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天门关旅游景点介绍
天门关,又称鬼门关。在玉林市东部与北流县交界处的天门山上。唐宋以来,这里是中原到钦、廉、雷、琼和交趾的一个重要通道,不少有名人物被贬到海南岛时,都经过这里,并写有诗作传世。唐代诗人沈佺期、宰相李德裕,宋朝文学家苏东坡等都写有“鬼门关”诗。 随着文人墨客的吟唱和贬谪官员故事的传播,鬼门关成了闻名遐迩的关隘。据考古学家研究,鬼门关曾经历经“桂门关”“鬼门关”“魁星关”“天门关”“归明关”等名称,明宣德年间改名“天门关”。
石壁上“天门关”三个大字是明朝宣德三年(1428年)所刻,距今已有559年了。
天门关历史沿革
天门关历史悠久,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于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率兵两万余人征林邑,经过此关曾立碑,唐代诗人温庭筠有赞马援诗:“汉令班南海,蛮兵避玉林,天崖柱分界,傲外贡输金,坐失奸臣意,谁明报国心,一棺忠勇骨,漂泊章烟涂。”
唐朝德宗建中年间宰相杨炎(781年),被贬为崖州司马。过天门关时写诗曰:“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见《全唐诗》卷102)唐代诗人沈铨期(字云卿)被贬过此写《入鬼门关》一诗:“昔传瘴江路,今到鬼门关。土地无人老,流移几客还。自从别京路,颓鬓与衰颜。夕宿含沙里,晨行同路间,马危千仞谷,舟行万重湾。问我投何地,西南尽百蛮。”宋代大文学家、诗人苏东坡,被贬岭南和得赦归朝,经过此关,并作《次韵王郁林》一诗:“晚途流落不堪舍,海上春泥手自翻;汉使节空余皓首,故侯瓜在有颓坦。平生多难非天命,此去残年尽主恩;误辱使君相抆拭,宁闻老鹤更乘轩。”(见《苏轼诗集合注》卷四十四)
明代徐霞客在《粤西游日记》中写道:“北流县西十里为鬼门关,东十里为勾漏山,二石山分支耸秀,东西对列,而鬼门颠崖遂谷,双峰夹立,路过其中,胜与勾漏实相伯仲。予自横林北望即奇之,不知为鬼门也,至县始悟已从东南越入之过,以不及经其下为恨。”
天门关地理位置
天门关,又称鬼门关。在玉林市东部与北流县交界处的天门山上。石壁上"天门关"三个大字十分醒目。天门山与龙狗岭两座山脉相对而立,山峰高耸,至天门关处紧收狭小,成一要隘,是古今交通要道。现今新修的玉(林)北(流)柏油公路从这里通过,是沟通梧州、广州、香港、深圳、北海、合浦的重要峡口。
天门关底路面海拔高程为115米,关北侧峰顶海拔高程176.8米,关南侧峰顶海拔高程为210米,两侧的高差分别为61.8米、95米;两峰之间隔仅100米,原筑有石墙,中留关门通行,今已毁。然明宣德三年(1428年)镌刻在隘崖壁上的“天门关”大字仍赫然醒目,旁边有“行行万里度天关,天外遥看海上山。剪棘摩崖寻旧刻,依然便拟北流还”等小字诗句,为明代宣德四年(1429年)的文物遗存。
玉林天门关其他介绍
介绍
天门关,又称鬼门关。在玉林市东部与北流县交界处的天门山上。石壁上"天门关"三个大字十分醒目。天门山与龙狗岭两座山脉相对而立,山峰高耸,至天门关处紧收狭小,成一要隘,是古今交通要道。现今新修的玉(林)北(流)柏油公路从这里通过,是沟通梧州、广州、香港、深圳、北海、合浦的重要峡口。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玉林天门关”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