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旅游景点

施洞

施洞景点照片

施洞旅游景点介绍

位于贵州台江县的古集镇

  施洞的苗名叫掌响(zangx xangx),即赶集的地方,位于贵州台江县北部,坐落在苗岭山脉余麓,地处长江流域清水江畔,距离县城38公里,距离凯里市48公里,与黄平、镇远、施秉、剑河四县毗邻,辖21个行政村居,96个村民小组,苗族人口比例为98%,是典型的苗族聚集区,是台江县重要的古集镇。

  素有“歌舞海洋”、“银饰之都”和“艺术之乡”称誉的施洞,以其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多姿的传统工艺品蜚声海内外。1994年贵州省文化厅将其命名为“刺绣银饰剪纸艺术之乡”。

施洞历史来历

  为兵家必争之地,咸同年间清政府为开辟苗疆,清剿苗族村落,抗清英雄张秀眉带领的苗族起义军就以施洞为据点,多次有力地阻击清军的进犯;清军攻取施洞后据此为营,清将苏元春在施洞修建公馆,长期居留。清末民族学家徐家斡长期遨游中华大地,最后择居在施洞,长达十多年,写出了著名的《苗疆闻见录》。

  施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张秀眉起义军高级将领九大白的故乡。贵州省第一届议会副议长、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张伯修,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二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张卓出生在施洞。苗族歌唱家阿泡、阿略都出生在施洞。

  施洞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凭借清水江,施洞水上交通下可至湖南洞庭湖,上可至州府凯里。施洞苗语叫“展响”,译为集贸市场,自古以来商贾云集,最繁荣的时候这里百舸争流、过尽千帆。临边几个乡镇至今没有赶集日,还完整延续着在施洞赶集的习俗,老码头和老街的民间交易的火热度不减当年。

  施洞是苗族文化的前沿阵地,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商业的发达,相对于其它苗族地区这里可谓丰衣足食,这里与外界交流频繁,聪明的苗族人吸收了外界的文化而进行了创新。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苗族服饰就是最好的佐证。

  施洞镇的苗族文化厚重,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苗族姊妹节”、“独木龙舟节”、“苗族刺绣”、“苗族银饰”,以及世人所熟知的“苗族飞歌”、“苗族古歌”、“舞龙嘘花”“木鼓舞”等。保留有清朝和民国时期所建“八大窨子屋”、“两湖会馆”、“苏元春公馆”和“一品夫人墓”等文化古迹。

  施洞镇苗族的婚姻习俗通常为方圆50公里范围,亲缘关系错综复杂,举办婚嫁的时间一般为15天左右,来的亲朋好友可以几天几夜唱古歌、唱酒歌,新娘子要挨家挨户到村里走礼,每户人家也备好饭菜还礼给新娘。

  施洞镇苗族喜欢热闹,大节月月过,小节也不断,只要有事,不管好事坏事,总要聚一餐,几乎什么节日都不会放过,汉族的、苗族的、甚至圣诞节也过,人们聚在一起喝自酿的米酒、吃清水江的鱼,唱飞歌、唱情歌、跳踩鼓舞,施洞古镇苗族人的幸福指数很高。

  旅游胜地

  施洞镇依山畔水,气候宜人,清水江穿境而过,镇内古树葱郁,田园风光秀丽,群山雄伟壮观。施洞民族风情享誉海内外,苗族姊妹节和独木龙舟节举世闻名,苗族飞歌蜚声艺坛。此外,建于清朝末年的两湖会馆也值得一游。施洞有工艺精湛、风格独具,精美绝伦的苗族银饰和手工艺品,有蕴含苗族特色文化的手工刺绣,这里还有独特的民族饮食文化,有鲜嫩健胃的酸汤鱼,味美价廉的施洞肉鹅等。施洞的民族风情和民族工艺品以其纯朴的风格、精湛的工艺,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每年前来观光的中外游客多达20万人次。

施洞其他介绍

  施洞的银饰加工非常出名,同时,这里的姑娘也是苗族中佩戴银饰最多的一支,她们的盛装举世闻名。如果赶在姊妹节或其他民族节日,镇上的少女个个银装环绕,风华绝代。若在平时,能否央请她们为你梳妆打扮,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交通:台江县城台拱镇到施洞有穿梭往返的中巴,途经老屯、偏寨等乡寨,到达施洞镇需要大约2个小时的光景,票价不超过10元。凯里客车站早上也有班车直接到达,但车次不多,票价15元。

  住宿:在施洞可住镇招待所,平常8元/床位,重大节日里会涨点价。招待所下面就是老街和清水江,宜于散步闲逛,吹风纳凉。也可去苗家寨子投宿,一般都会受到热情款待。

  餐饮:以苗族的酸汤鸡、酸汤鱼火锅最为有名,价格也便宜。

  小贴士:可买几件苗族的绣片或精美的银饰作为此行的纪念,在集场上买要便宜些。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施洞”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施洞”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