古炮台羚山炮台

  羚山炮台在端州区东南郊,西江羚羊峡入口北岸之羚山。建于1920年,是肇罗阳镇守使林虎在肇庆所筑的七座炮台之一。此炮台控制旱峡陆路及羚山峡水道交通的要冲,形势险要,这里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炮台主体建筑设在红岗制高点,以主体暗堡(母堡)为中心,在平面为长方形的阵地上按照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位分设四座较小的暗堡(子堡),炮台暗堡结构与当地其他炮台一样。除了子母堡之间以堑壕连结之外,从东北的干堡起,还有一条跨度极长的堑壕往东延伸,经过按榔盒山、秀才坑、蛇头山直抵文笔(已拆毁的建筑物)处再转南抵羚山寺(已拆毁),并直达羚羊峡人口处止,全长3000米,水陆路在其监视的范围内,工程浩大,攻击与防御相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肇庆古炮台简介

  《民国高要县志初编》云:“民国九年,肇罗阳镇守使林虎为巩固郡城计,共筑炮台七座,并派兵驻守。其在附城各山岭者,有龟顶山炮台、郡岗炮台、蕉园岗炮台、狮岗炮台、龙顶岗炮台;其在新江者,有王侯峰炮台;在羚羊峡者,有峡口炮台。十七年城西绅士辟龙顶岗为公园,经将炮台拆毁,其余亦大半倾圮,仅存遗迹。”

  为何修建七座炮台呢?这要从旧桂系军阀陆荣廷说起。

  陆荣廷(1859-1928),字“干卿”,原名“亚宋”,壮族,广西思恩府武缘县(今广西南宁市武鸣县)人,是清末民国初的政治人物和旧桂系首领。

  民国5年(1916年)6月6日,做了83天皇帝的北洋军阀袁世凯终于驾崩。7日,黎元洪宣誓就职大总统,任命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为湖南督军。但是,陆荣廷未去就职,而是率军进粤(广东),驱逐广东都督龙济光。

  龙济光(1868-1925),字“子诚”,又字“紫宸”,云南蒙自人,彝族。民国初军阀,曾任广西提督、广东安抚使、都督兼署民政长和两广巡阅使。

  7月,在滇桂护国军和广东民军的联合进攻下,龙济光节节败退,遂率领余部退守琼州(今海南岛)。

  9月22日,陆荣廷在广东肇庆宣布就任广东都督。自此,桂军占据广东,统治长达4年之久。

  民国6年(1917年)4月10日,黎元洪任命陆荣廷为两广巡阅使,占据两广,拥兵5万,成为两广(广东、广西)最大的军阀。

  陆荣廷控制广东以后,大肆搜括民脂民膏,破坏护法运动,排斥粤系,引发了民国8年(1919年)的桂肇两军火并(肇军失败后解体),以及民国9年(1920年)的粤军讨贼驱桂之战。

  民国9年(1920年)春,孙中山组织讨贼义勇军,发起“驱桂之战”。为了抵御孙中山指挥的粤军,桂系第二军总司令、肇阳罗镇守使林虎在肇庆修筑七座炮台,分别是峡口炮台、龟顶山炮台、龙顶岗炮台、郡岗炮台、蕉园岗炮台、王侯峰炮台、狮岗炮台。炮台大小不一,设备齐全,常年是重兵驻守。

  9月,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奉孙中山之命,率领所部由福建回师广东,进击桂系的广东督军莫荣新。莫荣新急调林虎所部赶赴东江增援,图作孤注一掷。10月22日,粤军攻破惠州府城。10月28日,粤军又攻克广州城,陈炯明就任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

  林虎所部驻肇庆的桂军东调后,在新编粤军第六军军长李耀汉的策动下,驻阳江的肇军旧部陈铭枢脱离桂系,趁虚占领肇庆,桂军被驱逐返回广西。

  现存峡口、龟顶山、郡岗、狮岗四座炮台,其余仅存遗迹。

肇庆古炮台其他介绍

  郡岗炮台

  郡岗炮台在端州区西北郊的郡岗,建于1920年,是肇罗阳镇守使林虎在肇庆所筑的七座炮台之一。炮台地处进入肇庆的陆路要冲,与龟顶山炮台遥相呼应,共同控制该地段。炮台指挥部建在岗顶西麓,以坑道连结于母堡,并以总长560米堑壕连结外围的西、北、东面的暗堡,组成既能整体配合、各个工事又能单独作战的防御结构。炮台指挥部(母堡)平面圆形,直径4.5米,高1.9米。堡内北面有五个枪眼,南面的进出口连接堡外坑道,堡顶固反形,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坑道分露天地段及隐蔽地段,后者平顶,用圆杉木紧密排列,杉顶再夯灰沙三合土。暗堡(子堡)两个,在指挥部东西两端,坑道连结,半圆形,堡内有枪眼及壁龛。外围暗堡布局呈放射状,共三座,分别在指挥部的西、北、东面,堡内亦有枪眼和壁龛设置,外接坑道与堑壕。

  龟顶山炮台

  龟顶山炮台在端州区西郊龟顶山上,建于1920年,是罗阳镇守使林虎在肇庆所筑的七座炮台之一。龟顶山在西江大鼎峡北岸,海拔230米,是肇庆西南的屏障,战略地位重要。炮台另配有三座烽火台和一座掩体工事。烽火台也在山顶上,相距36米,直径从3.8米到4.2米不等,青砖垒砌台壁;掩体则位于山顶东北面,在烽火台前沿稍低处,长20米,宽10米,底部离地面1.25米。

  狮岗炮台

  狮岗炮台在端州区北郊七星岩东北的狮岗,建于1920年,是肇罗阳镇守使林虎在肇庆所筑的七座炮台之一。炮台由三个部分组成:岗顶建指挥部,岗上另有两个防御工事。指挥部在岗的制高点,为圆形暗堡,直径2.35米,高l.9米,堡顶丘形,堡内有枪眼、壁龛,南面通道口接坑道,坑道平面为曲尺形,全长24.6米,宽1.5米。岗西北有防御工事,共有暗堡两座,各有坑道连接;岗东北的防御工事则以洼地掩体为中心,呈丁字形;三个暗堡分别在坑道的末端,暗堡的结构与当地其他炮台大致相同。

  羚山炮台

  羚山炮台在端州区东南郊,西江羚羊峡入口北岸之羚山。建于1920年,是肇罗阳镇守使林虎在肇庆所筑的七座炮台之一。此炮台控制旱峡陆路及羚山峡水道交通的要冲,形势险要,这里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炮台主体建筑设在红岗制高点,以主体暗堡(母堡)为中心,在平面为长方形的阵地上按照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位分设四座较小的暗堡(子堡),炮台暗堡结构与当地其他炮台一样。除了子母堡之间以堑壕连结之外,从东北的干堡起,还有一条跨度极长的堑壕往东延伸,经过按榔盒山、秀才坑、蛇头山直抵文笔(已拆毁的建筑物)处再转南抵羚山寺(已拆毁),并直达羚羊峡人口处止,全长3000米,水陆路在其监视的范围内,工程浩大,攻击与防御相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肇庆古炮台”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肇庆古炮台”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