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旅游景点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点照片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介绍

贵州省习水县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境内,面积48666公顷,1992年经赤水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经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史沿革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4年8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保护区,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保护区。2005年10月,习水保护区加入了“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CBRN)”。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环境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北隅,地处习水县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0′~106°29′,北纬28°07′~28°34′,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川黔南北构造带与北东向构造带交接的复合部位,属大娄山北坡与四川盆地南缘的过渡地带。区内出露岩层主要为红砂岩,以超深切割的嶂谷及剧烈的崩塌地貌形态为主要特征,崩塌岩块遍及山麓斜坡,围椅形悬谷、红岩柱、崩塌林等特殊的地貌极为醒目,它们与常绿阔叶林构成了绿树红岩、峡谷林深的独特的红层地貌森林景观。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文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长江水系,其主要河流有赤水河及习水河。赤水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也是保护区所在地习水县最大的过境河流,流经本县西南的回龙、隆兴、同民、土城等乡镇,于小坝居士岩进入赤水市。在县境内长45.6公里,流域面积1717.1平方公里。干流落差57米,平均比降1.3‰,平均流量224立方米/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8.08万千瓦,支流可开发量2.43万千瓦。

  习水河是赤水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习水县东北的寨坝镇九龙村高家坡南麓,河源海拔1270米,干流流经习水县寨坝、大坡、三岔河、程寨等乡镇,在程寨乡大白塘蜂子岩进入赤水市境,于四川省合江县城关镇的李子林汇入赤水河,河口海拔210米。河源至河口干流全长156公里,落差1059.7米,平均比降6.8‰,平均流量31.3立方米/秒。其中蜂子岩以上习水段长73.7公里,落差866米,平均比降11.75‰。县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8.711万千瓦,可开发量2.553万千瓦。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降水充沛,云、雾、雨日多。云量多(多年平均总量8.2),阴雨天多(晴天日数占年总日数的11~2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实际上只有3438~3784MJ/M2年,仅相当于太阳辐射总量的28.8~32.3%,是贵州乃至全国太阳辐射最低值区之一。区内年平均气温14.7℃,1月平均气温4.3℃,7月平均气温24.9℃。≥10℃的年积温3462.9~5888.3℃。河谷地区≥10℃的年积温近6000℃,海拔较高的林区≥10℃的年积温为3400℃。由此可见,有效性强的积温给林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热量条件。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降水量900~1300毫米之间。其雨量分布呈自西北部向东南部减少,自中部山梁向东北和西南减少的趋势。降水量最多的为6月,占年降水量的11~20%,1月降水量最少,约为年降水量的5%。无霜期240~250天,年均相对湿度82~91%。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壤系白垩、侏罗系的紫红、砖红色砂页岩发育形成的紫色土最多,黄壤其次,黄棕壤最少。

  在紫色土中以酸性紫色土最多,中性紫色土次之,而钙质紫色土分布很少。酸性紫色土PH值在4.1~4.7之间,有机质、全量氮、磷、钾及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的变化范围大;中性紫色土为壤质粘土,土层薄,PH值为6.4,全钾含量高,而速效氮、磷、钾、腐殖质等均属中下水平;钙质紫色土亦为壤质粘土,PH值在7.4~7.7之间,全钾含量颇高;而速效氮、磷、钾、全量磷、腐殖质等均偏低。

  黄壤多分布在平缓地带,因而土层中厚,PH值在4.1~4.8,碱解氮和全氮含量较高,全磷、速效磷少,全钾、有效钾中等,有机质含量0.92~12.32%。

  黄棕壤分布地势高(海拔1400米以上),土壤风化弱,PH值3.9~4.6,腐殖质含量较高,全氮、碱解氮较高,而全磷、速效磷少,全钾、有效钾居中偏少。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他介绍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2年3月,1994年8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直属于省林业厅的一个正县级机构。管理局下设森林公安分局(副县级)、办公室、林政科、科研科、天保办、开发办六个科室及长坝、三岔河、小坝、大白塘、长嵌沟、蔺江六个基层管理站,总编制47人。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部地域在习水县境内,部分地域跨赤水市,所辖范围涉及习水县大坡乡、三岔河乡、程寨乡、东皇镇、土城镇、同民镇六个乡镇的26个行政村103个村民组及赤水市官渡镇、石堡乡的4个行政村。全区总面积为51911公顷,林业用地面积50288公顷,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森林覆盖率为97%,活立木蓄积量327.2万立方米。

  保护区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是目前全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截至目前,已发现的各类生物共有569科1898属3863种,其中植物有312科929属2327种,动物种类有257科969属1536种。列入国家Ⅰ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桫椤、福建柏、红豆树等16种;贵州省省级重点保护树种有三尖杉、红花木莲、紫楠等17种。列入国家Ⅰ级保护的动物有金钱豹、云豹、林麝3种,国家Ⅱ级保护的动物有黑熊、小灵猫、苏门羚、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等28种。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中,有贵州新纪录植物种14种,保护区特有种7种,中国特有植物470种;动物新种73种,新记录种17种。

  保护区极其重要的价值:——大自然的调节器

  世界罕见、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原生性强、保存完好,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97%,对习水乃至贵州、四川、重庆的气候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及为各种生物生存繁衍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重要的物种基因库

  保护区拥有各类生物物种3863种,其中中国特有物种达470余种,还有许多药用、食用和观赏物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

  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特殊的地貌环境对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遗传学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教学实验基地和研究场所。

  ——旅游避暑胜地

  丹山、碧水、秀峰、林海等自然景观与工业文明发源地的融合以及凉爽的气候是人类回归自然、纳凉避暑的绝佳胜地。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