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旅游景点

云山屯古建筑群

云山屯古建筑群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山屯古建筑群景点照片

云山屯古建筑群旅游景点介绍

贵州省古代军屯村寨

  云山屯古建筑群包括云山屯和本寨,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东南八公里。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军屯村寨。始建于明代初年。

  屯寨自建成以后,几经战乱烟火和自然侵蚀,逐年均有修葺和增建。

  屯寨内的屯墙、街巷、宅院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完整,犹如一部古代屯田文化的百科全书。

云山屯古建筑群简介

  云山屯古建筑群,从寨墙、街巷布局到碉楼、寨门,处处展现出战争防御功能的特征,是《明实录》中所录“兵团聚,春耕秋练,家自为塾,户自为堡,倘贼突犯,各执坚以御之”的立体风俗画。

  云山屯地处峡谷,由东、南两屯门为前后关口。古民居建筑于谷地两侧,或单体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平行排列式顺山体布局。

  本寨古民居建筑靠青山坡北依山而建,前以三岔河为屏、后依青山为障,封闭式自成体系的三合院、四合院相套,整组建筑群建有七座粗大料石砌筑的高层碉楼,云山屯古建筑群石的屋顶、石的山墙、石的街道,各宅院大门雕凿精美的垂花门罩和隔扇门窗,布局严谨、主次有序、结构坚固、紧凑舒适。云山屯集防御与生活于一体,是明代军事屯堡建筑的典型代表。

  2001年06月25日,云山屯古建筑群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山屯古建筑群发展历史

  黔中安顺云山屯,酷似一部历史书。其“书”生动形象地记载一个“屯堡文化圈”数百年的建筑史、军事史、文化史、经济史、民族史……

  顾名思义,“屯”是驻兵的地方。云山屯的种种建筑物,具有鲜明的军事特点。它的城墙及城楼,从民间传说及风化程度,判为明代军事建筑当无什么问题。屯上古堡形“云鹫山寺”的建筑手法与平坝天台山“伍龙寺”如出一辙。亦文亦武、半军半教的天台山伍龙寺建于明万历年间,这有修建题记作证。由此推断,同为屯堡人修建的云鹫山寺建于明代应当可信。

  有人说,屯中民居及街道也都是明代建筑,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实访得知,现存民居建筑,是屯堡人的后裔陆续修建的。多数为清代建筑,民国年间及解放以后修建的民居也不算少。无论是何年代建筑,都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军事特色,即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盛产之石礅奠基、石块砌墙、石板盖顶,且隐蔽留有枪眼,有的还建造碉楼。

  然而,它们毕竟是民居,不可避免地保留着徽派建筑的遗风。在中国南方建筑史上占有支配地位的徽派建筑,对江苏、江西影响极大。来自“两江”地区的屯堡人将徽派建筑文化带上贵州高原,营造四合院,巧建垂花门,精雕石柱础,细刻木窗花……可惜因受经济及地理条件的限制,规模小了一些,有的也不那么规整,但其建筑形制及工艺,同徽派建筑别无二致。

  这些来自“两江”地区的屯堡人,大半是明初“调北征南”、戍守滇黔驿道的屯兵。在此前后亦有来者。这从屯堡人后裔的家谱及口碑可以得到佐证。也就是说,屯堡人是出于军事方面的原因从“两江”地区迁到贵州的。他们的行动本身就是一部轰轰烈烈的“屯堡文化”军事史。

  战时为兵,平时务农,闲时搞些从其故乡带来的文化娱乐活动。其主要活动项目便是春节期间演唱的面具戏。此戏因不搭台、平地演唱而称“地戏”。“地戏”又被人称“军傩”,剧目尽是武戏,强烈表现屯堡人的尚武性格。来自不同地方的屯兵,有的信佛,有的信道,故云鹫山寺既有“玉皇阁”又有“观音殿”,特别是还有“关帝庙”。在屯堡人到来之前,当地据说是没有这种宗教文化的。引人注目的是,屯堡人的妇女服饰,数百年来很少变化,依然长袍宽袖,右衽大襟,常被外人误为“少数民族”。说是明代服装,一点都不勉强。但在笔者看来,此种款式的明代服装可以上溯到元代。元为人称“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所建,蒙族服装盛极一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蒙族以游牧为主,无需下田干活,故其服装缝成长袍,白天当衣穿,晚上作被盖,骑马上下也方便。屯堡人的妇女服饰,堪称服饰文化史的珍贵资料。

  实地考察发现,云山屯中的居民,有众多的经商者。街道两侧民居,皆建石板铺面,表明都做生意。据说,云山屯中的屯堡人善于纺纱、织布,不少人家竟以此道为业。其纺织技术无疑是从“两江”地区带来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由军转民后从事农业生产,但不知怎的,好像总是不如做生意在行。此风甚至一直延续至今。今云屯山中的许多石板房是长年锁着的,人道房主举家外出经商去了。此举亦颇具研究价值。

  常住云山屯的居民,有相当一部份不是屯堡人的后裔,而是自称在云山屯地区住了二三十年的苗族人。一位熊姓苗族老翁称,其人黔始祖最早住在此山上。后来,“调北征南”,大军人驻,被屯兵迁下山,山上修起了营盘。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他们以贫雇农的身份,分得屯中地主的房子,又从山下搬了上来。

  解放前,他们与屯堡人的后裔不开亲,甚至与苗族内部的其他支系也不通婚。现在变了。他家现有苗族、汉族、仡佬族等几个民族成份。苗族中又有所谓的“大花苗”、“小花苗”、“红线苗”。因此,他说:“我家是真正的民族团结大家庭!”

云山屯古建筑群建筑文化

  明王朝为了制止内患,巩固边陲和减轻驻防军队的粮饷负担,实施屯田制后,官兵民众,跑马圈地,聚伍为营,聚族而居,立栅建寨,一个个屯堡村落在安顺的山野林间出现。几十万人的军屯军堡、民屯民堡、商屯商堡就这样相继聚落而成今天的屯堡建筑群体。屯堡人利用安顺一带碳酸钙岩层的丰富资源,从简陋的栅栏式建筑,演变成封闭式建筑结构。以石头寨墙或村民房墙连体,再配上碉楼、碉堡,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建筑群体。

  屯堡建筑的选地讲究风水堪舆。靠山不近山,临水不傍水,地势干燥,视野开阔,水源方便。左右有大山“关拦”,坐向以南北为宜,要符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山关人丁水管财”的五行学说要求。对屯堡人来说,传统的天文地理对人生命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被视为“万年龙窝”的居屋,如果不讲究风水龙脉,不注重相生相克,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财源命运,还会牵连到全寨的兴旺发达。这种习俗心理无疑对促进屯堡人的内聚力起到无形的作用。

  安顺一带多山多树,岩石以沉积岩为主。其石材薄厚多样,硬度适中。屯堡人选择石木为主要建筑材料,那是为生存而作出的明智决定。他们深知,军事镇压并未带来永久的和平,环顾左右,反抗之事不绝。仅从明到清,大大小小的“焚烧屯堡”事件就不下数十起。如此险恶的环境,选择坚固而又阻燃的石头来建房,不能不认为是屯堡人生存智慧的一种选择。

  屯堡村寨平面布局以一条主巷道和多条支巷道,将各家各户连成片,形成城堡式的结构。各支巷道只有一个口通往主巷道,构成“关门打狗”之势。民居沿袭了江南三合院、四合院的特点,由正房、厢房、围墙连成一门一户的庭院。结合特定环境的需要而加以改进成全封闭式的格局,从燕窝式到城堡式到城堡碉连结体式。在各种式样的独立庭院中,天井不仅是家庭活动的场地,更是防止进犯敌人纵火的措施。屯堡人的建筑观念,把防卫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在房屋平面布局上,屯堡民居强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屋面覆盖的石板讲究美学的几何结构,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平稳和谐、包容宽纳的审美观念。其住房分配既讲究实用性又充分体现内外、长幼、主宾的儒家纲常伦理,从而制约和维系着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

  正房是屯堡民居中的主体建筑。是敬神、祭祖、会客、起居的主要场所。分三间、五间、七间不等。其立柱有五柱落脚九个头和七柱落脚十一个头等,其头、脚数均为单数。建房立屋,是屯堡人心目中一生追求的目标和大事。讲究礼数方规的屯堡人很看重破土动工、立柱上梁、盖瓦装修的日子。万事俱备之后,要请风水先生来推算选出黄道吉日为动工之日。

  基础完成之后,上梁是最庄严最隆重的日子。这一天,主人上下忙碌,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要来朝贺。届时,要举行庄重的仪式,把一生的希冀寄托在美好的祝愿中。祝毕,放鞭炮。帮忙的人用绳子将梁木吊拉上去安好。主人在屋顶向围观的人群抛撒粑粑(称抛梁粑)和糖果,让亲友乡邻一齐分享甜蜜生活的快乐和吉庆日子的喜悦。生活在冰凉石头世界的屯堡人,把追求幸福美满希望家业兴旺的生存需要,寄托在构筑遮风挡雨的小屋新居上。用朴素虔诚的祈祷去感动命运之神,去实现创业发家的沉重使命。

云山屯古建筑群服饰文化

  服饰是一种文化载体。各民族不同的服饰都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情趣、理念追求、文化积淀等。屯堡人的服饰以青、蓝色为主,不能不认为是他们对祖上来自长江一带的眷眷依恋之情的叙说。

  屯堡男人的服饰以短对襟和长衫大襟为主。对襟短衣从中系扣,俗称“三个荷包”,因在右上胸前和两个下摆各有一个口袋而得名。对襟短衣一般用青、蓝、白布加工而成,钉5颗或7颗布疙瘩纽扣。穿长衫时,头包青布头帕或毛线头帕,腰系青布腰带。所穿的裤子裤腰和裤脚十分宽大,若把两只裤脚和裤腰扎上,可装百余斤粮食,既凉爽又实用。

  夏天,穿草鞋或布鞋,着短衣;冬天着长衫,穿布帮皮底钉子鞋。这种长统的钉子鞋形同战靴,俗称“战要鞋”。这种“战要鞋”既有保暖作用又具防滑功能,是冬雨绵绵的贵州山区不可缺少的实用物。穿上这种战靴,屯堡男人显得威武雄壮,精神抖擞。正如一首山歌所唱:“战要皮鞋穿脚上,行走如风稳当当;走南闯北脚有劲,妖魔鬼怪也避让。”

  外出赶场经商,屯堡男人总喜欢随身带着用麦草编织的草帽。这种草帽是女人选用白色的麦草,一根一根地衔接起来,编成长辫后再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制而成。精巧的麦草帽是女人心灵手巧的展示,又是深深爱恋的寄托。因此,麦草帽不仅是防雨防晒的用具,更是爱的信物。

  屯堡老者头戴毡窝帽或包青布头帕,身穿长衫,不系腰带,脚穿布鞋,手提长长的竹子烟杆。有的小肚子上吊着牛皮缝制的“包肚”装钱币。毡窝帽如同江南水乡男人所戴的毡帽,一般用毛线或羊绒制品加工而成。老者们一旦戴上一顶毡窝帽一辈子不会洗一回,而且一年四季都戴在头上,因此,这种毡窝帽始终是油光光的,好像刷了一层油漆。一根精致的烟杆是老者们的宠物。提着长长的烟杆在街上走路是有福气的显示。长约5尺的烟杆选用竹节密集的竹子加工而成,以竹节越多越密为最好。用麻线或铜线编成网包裹竹根成为烟斗,用桐油经常涂拭烟杆,使长长的烟杆黑红油亮,非常诱人。烟杆上要吊金属链缀着的古钱币或核桃雕制品等饰物,既有装饰作用也方便把烟杆挂在屋墙上或手提行走。

  屯堡人服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妇女的衣着和装扮上。屯堡妇女始终保持大袖长袍尖头鞋等明代遗风,《安顺府志·民风》记:“屯军堡子,皆奉洪武调北征南。妇人以银索绾发髻,分三绺,长簪大环,皆凤阳汉装也。”再看今日屯堡村落中妇女的服饰,尽管年轻姑娘追求时尚打扮已失去往昔屯堡女孩特有的古朴风采,但一旦结婚后,周围环境使然,仍恢复传统服装的样式。身着或青色或蓝色或紫色或粉色或绿色或白色的大襟大袖长袍,系“丝头腰带”,后吊长长丝绦,在袖口、衣襟处镶嵌美丽的花边。长发挽髻套上马尾编织的发网,插上银质和玉石发簪,腕戴银手镯,耳吊银质玉石耳坠,脚穿尖头平底绣花布鞋,额扎白布带(老年人多为黑色)。如今,在装束上增添了一块方头巾和彩带黑色围腰。

云山屯古建筑群其他介绍

  云山屯古建筑群包括云山屯和本寨,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东南八公里。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军屯村寨。始建于明代初年。屯寨自建成以后,几经战乱烟火和自然侵蚀,逐年均有修葺和增建。屯寨内的屯墙、街巷、宅院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完整,犹如一部古代屯田文化的百科全书。

  云山屯古建筑群,从寨墙、街巷布局到碉楼、寨门,处处展现出战争防御功能的特征,是《明实录》中所录“兵团聚,春耕秋练,家自为塾,户自为堡,倘贼突犯,各执坚以御之”的立体风俗画。

  云山屯地处峡谷,由东、南两屯门为前后关口。古民居建筑于谷地两侧,或单体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平行排列式顺山体布局。本寨古民居建筑靠青山坡北依山而建,前以三岔河为屏、后依青山为障,封闭式自成体系的三合院、四合院相套,整组建筑群建有七座粗大料石砌筑的高层碉楼,云山屯古建筑群石的屋顶、石的山墙、石的街道,各宅院大门雕凿精美的垂花门罩和隔扇门窗,布局严谨、主次有序、结构坚固、紧凑舒适。云山屯集防御与生活于一体,是明代军事屯堡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

  贵州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东南八公里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云山屯古建筑群”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七眼桥镇——安顺市辖镇。1949年建永靖乡,1954年改二铺乡,1984年建七眼桥镇。位于市境中部,面积103.5平方公里,人口5.3万。贵昆铁路、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横穿镇境。辖安大厂、七眼桥2个居委会和凉水井、郑家、清凉洞、河边坝、繇子岩、小关口、兴隆、老塘关、二铺、曹家屯、左蒋、汤关屯、石龙湾、大桥边、坡上园、时屯、八角洞、孙家庄、塘房街、大石板、齐家庄、大寨、关塘、云山、章家庄、云峰本寨、岩上庄、王家庄、猴场、吴…七眼桥镇详细介绍

我要对“云山屯古建筑群”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